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险作为现代金融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社会治理中的功能日益凸显,通过风险分散、经济补偿、资金融通和社会管理等多重机制,保险能够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优化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独特作用,成为加强社会治理的有效工具。
从风险管理的角度看,保险能够通过市场化机制分散社会风险,减少因突发风险引发的社会矛盾,在自然灾害领域,农业保险和巨灾保险可以为农民和受灾群众提供经济补偿,帮助其快速恢复生产生活,避免因灾致贫、因返贫,数据显示,我国农业保险已实现主粮作物承保覆盖率超过80%,在应对台风、洪涝等灾害中累计向农户支付赔款超千亿元,有效稳定了农村社会秩序,在健康领域,基本医疗保险与商业健康保险的衔接,能够减轻居民医疗负担,缓解“因病致贫”问题,2022年我国商业健康保险赔付支出已超3000亿元,成为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的重要支撑。
在社会公平与民生保障方面,保险能够通过普惠性产品设计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保险公司开发了意外险、护理险等产品,弥补了传统社会保障的不足,以长期护理保险为例,截至2023年,我国已有49个城市开展试点,覆盖人群超1.5亿,有效减轻了失能家庭的经济压力和照护负担,责任保险在社会治理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如食品安全责任险、环境污染责任险等,通过倒逼企业落实主体责任,从源头上减少安全事故和环境污染事件的发生,推动社会治理从事后处置向事前预防转变。
在优化公共服务与提升治理效能方面,保险能够与政府合作创新社会治理模式,在“保险+公共服务”模式中,政府通过购买保险服务,将部分公共服务职能交由保险公司承担,既提高了服务效率,又降低了财政压力,在道路交通安全领域,交强险制度的实施不仅保障了交通事故受害人的权益,还通过费率浮动机制引导驾驶人遵守交通规则,间接促进了道路安全治理,在基层治理中,一些地区试点“治安保险”“乡村综合保险”,将治安防控、财产保障、公共服务等整合为一揽子保险方案,提升了基层社会的风险抵御能力。
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和稳定性也为社会治理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支持,通过保险资金投资基础设施、养老社区、绿色产业等领域,既能实现资金的保值增值,又能支持国家战略和社会事业发展,保险资金在养老产业的投资已超万亿元,推动了医养结合服务的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在绿色金融领域,保险资金通过支持清洁能源、节能环保等项目,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体现了保险在社会治理中的长期价值。
以下通过表格总结保险在社会治理中的主要作用路径:
作用领域 | 具体机制 | 实践案例 |
---|---|---|
风险分散与经济补偿 | 通过保费集中管理,对冲个体风险损失 | 农业保险、巨灾保险、健康保险赔付 |
社会公平与民生保障 | 普惠性产品设计,覆盖特殊群体需求 | 长期护理保险、意外险、责任保险 |
公共服务优化 | 政府与保险合作,创新公共服务供给模式 | 交强险、“保险+治安”模式、养老社区投资 |
资金支持与长期治理 | 保险资金引导社会资本,支持战略领域 | 基础设施投资、绿色金融、养老产业布局 |
保险在社会治理中也面临挑战,如部分领域保险覆盖不足、产品同质化严重、公众保险意识有待提升等,需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持,推动保险产品创新,加强部门协同,使保险更深度地融入社会治理体系。
相关问答FAQs
问:保险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应对经营风险,从而稳定就业?
答:保险通过开发针对中小企业的财产险、责任险、信用险等产品,帮助企业抵御火灾、自然灾害、客户违约等风险,营业中断险可在企业因意外事故停业时提供收入补偿,确保员工工资发放;雇主责任险则能保障员工工伤权益,减少企业用工风险,政府可通过保费补贴等方式降低中小企业参保成本,鼓励其积极运用保险工具稳定经营,进而保障就业岗位稳定。
问:商业保险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社会治理中能发挥哪些作用?
答:商业保险在应对老龄化中可发挥三方面作用:一是提供长期护理保险,弥补社保在失能照护领域的保障缺口,减轻家庭照护压力;二是开发养老保险产品,如个人养老金、年金保险等,帮助居民积累养老资金,构建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三是投资养老产业,建设养老社区、医疗护理机构等,提供“保险+服务”的养老解决方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推动养老服务模式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