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拓网

节后员工返岗率低?如何有效保障全员按时返岗?

员工节后返岗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不仅关系到工作的顺利衔接,也影响着团队的整体效率和员工的状态,为确保员工按时、高质量返岗,企业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系统规划和细致落实,以下从返岗前准备、返岗中引导、返岗后管理三个阶段,结合具体措施和表格示例,详细阐述如何确保员工节后返岗。

返岗前:精准规划与充分准备,奠定返岗基础

返岗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返岗顺利的核心,企业需提前制定方案、明确责任,同时通过多种方式与员工保持沟通,解决返岗后顾之忧。

(一)制定详细返岗方案与应急预案

企业应在节前1-2周成立节后返岗工作小组,由人力资源部牵头,行政、后勤、业务部门协同参与,制定《节后返岗工作方案》,方案需明确返岗时间、健康要求、物资保障、岗位分配等关键内容,并针对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如员工因疫情、交通等原因无法按时返岗)制定应急预案,可设置“AB岗替补机制”,明确关键岗位的备选人员,确保业务不中断;对于无法返岗的员工,协调远程办公或临时调配人员。

(二)加强沟通宣导,明确返岗要求

通过企业内部邮件、微信群、公告栏等多渠道,向员工发布返岗通知,内容包括:返岗时间(精确到日期和具体时段)、需提交的材料(如健康承诺书、行程码、核酸检测报告等)、返岗后的防疫措施(如每日测温、佩戴口罩要求)以及节后工作安排(如首日会议议程、优先任务清单),设立“返岗咨询专线”,及时解答员工关于交通、住宿、防疫政策等方面的疑问,避免信息不对称导致返岗延迟。

(三)做好后勤与物资保障

行政部需提前检查办公环境,确保办公设备(电脑、打印机、网络等)正常运行,工位整洁有序;采购充足的防疫物资(口罩、消毒液、洗手液、体温枪等)和生活物资(如饮用水、应急药品),在入口处设置体温检测点,对办公区域进行节前全面消毒,对于异地返岗员工,可协调提供临时住宿或交通补贴,解决其实际困难;对于有家庭困难的员工(如需照顾老人、儿童),可探索弹性返岗时间或远程办公支持,体现企业人文关怀。

(四)关注员工状态,引导心理调适

长假后员工易出现“节后综合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等,人力资源部可在节前通过公众号推文、短视频等形式,分享节后心理调适方法(如制定工作计划、调整作息、适当运动等);节后首周可组织“收心会”或团队建设活动,帮助员工快速进入工作状态,同时通过一对一沟通了解员工思想动态,及时疏导负面情绪。

返岗中:流程优化与人文关怀,确保平稳过渡

返岗当天的流程是否顺畅,直接影响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返岗体验,企业需优化报到流程,强化人文关怀,让员工感受到温暖和重视。

(一)简化报到流程,避免拥堵

人力资源部应提前规划员工返岗报到路线,设置清晰的指引标识,分时段、分部门安排员工报到,避免集中拥堵,报到时可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员工提前通过企业微信或OA系统提交健康信息,现场只需核对身份证、领取工牌和防疫物资,整个过程控制在10分钟内完成,对于特殊岗位(如生产线员工、客服岗),可提前与业务部门沟通,分批次返岗,确保工作有序衔接。

(二)强化安全检查与健康监测

在入口处安排专人负责测温、查验健康码和行程码,体温异常者(≥37.3℃)引导至临时隔离区,并按防疫流程上报;要求员工全程佩戴口罩,保持1米社交距离;对办公区域、电梯间、卫生间等重点区域每小时进行一次消毒,并张贴消毒记录,营造安全的工作环境。

(三)开展“欢迎回来”主题活动

返岗当天,可在企业门口、前台设置欢迎背景板,摆放水果、零食和欢迎卡片,由管理层带队迎接员工,营造温馨的氛围;组织“新年开工仪式”,通过领导致辞、员工代表发言、抽取开工红包等环节,激发员工的工作热情;对于节日期间坚守岗位的员工,可额外发放“坚守奖”或荣誉证书,增强其荣誉感。

