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博路电气有限公司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专注于智能电网设备、电力自动化系统及新能源领域解决方案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总部位于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开发区,占地面积约1.2万平方米,拥有现代化的研发中心、生产车间及测试基地,员工总数超过300人,其中研发团队占比达35%,形成了以博士、硕士为核心的技术梯队。
企业定位与核心业务
博路电气以“赋能智慧能源,构建安全电网”为使命,聚焦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用”全链条,核心业务涵盖三大板块:
- 智能电网设备:包括智能断路器、真空接触器、重合器、负荷开关等高压开关设备,以及智能配电终端、故障指示器等智能化组件,产品覆盖10kV-35kV中压配电领域,具备高可靠性、免维护、智能化等特点,广泛应用于城市电网改造、工业园区供电及新能源电站配套。
- 电力自动化系统:提供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电力调度SCADA系统及能源管理系统(EMS),系统基于IEC61850标准开发,支持远程监控、故障自愈、能效分析等功能,已服务于国内20余个省市电力公司及大型工业企业。
- 新能源解决方案:针对光伏、储能、充电桩等场景,提供“逆变器+储能系统+能源管理平台”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尤其在储能领域,公司自主研发的模块化储能电池管理系统(BMS)和能量管理系统(EMS),实现了电池状态精准监控与充放电策略优化,提升了新能源消纳效率。
技术研发与创新能力
博路电气将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每年研发投入占比营收的12%以上,累计获得专利授权8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参与制定行业标准3项,公司设有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智能电网设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并与东南大学、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建立产学研合作,重点攻关“智能电网故障快速隔离技术”“新能源高比例接入下的电网稳定性控制”等前沿课题。
在产品研发方面,公司率先引入数字孪生技术,实现了产品设计、仿真、测试的全流程数字化,其新一代智能断路器内置AI算法,可通过负荷历史数据预测故障风险,响应时间缩短至20毫秒,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公司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及OHSAS1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产品通过国家电网、南方电网供应商资质审核及CE、UL等国际认证。
生产制造与质量控制
博路电气在南京江宁开发区建有智能化生产基地,引进德国通快激光切割、日本库卡焊接机器人等先进设备,实现了从零部件加工到成品组装的全流程自动化,生产线配备MES制造执行系统,实时监控生产数据,确保产品一致性。
质量控制方面,公司实行“三级检验”制度:原材料入库检验、生产过程巡检及成品出厂全性能测试,实验室配备了1200kV冲击电压发生器、5000A温升试验台等高端检测设备,可完成型式试验、特殊试验等200余项测试项目,2022年,公司智能断路器产品实现“零缺陷”交付,客户满意度达98.5%。
市场布局与客户服务
凭借技术优势与产品质量,博路电气市场覆盖国内30个省份及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累计服务客户超5000家,在电力系统领域,国家电网、南方电网是其核心客户,近三年年均中标金额超3亿元;在工业及新能源领域,公司为华为、宁德时代、金风科技等企业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储能系统出货量连续两年位居华东地区前三。
客户服务方面,公司建立了“7×24小时”快速响应机制,在全国设立8个区域服务中心,配备200余名技术支持人员,可实现2小时内响应、24小时内现场服务,公司推出“云运维”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实时采集设备运行数据,为客户提供预测性维护服务,降低运维成本30%以上。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博路电气秉承“诚信、创新、协作、共赢”的价值观,注重员工成长与企业发展同步,公司定期开展技能培训、管理沙龙及团建活动,设立“创新奖励基金”,鼓励员工参与技术攻关,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农网改造升级”“光伏扶贫”等公益项目,累计为偏远地区捐赠电力设备超千万元,助力乡村振兴与绿色能源发展。
未来发展规划
面向“双碳”目标,博路电气将进一步聚焦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计划在2025年前投入2亿元用于研发,重点突破“虚拟电厂技术”“氢储能系统集成”等方向,加速国际化布局,目标在东南亚、欧洲建立子公司,打造全球化的智能能源服务品牌。
相关问答FAQs
Q1:南京博路电气的核心产品有哪些竞争优势?
A1:博路电气的核心产品竞争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领先,如智能断路器搭载AI算法,故障响应速度提升50%;二是质量可靠,通过全流程数字化生产和三级检验体系,产品故障率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三是定制化服务,可根据客户需求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尤其在新能源储能领域,具备从硬件到软件的一体化交付能力。
Q2:公司在新能源领域的解决方案具体应用场景有哪些?
A2:博路电气的新能源解决方案主要应用于三大场景:一是光伏电站,提供组串式逆变器+储能系统,解决弃光问题,提升发电收益;二是工商业储能,结合峰谷电价差,帮助企业降低用电成本;三是充电桩集群,通过能量管理系统实现有序充电,避免电网负荷冲击,目前已成功应用于多个大型光伏电站、工业园区及城市充电网络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