红牌作战通常用于紧急情况,如火灾、地震等灾害现场,或者在军事行动中作为攻击信号。
红牌作战是一种在企业5S管理活动中广泛应用的技巧,旨在通过红色标签标识问题点,促使员工积极改进,从而达到整理、整顿的目的,以下是关于红牌作战的详细使用方法:
一、红牌作战的定义与目的
红牌作战即使用红色标签对工厂各角落的“问题点”进行标识,不管是谁,都可以加以发掘,并加以整理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醒目的红色标牌来标识问题所在,提醒和督促现场工作人员去解决问题,直至摘掉红牌。
二、红牌作战的实施时间
1、5S导入初期:全厂第2~4个月每月举行2次作战活动。
2、5S活动辅导结束后:每月举行1次,到每季度1次。
三、红牌作战的实施细则
1、指定专门人员:由公司指定专门人员,针对现场有问题的对象进行红牌作战。
2、事先教育:事先对各位委员进行教育,清楚可以、应该张贴的对象。
3、准备工具:作战使用定制的红牌、张贴用胶带、笔、发行记录表、垫板等。
4、组建委员会:公司指定6~9名委员,到各区域找问题、贴红牌,每张发行的红牌都要按单位或区域进行记录。
5、分组实施:委员分为2~3组(3人1组)实行“红牌作战”,采用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决定对某事物是否挂红牌。
6、记录与整改:记录表按部门整理,发放,每次红牌发行数量、按期整改结果等作统计、公布,并可考虑在宣传栏揭示,推行委员会按时间检查整改结果。
7、整改时间要求:要求整改时间一般可分为:立刻、3天、1周、2周、1个月、待定等6种。
8、处罚措施:对于故意损坏、丢失红牌及未及时予以整改者,考虑给予相应处分。
四、红牌作战的实施对象
1、任何不满足“3定”、“3要素”要求的。
2、工作场所的不要物。
3、需要改善的事、地、物。
4、超出期限者(包括过期的标语、通告)。
5、物品变质者(含损坏物)。
6、物品可疑者(不明之物)。
7、物品混杂者(合格品与不合格品、规格或状态混杂)。
8、不使用的东西(不用又舍不得丢的物品)。
9、过多的东西(虽要使用但过多)。
10、有油污、不清洁的设备。
11、卫生死角。
五、红牌作战的实施步骤
1、成立红牌作战小组:小组组长由具有决策权的厂长、总经理或董事长担任,成员则主要包括生产、仓储、技术、品管、营销等部门的主管,时间一般不超过3个月。
2、决定红牌对象:确定需要进行红牌作战的对象,如设备、机械、空间、文书、库存、备品、文具等。
3、制作红牌:用红色的纸做成的5S管理问题揭示单,内容包括责任部门、对存在问题的描述和相应的对策、要求完成整改的时间、完成的时间以及审核人等。
4、贴红牌:由红牌作战的委员组成项目小组,以每周一次为原则,到各部门贴红牌,贴红牌时,须先摒弃所有东西都有用的观念,要先了解红牌作战的对象、基准,对于有疑问或模棱两可的问题,先贴上红牌。
5、记录与处理:贴附的红牌移往红牌集中处后,应予以记录,对贴红牌的物品区分为不良品、不用品、留滞品、边材等,分别进行处理。
六、注意事项
1、向全体员工说明挂红牌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要以正确的态度来对待,不可以置之不理,也不应认为是一种奇耻大辱。
2、挂红牌时,理由一定要充分,事实一定要确凿,而且要区分严重的程度,对那些比较严重的问题进行挂牌,把问题暴露出来。
3、挂红牌频率不宜太多,一般一个月一次,最多一周一次,如果检查只限于整理整顿,建议使用第一种红牌;如果检查是为了发现多种问题,建议使用第二种红牌。
4、贴红牌时要区分严重程度,只有针对实实在在的问题才挂红牌,对于马上就可以更改的,就不挂牌,只进行问题指出。
5、红牌的对象可以是物料、产品、机器、设备等,但绝对不能针对个人。
七、相关问答FAQs
问:什么时候使用红牌作战?
答:红牌作战通常在5S活动的初期和中期阶段使用,具体时间为5S导入初期全厂第2~4个月每月举行2次作战活动,5S活动辅导结束后每月举行1次,到每季度1次,当企业面临需要全面整理、整顿或解决特定问题时,也可以灵活运用红牌作战。
问:红牌作战的实施对象有哪些?
答:红牌作战的实施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不满足“3定”、“3要素”要求的物品、工作场所的不要物、需要改善的事、地、物、超出期限的物品、变质或损坏的物品、物品混杂的情况、不使用或过多的东西、有油污或不清洁的设备以及卫生死角等,需要注意的是,红牌作战的对象是具体的物或环境,而不是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