返岗后:目标管理与持续激励,激活工作动力

返岗后并非结束,而是新工作的开始,企业需通过明确目标、培训赋能、激励机制等方式,帮助员工快速投入工作,确保节后各项工作高效推进。

(一)明确工作目标,细化任务分解

节后第一周,各部门需召开“工作启动会”,明确季度、月度工作目标,并将任务分解到个人,制定详细的《节后工作计划表》(含任务名称、负责人、完成时间、交付成果等),让员工清晰了解自身职责和工作优先级,管理层需加强与员工的沟通,确保目标合理可行,避免因目标不明确导致员工迷茫或抵触。

(二)组织技能培训与经验分享

针对节后可能出现的业务生疏、流程不熟悉等问题,人力资源部可组织“节后充电计划”: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或新业务知识学习,帮助员工快速提升专业能力;鼓励员工分享节日期间的生活见闻或行业观察,通过“头脑风暴”激发创新思维,促进团队协作。

(三)加强绩效跟踪与反馈

建立“周进度跟踪”机制,要求员工每周五提交工作小结,部门负责人及时点评反馈,帮助员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节后工作量大的员工,可适当调整考核指标,给予合理的适应期;设立“节后优秀员工”评选,对返岗后表现突出、业绩显著的员工给予奖励,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四)关注员工健康与福利保障

持续关注员工身心健康,定期组织体检、心理健康讲座;优化食堂菜品,提供营养均衡的午餐;对于通勤距离较远的员工,可增加班车班次或提供交通补贴;通过“员工满意度调查”了解返岗后的需求和建议,及时调整管理措施,提升员工幸福感和归属感。

关键措施一览表(示例)

阶段 核心任务 具体措施 责任部门
返岗前准备 制定方案 成立返岗小组,制定《返岗工作方案》及应急预案,明确AB岗替补机制 人力资源部、行政部
沟通宣导 多渠道发布返岗通知,设立咨询专线,解答员工疑问 人力资源部
物资保障 检查办公设备,采购防疫物资,协调异地员工住宿 行政部
心理调适 推送心理调适方法,组织“收心会”,疏导员工情绪 人力资源部
返岗中引导 流程优化 分时段报到,线上线下结合,简化报到流程 人力资源部、行政部
健康监测 测温、验码,设置隔离区,重点区域消毒 行政部、医务室
人文关怀 欢迎仪式,开工红包,表彰坚守岗位员工 人力资源部、工会
返岗后管理 目标管理 召开启动会,制定《工作计划表》,分解任务到个人 各部门
培训赋能 组织技能培训,开展经验分享会 人力资源部、各部门
绩效跟踪 周进度跟踪,及时反馈,调整考核指标 各部门
福利保障 关注健康,优化福利,开展满意度调查 人力资源部、行政部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员工因疫情管控无法按时返岗,企业应如何处理?
解答:企业应首先与员工保持沟通,了解其具体困难(如所在区域封控、隔离政策等),并根据国家及地方防疫政策,灵活处理劳动关系:①对于被隔离或确诊的员工,在医疗期内按规定支付病假工资或疾病救济费,不得解除劳动合同;②因疫情管控无法返岗但未确诊的员工,可协商安排远程办公,或优先安排年假、调休假;③若员工长期无法返岗(如超过1个月),企业可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与员工协商变更劳动合同内容(如调整工作岗位、薪酬等),或依法解除劳动合同并支付经济补偿,企业需及时向员工传达公司的防疫政策和支持措施,消除员工焦虑情绪。

问题2:如何有效缓解员工“节后综合征”,提升返岗后的工作效率?
解答:缓解“节后综合征”需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入手:①生理调整:企业可通过提醒员工规律作息(如避免熬夜、按时起床)、合理饮食(减少油腻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来帮助其恢复身体状态;在午休时间提供安静的空间,鼓励员工小憩15-30分钟,缓解疲劳。②心理引导:管理层在返岗初期适当降低工作强度,避免布置紧急任务,给予员工3-5天的适应期;通过团队聚餐、户外拓展等活动,帮助员工重建工作社交圈;人力资源部可邀请专业心理咨询师开展“节后心理调适”讲座,教授员工时间管理、压力疏导等技巧;设置“小目标激励机制”,如完成当日任务可获得积分奖励,激发员工的工作动力,逐步提升工作效率。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m4g6@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owang.com/portal/2437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