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精益生产中,“jidoka”即“自働化”,强调在异常发生时自动停止设备。
一、jidoka的定义

“Jidoka”是日语罗马音,其含义为“自动化”且带有“人机分离”的意思,在精益生产理念中,它并非传统意义上单纯依靠机械设备自动运行的那种自动化,而是一种赋予设备或生产线在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自动停止的能力,同时强调将生产过程中的问题暴露出来,以便及时解决,避免大量不良品的产生,在汽车制造的冲压生产线上,如果某个模具出现了松动或者磨损等异常状况,按照jidoka的理念,相关的传感器会检测到这一异常,然后使整个冲压设备自动停止运行,防止继续生产出有缺陷的汽车零部件。
二、jidoka的起源与发展
起源:jidoka的概念起源于日本丰田生产方式(Toyota Production System,TPS),丰田汽车公司在早期发展阶段,为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开始探索一种能够让生产过程中的问题及时被发现并解决的方法,当时的日本制造业面临着资源有限、人力成本逐渐上升等挑战,传统的大规模生产方式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需要等到产品下线甚至到达消费者手中才会被发现,这会导致大量的返工、报废以及客户投诉等情况,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丰田公司提出了jidoka的理念,希望通过自动化手段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质量控制。
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jidoka理念不断完善和发展,并且从汽车制造业逐渐推广到了其他行业领域,在电子制造行业,许多电子产品组装生产线也引入了jidoka机制,比如在手机主板焊接生产线上,焊接设备配备了温度传感器、焊锡量监测装置等,一旦焊接温度超出设定范围或者焊锡量不足等异常情况发生,设备就会自动停止工作,操作人员可以立即检查并解决问题,确保每一个手机主板的焊接质量都能达到标准要求。
三、jidoka在精益生产中的作用
质量保障方面:
作用点 | 具体描述 |
及时发现问题 | 通过各种传感器和检测装置,jidoka能够在生产过程中第一时间发现诸如设备故障、物料短缺、加工精度偏差等质量问题,避免了问题进一步恶化,减少了不良品的产生,在机械加工车间,当刀具磨损到一定程度影响加工尺寸精度时,安装的刀具磨损传感器会触发设备停机,防止后续生产出更多不符合尺寸规格的产品。 |
防止批量不良 | 由于jidoka的存在,一旦出现异常就会停止生产,不会出现像传统生产方式那样让大量带着同样质量问题的产品继续生产的情况,有效控制了批量不良品的出现概率,降低了因质量问题导致的返工成本和原材料浪费。 |
生产效率提升方面:
作用点 | 具体描述 |
减少停机排查时间 | 虽然出现异常时设备会停止运行,但因为问题是及时暴露出来的,操作人员可以迅速定位故障点并进行修复,相比传统生产方式中等到生产出大量不良品后再去排查原因,大大缩短了整体的停机排查时间,提高了设备的可利用时间,在塑料注塑生产线上,当模具被异物堵塞导致注塑压力异常时,jidoka系统会立刻停机,工人很快就能清理异物并恢复生产,不会像以往可能要等到生产出很多废品后才去检查模具。 |
优化生产流程 | 通过对jidoka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企业可以不断发现生产流程中的薄弱环节并进行改进优化,使得整个生产过程更加顺畅高效,经过多次因物料输送不畅导致设备停机的情况后,企业可以对物料输送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和调整,提高物料供应的稳定性和及时性。 |
四、jidoka的实现方式
硬件层面:
传感器技术:这是jidoka实现的关键硬件基础之一,不同类型的传感器可以检测各种各样的生产参数和状态,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设备的温度是否处于正常范围,如烘干室内的温度;压力传感器可用于检测冲压设备的压力、注塑机的注塑压力等;光电传感器则常用于检测物料的有无、位置是否正确等,这些传感器将检测到的信号实时传输给控制系统。
自动化执行机构:当传感器检测到异常信号后,自动化执行机构会按照预设程序做出相应的动作,通常是使生产设备停止运行,比如在自动化包装线上,如果光电传感器检测到包装盒内缺少产品,就会触发气缸等执行机构,使传送带停止运转,等待人工补充产品后再继续运行。

