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拓网

企业如何制定出能真正驱动员工的有效使命与愿景?

制定使命和愿景是组织战略管理的核心环节,它们如同灯塔与航标,为组织发展指明方向、凝聚共识、激发动力,使命回答“我们为什么存在”,愿景回答“我们要去哪里”,二者共同构成组织的“灵魂”与“蓝图”,以下是制定使命和愿景的详细步骤与关键考量:

明确使命的制定:锚定存在的根本价值

使命是组织存在的根本理由,它定义了组织的核心业务、服务对象及独特价值,需要回答三个核心问题:“为谁创造价值?” “创造什么价值?” “如何创造价值?” 制定使命需遵循以下步骤:

深度剖析组织核心基因

使命必须植根于组织的“过去”与“,需从历史脉络中提炼独特基因,可通过以下方式挖掘:

  • 回顾初心:组织创立时的初衷是什么?最初解决了什么问题?谷歌的“整合全球信息,使人人皆可访问并从中受益”源于其创始人“让信息获取更平等”的理想。
  • 梳理核心能力:组织最擅长什么?是技术、资源、渠道还是服务模式?华为的核心能力在于通信技术研发,其使命聚焦于“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
  • 识别利益相关者:明确直接服务对象(客户、用户)及间接影响对象(员工、社区、环境),公益组织“壹基金”的使命围绕“尽我所能,人人公益”,核心利益相关者是儿童与公益参与者。

定义价值主张与差异化

使命需突出“不可替代性”,避免泛泛而谈,需明确组织为特定群体提供的“独特价值”,且是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

  • 通用电气的使命“为世界带来美好事物”看似宽泛,实则聚焦于“通过创新技术解决全球性挑战”(如能源、医疗),其差异化在于“工业领域的创新领导力”。
  • 阿里巴巴的使命“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核心价值主张是“通过数字化平台降低中小企业交易成本”,这是传统贸易企业无法实现的。

确保使命的简洁性与行动导向

使命应简洁明了(通常1-2句话),避免抽象词汇,需转化为可落地的行动方向。

  • 特斯拉的使命“加速世界向可持续能源的转变”不仅明确了“可持续能源”的目标,还隐含了“通过电动汽车技术推动变革”的行动路径。
  • 迪士尼的使命“让人们快乐”看似简单,却指导了其内容创作(电影、乐园)、产品开发(周边商品)及服务体验(游客互动)的全链条。

验证使命的共识性与持久性

使命需通过内部讨论达成共识,确保员工、管理层、创始人对“为什么存在”有统一认知,使命应具有长期稳定性,避免因短期市场变化而频繁调整,IBM从“硬件制造商”转型为“解决方案服务商”,但其使命“成就客户,创新为要”始终未变,核心是“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主张。

构建愿景的绘制:描绘未来的理想图景

愿景是组织未来5-10年乃至更长期的理想状态,它回答“我们要成为什么”,需具有感召力、挑战性和可实现性,制定愿景需聚焦以下维度:

确定时间跨度与理想场景

愿景需明确“未来时点”(如2030年),并描述“实现理想后的具体场景”,场景应包含:

  • 行业地位:成为全球领导者、细分领域标杆还是颠覆者?小米的愿景“和用户交朋友,做用户心中最酷的公司”明确了“用户心中的情感连接”与“品牌酷感”的双重目标。
  • 社会影响:对行业、社会、环境的贡献,比亚迪的愿景“用技术创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聚焦商业成功,还强调“通过新能源技术改善环境”。
  • 技术/模式创新:未来将实现哪些突破?SpaceX的愿景“让人类成为多行星物种”,以“火星殖民”为终极目标,驱动火箭回收、星际运输技术的持续迭代。

强化感召力与挑战性

愿景需“跳一跳够得着”,既不能过于保守(缺乏激励作用),也不能脱离实际(沦为空想),可通过以下方式增强感召力:

  • 情感共鸣:连接人类共同价值(如幸福、公平、进步),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中的“消除贫困、促进性别平等”,虽非单一组织愿景,但为全球组织提供了情感共鸣框架。
  • 具象化描述:避免模糊词汇,用具体场景让员工“看到未来”,亚马逊的早期愿景“成为地球上最以客户为中心的公司”,通过“客户评价系统”“一键下单”等具体产品设计,让愿景可感知。

对齐战略与资源配置

愿景需转化为可分解的战略目标,确保资源投入(资金、人才、技术)与愿景方向一致。

  • 字母表(谷歌母公司)的愿景“组织全球信息,使其普遍有用、有益”,分解为“AI研发(DeepMind)”“云计算(Google Cloud)”“自动驾驶(Waymo)”等战略板块,每个板块均服务于“信息整合”的终极目标。
  • 华为的愿景“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对应其“鸿蒙系统”“5G技术”“云计算”三大战略,通过每年超千亿元的研发投入支撑愿景落地。

保持动态调整与迭代

愿景虽需长期稳定,但需根据外部环境(技术变革、社会需求)进行阶段性校准。

  • 微软的愿景从“每个家庭、每张办公桌上都有一台电脑”(1990s)到“赋能地球上的每个人和每个组织,成就不凡”(2010s后),反映了从“设备普及”到“数字化赋能”的时代转型。

使命与愿景的协同:从“为什么”到“去哪里”

使命与愿景并非孤立存在,需形成“使命-愿景-战略”的闭环:

  • 使命是根基:为愿景提供价值锚点,确保未来方向不偏离组织核心能力,强生的使命“减轻人类痛苦”决定了其愿景“成为全球 healthcare 领域的领导者”,而非向其他领域盲目扩张。
  • 愿景是升华:将使命转化为可感知的未来,激发组织突破现状的动力,微软的使命“赋能全球每一个人”与愿景“成就不凡”结合,驱动其从“软件巨头”向“云服务+AI”转型。

以下为使命与愿景制定的关键要素对比:

维度 使命 愿景
核心问题 为什么存在? 要成为什么?
时间跨度 永恒(长期稳定) 5-10年(可阶段性调整)
关注焦点 现实价值(服务对象、核心能力) 未来状态(行业地位、社会影响)
语言风格 简洁、务实、行动导向 感召、宏大、具象化
功能作用 凝聚共识、明确边界 激发动力、指引方向

FAQs

Q1:使命和愿景可以相同吗?如何区分?
A:使命和愿景本质不同,使命回答“为什么存在”,愿景回答“要去哪里”,某教育机构的使命“通过优质教育改变孩子命运”(价值主张),愿景“成为全球最受尊敬的教育品牌”(未来状态),若两者表述相似,可能是缺乏对“价值”与“目标”的区分:使命需聚焦“当下做什么”,愿景需聚焦“未来成为什么”。

Q2:如何确保使命和愿景不被员工视为“口号”?
A:需通过“三步落地法”:① 融入日常:将使命转化为绩效考核指标(如客户满意度对应“以客户为中心”的使命);② 领导示范:管理层通过言行传递使命愿景(如CEO亲自参与客户服务);③ 故事传播:通过内部案例(如员工践行使命的故事)让理念具象化,阿里巴巴通过“百年阿里”的内部分享会,让员工理解“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如何体现在每一笔交易中。

制定使命和愿景是组织“寻根”与“逐梦”的过程,需扎根现实、仰望星空,最终成为驱动组织持续成长的“精神引擎”。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m4g6@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owang.com/portal/22572.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