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饮企业定岗定编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基础工作,科学合理的定岗定编能够优化组织架构、明确岗位职责、提升运营效率,从而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以下从定岗与定编的定义、重要性、实施步骤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详细阐述。
明确定岗与定编的核心概念
定岗是指根据餐饮企业的战略目标、业务流程和服务需求,设计合理的岗位设置,明确每个岗位的名称、职责、权限和工作标准,定编则是在定岗的基础上,确定各岗位所需的人员数量,确保人力资源配置与业务量相匹配,两者相辅相成,定岗是定编的前提,定编是定岗的保障,共同构成餐饮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框架。
定岗定编的重要性
- 提升运营效率:清晰的岗位划分和人员配置可以避免职责交叉、推诿扯皮,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减少人力浪费。
- 优化成本控制:通过科学测算人员需求,避免冗员或人手不足导致的成本增加或服务质量下降。
- 明确职业发展路径:合理的岗位设置有助于员工清晰了解晋升通道,激发工作积极性。
- 保障服务质量:定岗定编确保每个服务环节都有专人负责,从而提升顾客体验和品牌口碑。
定岗定编的实施步骤
(一)梳理业务流程与组织架构
餐饮企业需首先明确自身的业务模式,如正餐、快餐、火锅、团餐等,并梳理从前厅接待、后厨生产、采购仓储、财务管理到市场营销等全流程环节,根据业务流程设计组织架构,明确管理层级(如店长、部门经理、主管、员工等)和核心部门(前厅部、后厨部、采购部、财务部等)。
(二)岗位设置与职责描述
在组织架构基础上,细化各岗位的职责,前厅部可设置迎宾、服务员、收银员、传菜员等岗位,后厨部可设置厨师长、炉灶厨师、切配工、洗碗工等岗位,每个岗位需制定详细的《岗位说明书》,明确岗位职责、工作内容、任职资格(如技能、经验、学历等)及考核标准。
(三)工作量分析与定编测算
定编的核心是“以事定岗、以岗定人”,常用方法包括:
- 劳动效率定编法:根据历史数据或行业标准,测算人均服务顾客数、人均营收等指标,结合预期业务量计算所需人员,某餐厅日均接待200人次,服务员人均服务20人次,则需配置10名服务员。
- 岗位工作量分析法:对特定岗位(如后厨切配工)的工作任务进行拆解,测算完成单位任务所需时间,再根据每日总工作时间确定人员数量。
- 比例定编法:根据员工与设备、营业面积或餐位数的比例配置人员,每50个餐位配置1名前厅服务员,每3个炉灶配置1名厨师。
(四)动态调整与优化
定岗定编并非一成不变,需根据季节波动(如节假日、淡旺季)、业务拓展(如新增分店、推出新品)或技术升级(如智能化设备引入)进行动态调整,春节期间可临时增加兼职服务员,淡季可实行岗位合并或弹性排班。
定岗定编的注意事项
- 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定岗定编需优先保障服务质量,避免因过度压缩人力导致顾客体验下降。
- 兼顾灵活性与稳定性:在核心岗位保持人员稳定的同时,可通过兼职、外包等方式应对临时性用工需求。
- 考虑员工能力与成长:岗位设计应预留培养空间,鼓励员工一专多能,降低人力成本的同时提升团队凝聚力。
- 结合行业标准与企业实际:参考同类型企业的岗位配置标准,但需根据自身规模、定位和管理水平进行调整,避免生搬硬套。
常见问题与解决方案
在定岗定编过程中,餐饮企业常面临岗位职责不清、人员冗余或短缺、编制僵化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加强前期调研,充分听取一线员工和管理层的意见,建立定期评估机制,确保定岗定编方案贴合实际运营需求。
相关问答FAQs
Q1:餐饮企业如何在淡旺季调整人员编制?
A:淡旺季调整需结合弹性用工策略,旺季可通过招聘兼职员工、与劳务公司合作临时用工、实行加班或延长工时等方式补充人手;淡季则可通过优化排班、岗位合并(如收银员兼迎宾)、减少非核心岗位工时、鼓励员工带薪休假等方式控制人力成本,可提前储备兼职人员库,旺季及时调用,淡季则减少排班频率,确保核心团队稳定。
Q2:定岗定编后如何避免员工职责不清或推诿扯皮?
A:避免职责不清的关键在于明确《岗位说明书》并加强培训,岗位说明书需详细列出每个岗位的核心职责、工作边界和协作流程,服务员需负责点单、上菜、餐间服务,但餐费结算由收银员负责”,通过定期会议、跨岗位协作演练等方式强化员工对整体流程的理解,建立“首问负责制”,确保顾客问题无论由谁接待,都能得到及时跟进和解决,绩效考核应与岗位职责挂钩,对因推诿导致的问题进行追责,形成清晰的责任闭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