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拓网

酒店客房部人员编制怎么定才科学?影响因素有哪些?

酒店客房部定编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科学合理的定编既能保障酒店服务质量,又能控制人力成本,提升运营效率,客房部作为酒店的核心部门之一,其人员编制需综合考虑酒店规模、房型结构、出租率、服务标准、员工技能等多重因素,通过系统化的测算方法,确保岗位设置与业务需求匹配,以下从定编原则、影响因素、具体方法及编制优化四个维度展开详细说明。

客房部定编的基本原则

客房部定编需遵循“以需定编、精简高效、动态调整、兼顾公平”的原则。

  1. 以需定编:以酒店实际运营需求为基础,避免因人设岗或人员不足导致服务质量下降。
  2. 精简高效:通过优化流程、提升员工技能,实现“一人多岗”,避免冗员,控制人力成本占比(通常为酒店总营收的8%-12%)。
  3. 动态调整:根据淡旺季出租率、特殊活动(如大型会议、节假日)等因素,灵活调整编制,如采用“固定+临时”用工模式。
  4. 兼顾公平:明确岗位职责与工作量,确保同工同酬,同时考虑员工职业发展需求,避免因过度压缩编制导致员工流失。

影响客房部定编的核心因素

客房部编制并非固定数值,需结合以下变量综合评估:

  1. 酒店规模与房型结构:酒店客房总数是基础指标,房型越复杂(如套房、别墅、连通房),清洁与维护耗时越长,所需人员越多,300间客房的经济型酒店与同规模豪华度假酒店,客房部编制可能相差20%-30%。
  2. 客房出租率与平均房价:出租率直接影响客房清洁工作量,出租率每上升10%,客房服务员工作量增加约8%-12%;平均房价高的酒店对服务细节要求更高(如布草熨烫、客用品配备标准),可能增加对客服务岗位。
  3. 服务标准与运营模式:24小时客房服务、夜床服务、个性化服务(如加床、婴儿床配置)等会额外增加人力需求;若采用“集中布草管理”“公共区域外包”等模式,可减少部分编制。
  4. 员工技能与工作效率:熟练员工清洁一间标准客房约需25-35分钟,新员工可能需40-50分钟;若酒店推行“一专多能”培训(如客房员兼公共区域清洁),可提升人均效能。
  5. 区域布局与设备配置:客房楼层分散、电梯少的酒店,员工往返时间增加;采用智能化设备(如布草分拣机、清洁机器人)可缩短作业时间,降低编制需求。

客房部定编的具体方法

客房部编制通常分为管理人员、一线服务人员、后勤支持人员三大类,需通过定量与定性结合的方法测算。

(一)管理人员编制

管理人员包括房务总监、客房部经理、楼层主管、培训主管等,编制主要依据管理幅度(即每位管理者直接下属数量)确定。

  • 房务总监:通常管理1-2个酒店,若为单体酒店,可不设此岗,由客房部经理直接向总经理汇报。
  • 客房部经理:全面负责客房部运营,1名即可。
  • 楼层主管:管理幅度一般为8-12名客房服务员,若客房总数超过200间,可按每100间设1名主管(如300间酒店设2名主管,分早班/晚班)。
  • 培训主管/文员:员工总数超过50人时可设1名,负责新员工培训与技能提升。

示例:某酒店400间客房,出租率75%,管理层编制如下:
| 岗位 | 数量 | 管理幅度 |
|--------------|------|------------------|
| 客房部经理 | 1 | 全部门 |
| 楼层主管 | 3 | 每人负责12-15名服务员 |
| 培训文员 | 1 | 协助经理培训 |

(二)一线服务人员编制

一线人员包括客房服务员、公共区域清洁员、对客服务专员等,核心是测算“每日需清洁的客房数”与“人均日清洁效率”。

客房服务员编制

  • 基础公式
    每日需清洁客房数 = 酒店总客房数 × 出租率 × (1+空置房清洁率)
    (注:空置房清洁率通常为10%-20%,即每日需对部分空房进行基础清洁维护)
    所需服务员数量 = 每日需清洁客房数 ÷ 人均日清洁效率 × 工作时间系数
    (注:人均日清洁效率:标准客房25-35间/天;工作时间系数:考虑班次安排,如早班8:00-17:00,午班10:00-19:00,需根据实际工时调整,通常为1.1-1.3)

  • 示例:某酒店300间客房,出租率80%,空置房清洁率15%,人均日清洁效率30间/天,采用两班制(早班+午班):
    每日需清洁客房数 = 300 × 80% × (1+15%) = 276间
    单班需服务员数量 = 276 ÷ 30 × 1.2(考虑轮休与替补) = 11.04人,取12人
    两班总编制 = 12 × 2 = 24人

公共区域清洁员编制
公共区域(大堂、走廊、电梯、卫生间等)清洁面积与服务标准是关键,可按“每500-800平方米设1名清洁员”测算,同时考虑高峰时段(如每日10:00-14:00、18:00-22:00)增加人力。

对客服务与布草房人员

  • 对客服务专员:负责客需响应、迷你吧补充、客用品配送等,按每50间客房设1名(24小时轮班)。
  • 布草房服务员:负责布草收发、分类、洗涤交接,按每200间客房设1名,配合洗衣房工作。

(三)后勤支持人员编制

包括洗衣房人员(若酒店自设)、库管员、设备维修员等,通常按一线人员总数的10%-15%配置,或根据具体岗位需求单独测算。

编制优化与动态管理

定编并非一成不变,需通过以下方式持续优化:

  1. 数据分析:每月统计客房清洁时长、员工加班率、投诉率等指标,若某区域长期加班,需分析原因(如出租率突增或流程低效),及时调整编制。
  2. 技术赋能:引入PMS系统(物业管理系统)实时监控客房状态,通过智能排班软件优化班次,减少人力浪费;使用清洁机器人、自动布草车等设备提升效率。
  3. 弹性用工:淡季采用兼职或临时工,旺季与劳务公司合作,避免固定人员冗余;推行“主岗+辅岗”模式,如客房员兼公共区域巡查,提升人员利用率。

相关问答FAQs

Q1:客房部定编时,如何平衡服务质量与人力成本?
A:平衡服务质量与人力成本需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精准测算工作量,通过历史数据确定人均最佳清洁效率(如避免过度压缩导致清洁不达标);二是优化流程,例如将“客房清洁+客需响应”合并为“区域责任制”,减少员工无效移动;三是分层用工,核心岗位(如楼层主管、资深服务员)采用固定员工保障服务质量,辅助岗位(如布草整理、公共区域清洁)采用弹性用工降低成本,定期培训提升员工技能,缩短单间清洁时间,也是“提质增效”的关键。

Q2:酒店淡旺季出租率差异大,如何实现编制动态调整?
A:淡旺季编制调整可采取“固定核心+临时补充”模式,核心编制保障日常运营(如出租率50%-70%时的基础人数),淡季通过减少班次(如从两班制改为一班半)、安排员工轮休或培训来控制人力;旺季则提前招聘兼职或临时工,与劳务公司签订短期协议,根据出租率预测(如节假日、会展期间)灵活调配人员,利用智能排班系统,根据每日实际出租率动态调整员工班次,避免旺季人手不足或淡季闲置浪费。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m4g6@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owang.com/portal/18430.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