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北部湾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是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核心成员企业,专注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与运营,业务涵盖铁路、公路、市政、房建、水利水电等多个领域,立足广西、辐射东盟,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国际知名的基础设施综合服务商。
企业概况与背景
中铁北部湾工程建设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注册资本12亿元人民币,总部位于广西南宁,是中国中铁为服务国家西部大开发、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战略而设立的综合性建筑企业,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中铁的子公司,公司依托集团在资金、技术、管理、资源等方面的全产业链优势,深度融入区域经济发展,先后参与建设了贵广高铁、南广高铁、南宁至昆明铁路、广西滨海公路等一批国家及地方重点工程,累计完成工程投资超千亿元,荣获“全国优秀施工企业”“广西优秀施工企业”“AAA级信用企业”等多项荣誉。
核心业务领域
公司以“大交通、大城市、大环保、大水利、新兴产业”为发展方向,构建了多元化业务布局:
- 铁路工程:高速铁路、城际铁路、重载铁路及铁路站房等建设,具备高铁“四电”系统集成、无砟轨道施工等核心技术,参与建设的贵广高铁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南广高铁成为西南地区连接东盟的重要通道。
- 公路与市政工程:涵盖高速公路、桥梁、隧道、城市道路、综合管廊等,在复杂地质条件隧道施工、大跨径桥梁建造领域经验丰富,承建的广西柳州静兰大桥、南宁吴圩机场第二高速等项目成为区域标杆。
- 房建与城市更新:涉及大型公共建筑、商业综合体、保障性住房及老旧小区改造,累计开发建设面积超800万平方米,其中南宁东盟商务区系列项目成为展示中国—东盟合作的重要窗口。
- 水利水电与环保:拓展水库、水电站、污水处理、生态修复等领域,创新采用“建管养一体化”模式,助力广西生态文明建设。
- 海外工程:依托区位优势,深耕东南亚市场,在印尼、马来西亚等国承建公路、电站等项目,践行“一带一路”倡议,推动中国技术、标准“走出去”。
技术与创新能力
公司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建立了以技术中心为核心的创新体系,累计获得国家级工法12项、专利136项,参与编制行业标准8项,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深水大跨径桥梁建造、复杂地质隧道掘进等领域形成核心技术优势,研发的“智能张拉压浆系统”“BIM+智慧工地管理平台”等成果获国家专利,多项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公司注重产学研合作,与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高校共建联合实验室,推动绿色建造、智能建造技术落地应用。
社会责任与绿色发展
公司秉承“勇于跨越、追求卓越”的企业精神,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在脱贫攻坚中,结对帮扶广西多个贫困县,投入资金建设基础设施、发展特色产业;在乡村振兴中,参与农村公路硬化、安全饮水工程等项目,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绿色发展方面,推行“绿色施工”标准,在项目中应用节能环保材料、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累计减少碳排放超50万吨,获评“全国绿色施工示范单位”。
未来发展规划
面向未来,中铁北部湾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将以国家“十四五”规划及“双碳”目标为指引,聚焦“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服务商”定位,深化“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重点拓展智慧交通、绿色建筑、新能源等新兴业务,加快向“科技型、管理型、质量型”企业转型,持续深化与东盟国家的合作,打造中国—东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的“主力军”,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中铁力量”。
相关问答FAQs
Q1:中铁北部湾工程建设有限公司在海外市场有哪些代表性项目?
A1:公司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海外业务主要集中在东南亚地区,代表性项目包括印尼万隆高速公路项目(全长28公里,采用中国技术标准,极大改善当地交通条件)、马来西亚吉隆坡机场轻轨延伸线工程(连接机场与市区,助力区域交通一体化)以及越南河内城市供水项目(惠及百万居民,提升当地民生基础设施水平),这些项目不仅带动了当地就业和经济发展,也推动了中国建筑技术、标准与国际接轨。
Q2:公司在绿色建造和可持续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
A2:公司从设计、施工到运营全链条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一是推广节能环保技术,如在桥梁施工中应用预制拼装技术,减少现场湿作业和建筑垃圾;二是在项目中安装太阳能路灯、雨水回收系统,降低能源消耗;三是研发低碳混凝土材料,减少水泥用量,降低碳排放;四是推行“智慧工地”系统,实时监控施工扬尘、噪音等环境指标,确保施工过程符合环保要求,公司还积极参与生态修复工程,如在高速公路建设中同步实施边坡绿化,打造生态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