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大学设计院有限公司依托湖南大学深厚的学术底蕴和学科优势,是一家集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工程咨询、技术研发于一体的综合性设计企业,公司成立于1989年,前身为湖南大学设计研究院,2006年完成改制,现具有建筑工程、市政行业、风景园林工程等多项甲级设计资质,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常务理事单位。
学术基因与创新驱动
作为湖南大学产学研结合的重要平台,公司始终秉承“设计服务社会,创新引领未来”的理念,将高校科研优势转化为产业竞争力,依托建筑学、城乡规划学、土木工程等国家级重点学科,公司建立了以院士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为核心的创新平台,在绿色建筑、智能建造、历史建筑保护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成果,近五年来,累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设计奖项120余项,专利授权60余项,主编参编国家及行业标准规范20余部。
核心业务与专业领域
公司业务覆盖建筑设计、城市规划、市政工程、景观设计、工程咨询等全产业链,在建筑设计领域,公司完成了包括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湖南大学图书馆改扩建、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游客中心等一批标志性项目,作品多次入选“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城市规划方面,先后承担了长沙洋湖生态新城、湘潭昭山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等区域规划项目,注重生态优先与人文传承的融合。
在绿色低碳与可持续发展领域,公司率先开展“零碳建筑”技术研发,长沙绿地中心T1项目获评“国家绿色建筑三星级标识”;在历史建筑保护领域,参与岳麓书院古建筑群修缮、长沙潮宗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等项目,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
人才团队与行业影响
公司现有员工600余人,其中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5人,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1人,湖南省工程勘察设计大师8人,一级注册建筑师、一级注册结构工程师等执业资格人员占比超60%,团队中80%以上拥有硕士或博士学位,形成了一支由学术领军人才、行业资深专家和青年骨干组成的高水平梯队。
公司积极参与国家战略,先后承担雄安新区启动区片区城市设计、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规划研究等重大课题,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援外项目的重要设计力量,项目遍及埃塞俄比亚、巴基斯坦、越南等10余个国家。
企业责任与未来愿景
公司始终践行社会责任,在乡村振兴、灾后重建、公共设施提升等领域主动担当,2020年以来,先后完成湖南湘西州十八洞村乡村振兴规划、河南郑州“7·20”灾后重建学校设计等公益项目,获“全国勘察设计行业创新型企业”“湖南省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面向未来,湖南大学设计院有限公司将以“打造国际一流的设计创新企业”为目标,深化“设计+科技+文化”融合发展,聚焦新型城镇化、碳中和等国家战略,持续推动行业技术进步与产业升级,为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湖湘设计”力量。
FAQs
Q1:湖南大学设计院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优势有哪些?
A1:公司依托湖南大学学科优势,在绿色建筑技术(如零碳建筑、被动式设计)、历史建筑保护与活化利用、智能建造(BIM技术全流程应用)、城市更新规划等领域形成核心技术优势。“历史建筑数字化保护技术”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模块化装配式建筑体系”被列为湖南省重点推广技术。
Q2:公司如何平衡设计创新与项目落地性?
A2:公司建立“科研-设计-施工”一体化协同机制,在设计前期联合高校团队开展技术可行性研究,中期引入施工方参与方案优化,后期提供全过程技术咨询服务,在长沙梅溪湖国际文化艺术中心项目中,团队通过参数化设计优化结构受力,同时与施工单位合作攻克复杂曲面施工难题,确保艺术创意与工程实践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