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休的工资表计算是企业薪酬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涉及员工基本工资、加班费、缺勤扣款等多个项目的核算,需严格遵循《劳动法》及地方相关规定,确保计算准确、合规,以下从工资构成、计算方法、示例表格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工资构成与计算逻辑

单双休制下,员工每周工作5天(单休)或6天(双休),休息1天或2天,工资表通常包含应发工资和实发工资两大部分,应发工资=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加班费+津贴补贴-缺勤扣款;实发工资=应发工资-社保个人缴纳部分-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个人所得税,加班费和缺勤扣款是单双休制下计算的关键差异点。
核心项目计算方法
加班费计算(单双休核心差异)
根据《劳动法》,员工在法定标准时间外工作的,用人单位需支付加班费,具体标准如下:
- 单休制:员工每周休息1天,工作6天,若员工在休息日(通常为周日)被安排工作,且无法安排补休的,需支付200%的日工资或小时工资作为加班费;若在法定节假日(如元旦、春节等)加班,需支付300%的加班费,且不包含当日工资。
- 双休制:员工每周休息2天(周六、周日),工作5天,若在周六、周日被安排工作且无法补休,支付200%加班费;法定节假日加班同单休制。
日工资与小时工资折算:
- 日工资=月基本工资÷月计薪天数(21.75天,根据《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计算);
- 小时工资=日工资÷8小时。
缺勤扣款计算
员工因事假、病假等原因缺勤时,需扣减相应工资:
- 事假:按日工资全额扣减(即日工资×缺勤天数);
- 病假:根据员工工龄及地方规定,按一定比例扣减(连续病假6个月内的,工龄不满2年扣60%,满2年不满4年扣40%,满4年不满6年扣30%,满6年不满8年扣15%,满8年及以上不扣减;具体比例需参照当地政策)。
其他项目计算
- 绩效工资:根据企业绩效考核办法,按月/季度核算,需明确考核指标及发放标准;
- 津贴补贴:如交通补贴、餐补、高温补贴等,按企业规定固定发放或根据考勤情况浮动;
- 社保公积金:按员工缴费基数及比例个人缴纳部分,从工资中代扣代缴;
- 个人所得税:根据最新个税政策(起征点5000元/月,专项附加扣除等),按超额累进税率计算。
工资表示例(以单休制为例)
假设某员工月基本工资5000元,岗位工资2000元,绩效工资1000元(全勤),交通补贴300元,无社保公积金及专项附加扣除,当月考勤:事假1天,周日加班1天(未补休),工资表如下:
项目 | 计算公式 | 金额(元) |
---|---|---|
基本工资 | 固定金额 | 5000 |
岗位工资 | 固定金额 | 2000 |
绩效工资 | 固定金额(全勤) | 1000 |
交通补贴 | 固定金额 | 300 |
小计(应发基础) | 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补贴 | 8300 |
加班费(周日) | 日工资(5000÷21.75)×200%×1天 | 77 |
事假扣款 | 日工资(5000÷21.75)×1天 | 89 |
应发工资合计 | 应发基础+加班费-事假扣款 | 88 |
社保个人缴纳 | (假设)基本工资×8% | 400 |
公积金个人缴纳 | (假设)基本工资×5% | 250 |
应纳税所得额 | 应发工资-社保公积金-5000(起征点) | 88 |
个人所得税 | (应纳税所得额×3%-速算扣除数) | 40 |
实发工资 | 应发工资-社保公积金-个税 | 48 |
注意事项
- 加班费基数:部分企业以“基本工资”为加班费基数,但根据《劳动法》,加班费基数应不低于员工“正常工作时间工资”,建议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或员工实际工资(包含岗位、绩效等)为基数,避免劳动纠纷。
- 月计薪天数:21.75天是全年平均计薪天数((365天-104天休息日)÷12个月),用于日工资折算,不可随意更改。
- 合规性:单双休制需确保员工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44小时(单休)或40小时(双休),超时部分需支付加班费,且不得以“调休”代替法定节假日加班费。
相关问答FAQs
Q1:单休制下,员工周六上班是否算加班?
A:单休制下,员工每周固定休息1天(通常为周日),周六属于正常工作日,上班不视为加班,仅支付当日工资,若员工在周日(休息日)被安排工作且无法补休,则需支付200%加班费。
Q2:员工当月既有事假又有加班费,工资计算时是否可以先扣事假再算加班费?
A:建议先计算应发基础工资(含全勤绩效),再扣除事假扣款,最后计算加班费,因为事假扣款是基于“当月出勤天数减少”,加班费是基于“额外工作时长”,两者逻辑独立,但需注意加班费基数是否包含事假扣款后的工资——通常加班费基数以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为准,不因事假扣款而降低,除非双方另有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