软件层面:
控制系统编程:需要编写专门的控制程序来接收传感器传来的信号,并根据预设的逻辑判断是否触发停机指令,在一个复杂的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控制系统会根据多个传感器反馈的刀具转速、进给量、切削力等参数进行综合分析,只要有一个参数超出合理范围,就会下达停机命令。
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除了控制设备停机外,还会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采集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问题产生的原因和规律,这些数据可以帮助企业优化生产工艺参数、预测设备故障等,比如通过收集一段时间内设备的温度、压力等数据,利用数据分析软件可以提前预判设备可能出现故障的时间点,提前进行维护保养。
五、jidoka与其他概念的区别
与传统自动化的区别:传统自动化侧重于设备按照既定的程序自动完成生产任务,追求的是生产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主要关注的是产量的提升,而jidoka更强调在生产过程中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它允许设备在出现异常时停下来,重点在于保证产品质量和持续改进生产过程,传统的自动化流水线可能会一直运行,直到生产出一批不合格产品后才发现质量问题;而采用jidoka理念的生产线会在出现问题的当下就停止,避免更多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与全面质量管理(TQM)的关系:TQM是一种旨在通过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来提高产品质量的管理理念和方法体系,jidoka可以看作是TQM在生产现场的具体实践工具之一,jidoka通过自动化手段快速发现质量问题,然后将这些问题反馈给相关人员进行处理和改进,符合TQM中持续改进、预防为主的质量管理思想,但它更侧重于生产过程中的即时质量控制,而TQM涵盖的范围更广,包括质量管理的组织架构、质量文化建设等多个方面。
六、实施jidoka可能面临的挑战及应对措施
挑战:
技术难题:在一些复杂的生产环境中,要准确地检测出所有的异常情况并实现可靠的自动停机并非易事,对于一些微小的产品质量缺陷或者设备的潜在故障隐患,可能现有的传感器技术还无法精准检测到,这就需要企业不断投入研发资源,探索新的检测技术和方法。

人员观念转变难:习惯了传统生产方式的员工可能对jidoka理念存在抵触情绪,因为在jidoka模式下,设备频繁停机可能会影响他们的工作效率和绩效指标(如产量考核等),他们可能更倾向于让设备继续运行而不是及时处理问题。
初始投资成本高:引入jidoka机制需要购置大量的传感器、自动化执行机构以及开发相应的控制系统等,这对于一些资金有限的中小企业来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且这些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也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增加了企业的运营成本。
应对措施:
技术研发合作:企业可以与科研机构、专业的自动化设备供应商开展合作,共同研发适用于自身生产过程的高精度检测技术和可靠的自动化控制方案,一家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可以与高校的材料学院合作,研究针对新型材料零部件加工质量检测的特殊传感器技术。
培训与激励机制:加强对员工的培训,让他们充分理解jidoka理念的优势以及对企业和自身的好处,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将员工在jidoka实施过程中的表现与绩效挂钩,鼓励他们积极配合设备的停机处理和问题解决,对于能够及时发现并有效解决重大问题的员工给予奖励。
分步实施与成本控制: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财务状况制定分步实施计划,先在关键的生产环节或者问题频发的区域引入jidoka机制,逐步积累经验和资金后再扩大应用范围,在设备采购方面,可以通过对比不同供应商的产品性能和价格,选择性价比高的设备来控制初始投资成本。
jidoka作为精益生产中的重要理念和方法,对于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生产效率等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企业在实施过程中虽然会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合理的应对措施是可以充分发挥其优势的。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jidoka理念是否只适用于大规模的生产制造企业呢?
解答:不是的,jidoka理念虽然在大规模的生产制造企业中应用较为广泛且效果显著,但其实也适用于各类规模的生产企业,甚至是一些小作坊式的企业在某些关键生产环节也可以采用,比如一个小型的手工艺品制作工坊,在对木材进行切割加工时,可以安装简单的光电传感器来检测木材的放置位置是否正确,一旦位置不对就停止切割设备运行,防止出现切割失误损坏刀具或者制作出不合格的产品,这就是一种简单形式的jidoka应用。
问题2:实施jidoka后设备频繁停机会不会严重影响生产计划的完成呢?
解答:从短期来看,设备频繁停机确实可能会对生产计划的按时完成造成一定的影响,但从长远角度考虑,这是值得的,因为通过及时停机解决问题,可以避免大量不良品的产生和后续更长时间的返工、维修等情况,实际上有助于提高整体的生产效益和质量稳定性,而且随着问题的不断解决和生产流程的优化,设备的停机次数会逐渐减少,生产计划也能更加顺利地完成,一条服装缝制生产线刚开始实施jidoka时,可能因为线头缠绕、布料卡顿等问题频繁停机,但随着对这些问题的逐一解决,后续生产就会越来越顺畅,产品的合格率也会大幅提高。
小编有话说
jidoka在精益生产中犹如一位严谨的质量卫士,时刻守护着生产过程的质量关卡,它打破了传统自动化只注重产量的老套路,以独特的“人机分离”自动化模式,让我们看到了高质量、高效率生产的新可能,无论是大型企业还是小微型企业,都不妨深入了解并尝试引入jidoka理念,在克服实施挑战的过程中挖掘其潜力,相信它会为您的企业发展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与收获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