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概况
苏州园林设计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园林设计院”)成立于1980年,前身为苏州市园林管理局设计室,是一家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和专业技术实力的国有综合性设计企业,公司总部位于苏州古典园林核心区域,毗邻拙政园、狮子林等世界文化遗产,依托苏州“园林之城”的地域优势,四十余年来始终专注于风景园林、建筑工程、城乡规划等领域的设计与研究,是国内园林设计行业的标杆企业之一。
公司具备建筑行业(建筑工程)甲级、风景园林专项甲级、城乡规划编制乙级等多项资质,业务范围涵盖古典园林修复、现代景观设计、城市规划、文旅策划、生态修复、工程总承包等,项目遍及全国及海外,累计完成各类设计项目2000余项,获得包括“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詹天佑奖”“中国风景园林学会奖”在内的国家级、省部级奖项百余项。
核心业务与技术优势
古典园林修复与保护
作为苏州园林文化的传承者,公司在古典园林修复领域享有盛誉,依托对《园冶》等古典造园理论的深入研究,结合现代工程技术,公司参与了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多处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性修复工程,以及环秀山庄、耦园等古典园林的修缮项目,在修复过程中,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对传统工艺(如古典建筑营造、叠山理水、花木配置)进行系统性传承与创新,确保园林的历史原真性与艺术完整性。
现代景观与城市设计
公司立足传统,融合现代设计理念,在公共空间、商业地产、文旅小镇等领域打造了一批标志性项目,苏州金鸡湖湖西商圈景观设计将现代都市功能与江南水乡意境相结合,形成了“一步一景、移步换景”的景观效果;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项目则以生态优先为原则,通过湿地修复、植被重构等手段,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景观体系,公司还参与了雄安新区、上海迪士尼周边等重大项目的规划设计,展现了跨区域、多类型的设计能力。
生态规划与文旅融合
面对生态文明建设与文旅产业发展需求,公司重点布局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与文旅策划业务,在生态修复方面,通过“海绵城市”技术、水体净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手段,完成了苏州太湖流域生态修复、南通狼山风景区生态提升等项目;在文旅融合领域,深度挖掘地方文化IP,打造了苏州平江路历史街区保护与活化、扬州瘦西湖西岸文旅综合开发等项目,实现了文化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双赢。
技术创新与科研实力
公司以“科技赋能设计”为理念,建立了以BIM技术、GIS系统、VR虚拟仿真为核心的技术平台,实现了从概念设计到施工运维的全流程数字化管理,公司设有“古典园林保护研究中心”“生态景观技术研究所”等科研机构,与东南大学、苏州大学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在传统园林技艺传承、古建筑抗震加固、乡土植物应用等领域取得多项专利与科研成果,为行业技术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企业文化与社会责任
苏州园林设计院秉承“师法自然、匠心营造”的价值观,将“传承吴地文脉,营造诗意栖居”作为企业使命,公司注重人才培养,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梯队建设机制,拥有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江苏省设计大师等多位行业领军人才,以及一支由园林、建筑、规划、生态等多学科专家组成的专业团队。
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公司积极参与公益事业,例如为贫困地区提供乡村景观设计志愿服务、开展园林文化科普进校园活动,并连续多年承办“苏州园林国际论坛”,推动全球园林文化的交流与互鉴,公司积极响应国家“双碳”目标,在项目中推广绿色建材、节能技术,助力城市可持续发展。
面向未来,苏州园林设计院将继续以“文化引领、科技驱动、绿色发展”为战略导向,深化传统园林文化的现代转译,拓展智慧景观、低碳设计等新兴领域,致力于成为集设计、科研、咨询、工程管理于一体的国际化综合性设计企业,为推动中国风景园林事业发展、构建美丽中国贡献更多“苏州智慧”。
FAQs
Q1:苏州园林设计院在古典园林修复中如何平衡“保护”与“创新”?
A:公司在古典园林修复中始终坚持“最小干预、原真性保护”原则,通过文献考证、现场勘察、传统工艺复原等方式,最大限度保留园林的历史信息,在功能提升与体验优化中适度创新,例如采用现代材料替代易损构件以延长使用寿命,或通过数字化技术展示园林历史变迁,实现“保护中传承,传承中创新”。
Q2:公司如何应对现代景观设计同质化问题?
A:公司以“地域文化赋能设计”为核心,深入挖掘项目所在地的自然禀赋、历史文脉与民俗特色,将吴地园林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理念融入现代设计,在江南地区项目中注重水乡意境营造,在北方项目中强调轴线对称与植物季相变化,通过差异化设计打造具有地域标识和文化记忆的景观作品,避免千篇一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