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取简历库电话需要遵循合法合规的原则,尊重求职者隐私,同时结合合理渠道与合规手段进行,以下是具体方法及注意事项:
通过正规招聘平台获取
主流招聘平台(如智联招聘、前程无忧、BOSS直聘等)通常会提供简历库服务,企业用户可通过付费或满足特定条件获取简历信息,包括联系方式,具体操作包括:
- 开通会员服务:企业购买招聘套餐后,可在简历库中搜索符合条件的简历,部分平台会直接显示电话号码,需通过平台内置沟通工具(如“聊一聊”、“在线沟通”)联系求职者,避免私下获取联系方式。
- 主动沟通申请:部分平台对求职者隐私保护严格,简历可能隐藏联系方式,企业可发送职位邀请,求职者同意后平台会开放沟通权限,此时可获取电话或通过平台转接电话。
- 企业认证与资质审核:平台要求企业完成认证(如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等),确保招聘主体合法,才能解锁简历库高级功能。
利用企业自有渠道积累
- 招聘官网/APP注册:引导求职者通过企业官网或招聘APP投递简历,在注册或投递流程中设置“同意接收联系方式”选项,求职者主动填写电话后,企业可通过后台管理系统获取。
- 线下招聘会收集:在招聘会现场设置信息登记处,求职者填写纸质登记表或扫码在线登记时,明确告知用途并获取电话,后续通过企业CRM系统整理归档。
- 内推机制:鼓励员工推荐候选人,要求推荐人提供候选人联系方式及简历,企业通过内推系统接收并验证信息真实性。
合规使用第三方工具
- ATS系统( applicant Tracking System):企业采用ATS管理招聘流程,求职者投递简历后,系统自动解析并存储联系方式,HR可在系统中直接查阅或导出(需符合平台数据导出规则)。
- 合法数据服务商:选择具备《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的数据服务商,购买脱敏后的简历数据(如已去除姓名、电话等敏感信息的结构化数据),通过服务商提供的合规渠道联系求职者,严禁购买非法获取的完整简历。
注意事项与风险规避
- 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获取电话需满足“知情-同意”原则,不得通过爬虫技术、非法倒卖等手段获取简历,否则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 数据最小化原则:仅收集必要联系方式,避免过度获取求职者隐私信息,简历使用期限不得超过求职者授权范围。
- 内部管理规范:建立简历数据保密制度,限制员工对简历库的访问权限,防止信息泄露或滥用。
简历库电话获取合规性对比表
获取方式 | 合规性 | 是否需求职者同意 | 风险等级 | 适用场景 |
---|---|---|---|---|
招聘平台会员服务 | 高 | 平台代征同意 | 低 | 企业批量招聘 |
企业自有渠道收集 | 高 | 直接同意 | 低 | 品牌招聘、长期积累 |
第三方数据服务商 | 中 | 需验证授权链 | 中 | 补充特定岗位候选人 |
非法爬虫/倒卖 | 极低 | 否 | 高 | 法律禁止,严禁使用 |
相关问答FAQs
Q1: 通过招聘平台获取的简历电话,是否可以用于其他商业用途?
A: 不可以,招聘平台获取的简历电话仅限用于本次招聘联系,若用于其他商业推广(如产品营销、第三方合作),属于违反平台协议及《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行为,可能导致企业账号被封禁或承担法律责任。
Q2: 求职者投递简历后撤回授权,企业是否还能使用其电话?
A: 不能,根据“撤回同意”原则,求职者撤回授权后,企业需立即停止使用其联系方式并删除相关数据,否则构成侵权,建议企业定期清理简历库,核对求职者授权状态,确保数据使用合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