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西部劳务协作作为国家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通过精准对接、资源整合和政策保障,有效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为西部地区劳动力就业增收和东部地区企业用工提供了双向支撑,其开展需从顶层设计、机制建设、服务保障等多维度系统推进,具体路径如下:
强化顶层设计,构建协同联动机制
东西部劳务协作首先需以政府为主导,建立跨区域统筹协调机制,双方需签订劳务协作协议,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分工和保障措施,将协作纳入东西部对口支援的常态化工作内容,建立省级人社部门牵头,市、县两级联动的“1+N”协作体系,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共同制定年度协作计划,聚焦重点产业、重点群体(如脱贫人口、农民工、高校毕业生等)设计协作方案,将劳务协作成效纳入东西部双方政府的绩效考核体系,通过目标倒逼责任落实,确保协作落地见效。
精准对接供需,搭建高效就业平台
针对东部地区“用工难”和西部地区“就业难”的结构性矛盾,需通过精准对接实现劳动力与岗位的高匹配,建立东西部企业用工需求清单与劳动力资源供给清单“双清单”制度,由东部地区收集企业用工需求(如技能要求、薪资待遇、岗位类型等),西部地区摸排劳动力资源(如技能水平、就业意愿、培训需求等),通过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实时共享,线上线下相结合搭建招聘对接平台:线上依托“就业在线”“中国公共招聘网”等国家级平台开设东西部协作专区,定期举办专场网络招聘会;线下组织“春风行动”“就业援助月”等线下招聘活动,邀请东部企业赴西部开展定向招聘,或组织西部劳动力赴东部实地考察,推动“人岗匹配”从“信息对接”向“精准匹配”升级。
聚焦技能提升,增强劳动力就业竞争力
为解决西部地区劳动力技能与东部岗位需求不匹配的问题,需构建“培训—输转—提升”一体化技能帮扶体系,根据东部重点产业(如制造业、服务业、数字经济等)的需求,定向开展订单式、菜单式技能培训,培训内容涵盖电工、焊工、家政服务、电子商务等热门工种,由东部企业提供实训基地和师资力量,西部地区组织劳动力参训,培训合格后优先推荐至合作企业就业,建立“培训+就业+跟踪服务”机制,对输出的劳动力开展岗前培训和在岗提升培训,鼓励其考取职业资格证书,提升职业发展能力,某东部省份与西部省份合作开展“数字技能培训计划”,培训农村劳动力掌握直播带货、农村电商运营等技能,帮助其实现就地就近就业或赴东部数字产业就业。
优化服务保障,解决劳动力后顾之忧
为稳定就业关系、提升劳动力就业质量,需完善从输出地到输入地的全链条服务保障,在输出地,建立“一站式”就业服务中心,提供职业介绍、技能培训、政策咨询、交通补贴等服务,对跨省就业的劳动力给予一次性交通补助和求职创业补贴,在输入地,建立“劳务协作服务站”,为西部劳动力提供岗位对接、住宿安排、子女入学、法律援助、权益维护等服务,推动企业落实劳动合同、社会保险、劳动保护等法律法规,保障其合法权益,鼓励东部地区在西部劳动力集中的企业设立“党员示范岗”“职工之家”,增强劳动力的归属感和稳定性,建立就业动态监测机制,定期跟踪劳动力的就业状况、薪资水平和离职率,及时协调解决就业过程中的问题,确保“出得去、稳得住、能致富”。
推动产业协作,促进就业可持续发展
东西部劳务协作需与产业协作深度融合,从“输血式”就业帮扶转向“造血式”发展,引导东部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西部地区梯度转移,在西部地区建设产业园区、扶贫车间,创造更多本地就业岗位,实现“家门口就业”,东部服装企业将生产基地转移至西部,吸纳当地劳动力就业,并提供技能培训和管理经验支持,带动当地产业发展,支持西部地区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如农产品加工、文化旅游、生态产业等),通过东部地区的市场、技术和资金支持,提升产业附加值,创造高质量就业岗位,鼓励东部企业与西部企业建立产业链合作关系,通过“东部研发+西部生产”“东部市场+西部产品”等模式,推动产业协同发展,为劳动力提供更多元化的就业选择。
创新协作模式,激发市场活力
在政府主导的基础上,鼓励市场主体和社会力量参与劳务协作,形成“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多元协作格局,支持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派遣公司等市场主体发挥专业优势,为东西部劳务协作提供招聘、培训、管理等市场化服务,政府通过购买服务、给予补贴等方式支持其发展,引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鼓励东部企业吸纳西部劳动力就业,对吸纳脱贫人口就业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社保补贴等政策优惠;支持西部企业与东部企业建立“结对协作”关系,开展订单式培养、定向式输出,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社会组织的作用,开展技能竞赛、就业帮扶、权益维护等活动,营造全社会共同参与劳务协作的良好氛围。
相关问答FAQs
Q1:东西部劳务协作中,如何确保劳动力的权益得到保障?
A:东西部劳务协作通过多重机制保障劳动力权益:一是建立输入地与输出地联动维权机制,双方人社、司法等部门定期沟通,共同处理劳动争议;二是要求企业依法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缴纳社会保险,明确工资标准和支付方式;三是在输入地设立“劳务协作维权服务站”,提供法律咨询、仲裁申请、法律援助等服务;四是对吸纳西部劳动力的企业开展劳动保障监察,督促其遵守劳动法律法规,对违法行为依法查处,通过开展“法治宣传进企业”活动,提高劳动者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Q2:东西部劳务协作如何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
A:东西部劳务协作与乡村振兴衔接主要通过以下路径:一是优先吸纳脱贫人口、监测对象、农村低收入劳动力等重点群体就业,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其就业能力,增加工资性收入;二是支持东部企业在乡村建设“扶贫车间”“就业帮扶基地”,发展特色产业,创造就地就近就业岗位,减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三是鼓励返乡创业,对西部劳动力返乡创业给予政策扶持(如创业补贴、贷款贴息、场地支持等),带动当地群众就业;四是推动人才下乡,组织东部专业技术人才赴西部开展技术指导、培训等服务,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实现“就业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方”的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