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分国税和地税。

税分国税和地税,两者在税收体系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以下是关于国税和地税的详细介绍:
分类 | |
定义 | 国税是国家税务系统,与“地税”对称,是一个国家实行分税制的产物,地税是由地方政府征收、管理和支配的一类税收,属于地方固定财政收入。 |
征收范围 | 国税主要负责征收中央税、中央与地方共享税,如增值税、消费税等,地税主要负责征收地方税,如营业税(已逐步改征增值税)、个人所得税(部分)、房产税等。 |
机构设置 | 国家税务局系统由国家税务总局垂直领导,省级以下地方税务局系统由省级地方税务机关垂直领导,省级地方税务局受省级人民政府和国家税务总局双重领导。 |
合并情况 | 2018年6月15日起,省级及省级以下国税地税机构合并,实行以国家税务总局为主与省(区、市)人民政府双重领导管理体制。 |
作用 | 国税承担着组织中央财政收入、调控经济、调节社会分配的职能,地税作为地方固定财政收入,用于支持地方经济发展和公共服务。 |
以下是两个相关问答FAQs:
问:国税和地税的主要区别是什么?
答:国税和地税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们的征收主体、征收范围以及收入归属不同,国税由国家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主要征收中央税和中央与地方共享税,收入归中央政府所有;而地税由地方税务局系统负责征收,主要征收地方税,收入归地方政府所有。
问:国税和地税合并后,对纳税人有哪些影响?
答:国税和地税合并后,对纳税人产生了积极影响,征税机构简化,减少了纳税人的负担,避免了国税、地税两头跑的情况,统一了征税标准,加快了税务信息化建设和信息共享,有效提升了税收征管能力,防止了税收流失,这也有利于国家税收的征管,提高了行政效率和征税效果。
国税和地税在中国税收体系中各自扮演着重要角色,通过合理的分工与合作,共同为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持,随着税收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改革深入,相信国税和地税将继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推动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