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稽”一词可能并不常见,它可能是一个组合词。“第”通常表示顺序、次序或等级;“稽”则可能有多种含义,如考核、稽查、询问等。但将“第”与“稽”组合在一起,并不是一个标准的词汇,其具体含义可能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如果这是一个特定领域或语境中的术语,请提供更多的背景信息,以便给出更准确的解释。

稽是一个汉字,其拼音为jī或qǐ,有多种含义,以下是对“稽”字的详细解释:
一、读音与部首结构
读音:jī(阴平)、qǐ(阳平)
部首:禾部
结构:左右结构,由“禾”和“尤”组成,但“尤”并不表意,仅作为声旁。
笔画数:总笔画为15画。
五笔编码:TDNJ。
二、基本释义
jī(阴平)
序号 | 含义 | 示例 | 出处 |
1 | 停留;阻滞 | 司稽,察留连不时去者。 | 《周礼·司稽》注 |
2 | 延迟 | 明晨炊米尽,吾起不容稽。 | 陆游《冬夜不寐》 |
3 | 考核;核查 | 稽其功绪。 | 《周礼·宫正》注 |
4 | 计算 | 简稽乡民。 | 《周礼·大司马》注 |
5 | 计较;争论 | 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 《汉书》 |
6 | 治理 | 若稽田,既勤敷菑。 | 《书·梓材》蔡沈集传 |
7 | 至;到 | 再拜稽首。 | 《礼记·射义》 |
8 | 卜问 | 七稽疑。 | 《书·洪范》 |
9 | 指摘;非难 | 妇姑不相说(悦),则反唇而相稽。 | 《汉书》 |
10 | 姓 | 秦有贤者稽黄。 | 《吕氏春秋》 |
序号 | 含义 | 示例 | 出处 |
1 | 叩头至地 | 至地曰稽颡,下衡曰稽首。 | 《荀子·大略》 |
2 | 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 | 再拜稽首。 | 《礼记·射义》 |
3 | 古代行稽颡礼后,又举手加额,长跪而拜,表示极度恭敬 | 吊者致命,主人哭拜,稽颡成踊。 | 《仪礼·士丧礼》 |
三、详细解释与应用
jī(阴平)

1、停留;阻滞:这是“稽”的本义,指停留、停滞不前。“稽留”指滞留不走,“稽滞”指阻滞不畅,在古代文献中,如《周礼·司稽》注中提到的“司稽,察留连不时去者”,即指负责监察那些滞留不走的人。
2、延迟:指事情被耽搁或推迟。“稽迟”指延误、推迟,“稽延”指迟延,在文学作品中,如陆游的《冬夜不寐》中提到的“明晨炊米尽,吾起不容稽”,表达了时间紧迫,不容耽搁。
3、考核;核查:指对某事物或人进行考察、核实。“稽核”指稽查核实,“稽查”指检查盘查,在古代官场中,“稽考”是对官员政绩的考核。
4、计算:指对数量或数据进行核算。“稽算”指核计、核算,“稽盘”指稽查盘算。
5、计较;争论:指对某事进行计较或争辩。“稽较”指计较、争论。
6、治理:指管理、整顿。“稽田”指整治农田。
7、至;到:表示到达某个位置或状态。“稽颡”指古代父母死后子女跪拜宾客的礼节,额头触地。
8、卜问:指通过占卜等方式来决断疑惑。“稽疑”指用卜筮决断疑事。

9、指摘;非难:指指责或批评。“反唇相稽”形容人与人之间相互计较、争辩。
qǐ(阳平)
1、叩头至地:这是古代的一种礼节,表示极度恭敬。“稽首”指双膝下跪,拱手至地,头也至地。
2、古代一种跪拜礼:屈膝下拜,以额触地,表示极度的虔诚,这种礼节在古代非常盛行,是表达敬意和忠诚的重要方式。
四、相关词语与成语
稽察:检查、审查。
稽查:检查、盘查。
稽迟:延误、推迟。
稽道:犹稽首。
稽缓:迟延。
滑稽:诙谐风趣。
荒诞无稽:形容非常荒谬,不合情理。
反唇相稽:形容人与人之间相互计较、争辩。
道古稽今,言远合近:形容说话、写文章能够广泛引用古今事例,使内容丰富、有说服力。
漫诞不稽:形容言行举止轻浮不庄重,不符合礼仪规范。
五、历史演变与文化内涵
“稽”字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甲骨文和金文时期,其字形和含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演变,在古代社会中,“稽”字所蕴含的停留、延迟、考核等含义都与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密切相关。“稽首”作为一种重要的礼节形式,体现了古代人们对尊卑有序、礼仪之邦的重视和追求。
“稽”字在汉语中有着丰富的含义和广泛的应用场景,无论是在古代还是现代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