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量生产浪费是指企业生产的产品数量超过市场需求,导致资源浪费和成本增加。
过量生产的浪费,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制造出超过客户需求的产品或配件,或者提供客户不需要的服务,这种浪费不仅占用了企业的资源,还可能掩盖生产过程中的其他问题,从而错失改进的机会,以下是对过量生产浪费的详细分析:
1、过量生产的概念
生产过多:指制造出的成品超过了客户需求的数量。
生产过早:在没有客户需求的情况下提前制造出大量成品。
过量采购:购买和领用了企业生产中不必要的零部件、工器具和设备等。
2、过量生产的原因
缺少统一协调机制:部分或全部工序没有考虑到下一个流程或下一条生产线的正确生产速度。
规避不合格品:生产管理人员为了规避不合格品的产生和保证满足需求而过量生产。
规避设备故障:为了规避机器出现故障影响生产,尤其是提高昂贵设备的利用率。
规避员工缺席:为了规避员工请假和缺席,提前生产出比需要数量更多的产品。
为了自我利益:让每一流程或生产线追求最大提高生产力的能力,满足生产指标所得的利益。
3、过量生产的危害
占用资金和资源:过早地耗费了大量人力、物料等生产资源;占用了大量的资金,增加了利息,不但不能创造任何利润,还存在成品贬值甚至被淘汰的风险。
占用时间和空间:大量积压的在制品,不但会使制程的时间变长,还会占用现场工作的空间、存储空间,阻塞了物料的流动。
衍生各种浪费:增加搬运、堆积的成本,增加管理成本,增加机器负荷、造成设备过损。
隐形其他浪费:把“等待的浪费”隐藏起来,使管理人员和作业员漠视等待的发生和存在。
掩盖各种问题:掩盖生产过程中已经出现的各种偏差、浪费和不合理现象,致使原因不明,无从查起,从而错过发现改善和实施改善的机会。
4、治理过量生产的方法
优化生产计划:通过精细化的生产计划,合理安排生产量,避免过量生产的发生。
实施拉动生产:采用拉动生产方式,即根据实际需求进行生产,避免按计划或预测生产。
建立灵活的生产线:可以根据需求进行快速调整和转换,避免过量生产的发生。
实施精益库存管理:降低库存成本和风险,提高库存周转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运用精益生产工具:如价值流映射、单点改善、5S等,识别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浪费。
加强供应链协同:与供应商和分销商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享市场需求和销售信息,实现供需平衡。
优化产品设计:减少产品零部件和原材料的种类和数量,降低库存成本和生产成本。
强化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减少生产过程中的浪费和误差。
建立信息化平台:实现生产过程的实时监控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持续改进和监控:定期评估和优化生产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过量生产的问题。
5、相关问答FAQs
问:为什么过量生产浪费在精益生产中如此严重?
答:过量生产浪费掩盖了实际存在的问题,让企业失去了改进的动力和机会,从而影响整体效率。
问:如何确保生产计划的准确性?
答:通过建立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的柔性生产体系和完善排产与进度控制来确保生产计划的准确性。
过量生产的浪费是精益生产中最严重的浪费之一,它不仅占用了企业的资源,还可能掩盖生产过程中的其他问题,为了减少过量生产的浪费,企业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包括优化生产计划、实施拉动生产、建立灵活的生产线、实施精益库存管理、运用精益生产工具、加强供应链协同、优化产品设计、强化员工培训、建立信息化平台以及持续改进和监控,通过这些措施的实施,企业可以有效地减少过量生产的浪费,提高生产效率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