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瑞鹄模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瑞鹄模具”)成立于2002年,总部位于安徽省芜湖市,是一家专注于汽车模具、汽车轻量化零部件及智能制造装备研发、设计、制造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2015年,公司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股票代码:002997),成为国内汽车模具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经过二十余年的发展,瑞鹄模具已构建起“模具+检具+焊装自动化”三位一体的业务格局,产品广泛应用于乘用车、商用车等领域,客户涵盖国内外主流汽车制造商及零部件供应商。
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汽车模具:行业领先的解决方案提供商
瑞鹄模具的核心业务涵盖汽车覆盖件模具、内饰件模具、结构件模具等,其中覆盖件模具是其传统优势领域,公司具备年产大型汽车模具500余套的生产能力,可为客户提供从产品设计、模具开发到样件试制的全流程服务,在技术层面,公司掌握了高强度钢板、铝合金、镁合金等新材料的模具成型技术,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对轻量化、高安全性的模具需求,针对新能源汽车电池壳体一体化压铸模具,瑞鹄模具已开发出集热管理、结构强度优化于一体的解决方案,成功应用于多家头部车企的电池包生产项目。
汽车轻量化零部件:紧跟新能源转型趋势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扩张,瑞鹄模具积极布局轻量化零部件业务,重点发展铝合金压铸件、镁合金结构件等产品,公司拥有先进的压铸生产线和检测设备,可生产汽车座椅骨架、电池托盘、仪表板支架等关键零部件,新能源汽车电池托盘产品采用一体化压铸工艺,较传统焊接结构减重30%以上,成本降低20%,已获得多家新能源车企的定点订单,公司还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复合材料在汽车零部件中的应用研究,进一步推动汽车轻量化进程。
焊装自动化:智能制造的深度融合
瑞鹄模具将模具制造与自动化技术相结合,提供焊装生产线的设计、制造与集成服务,业务内容包括焊装夹具、机器人工作站、生产线控制系统等,可满足汽车车身、底盘等部件的自动化焊接需求,公司自主研发的智能化焊装生产线,通过引入视觉识别、物联网等技术,实现了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与数据追溯,生产效率提升25%以上,不良率降低至0.5%以下,该业务已成为公司新的增长点,2022年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超40%。
研发创新与智能制造
瑞鹄模具高度重视技术创新,研发投入连续五年占营业收入比例超5%,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研发平台,公司累计申请专利60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120余项,主导或参与制定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0余项,在智能制造领域,公司建设了数字化工厂,通过引入MES(制造执行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等管理系统,实现了从订单到交付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公司还布局了工业互联网平台,通过对生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为客户提供模具全生命周期管理服务,进一步提升了客户粘性。
市场布局与客户资源
瑞鹄模具在国内拥有芜湖、合肥、重庆、沈阳四大生产基地,并在德国、美国设立子公司,构建了全球化的市场服务网络,客户群体包括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吉利汽车、长安汽车、比亚迪等国内主流车企,以及福特、大众、日产等国际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公司已进入特斯拉、蔚来、小鹏等供应链体系,成为其核心模具及零部件供应商,2022年,公司新能源汽车相关业务收入占比已达45%,较上年提升12个百分点,展现出强劲的增长潜力。
发展战略与未来展望
面向未来,瑞鹄模具将以“成为全球领先的汽车智能制造解决方案提供商”为愿景,重点推进三大战略:一是深化新能源汽车业务布局,扩大轻量化零部件产能,目标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相关收入占比突破60%;二是加速智能制造技术升级,推动工业互联网与汽车制造深度融合,打造数字化、智能化的标杆工厂;三是拓展国际市场,通过海外子公司建设,提升全球市场份额,力争进入国际顶级车企供应链体系。
FAQs
Q1:瑞鹄模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竞争优势有哪些?
A:瑞鹄模具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技术储备,公司已掌握一体化压铸、轻量化材料成型等核心技术,能够满足新能源汽车对高精度、高可靠性模具及零部件的需求;二是客户资源,已进入特斯拉、比亚迪等头部新能源车企供应链,具备稳定的订单来源;三是产能布局,通过在芜湖、重庆等地建设轻量化零部件生产基地,形成了贴近客户的产能网络,能够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Q2:瑞鹄模具如何应对汽车行业智能化、电动化的转型挑战?
A:面对行业转型,瑞鹄模具采取了“技术+产品+服务”的综合应对策略:在技术层面,加大研发投入,重点布局智能模具、数字化焊装生产线等方向;在产品层面,拓展新能源汽车轻量化零部件业务,开发电池壳体、电驱动系统零部件等新产品;在服务层面,构建“模具+自动化+数据服务”的商业模式,为客户提供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运维的全生命周期服务,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核心竞争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