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与员工谈话后撰写报告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重要环节,既能记录沟通关键信息,也为后续管理决策提供依据,一份规范的谈话报告应包含谈话背景、核心内容、员工反馈、问题分析及后续行动等要素,需做到客观详实、逻辑清晰、可追溯性强,以下从报告结构、内容要点、撰写技巧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谈话报告的核心结构

完整的谈话报告通常分为基础信息、谈话背景、沟通内容纪要、员工反馈与诉求、问题分析与评估、后续行动计划六个部分,各部分需环环相扣,确保信息完整。
(一)基础信息
基础信息是报告的“身份标识”,需准确记录谈话的基本要素,便于后续查阅和归档,包括:
- 谈话日期与时间:精确到分钟,如“2023年10月26日14:00-15:30”。
- 谈话地点:如“公司3号会议室”“线上腾讯会议”等。
- 谈话人:填写HR姓名及职位,如“张三(人力资源部经理)”。
- 谈话对象:员工姓名、所在部门、职位、入职日期,避免混淆。
- 谈话类型:明确谈话性质,如“绩效反馈谈话”“离职面谈”“职业发展沟通”“违纪谈话”等,不同类型报告的侧重点有所不同。
(二)谈话背景
背景部分需简述谈话的起因和目的,帮助阅读者理解沟通的必要性。
- 绩效类谈话:可说明“基于2023年第三季度员工绩效考核结果,员工绩效得分为75分(部门平均分85分),低于岗位要求,需沟通改进方向”。
- 离职类谈话:需记录“员工于2023年10月25日提交离职申请,离职原因为‘个人职业发展规划调整’,本次谈话旨在了解具体离职原因、工作交接需求及对公司管理的建议”。
- 日常沟通类谈话:如“员工近期工作积极性下降,连续两周未完成周度任务计划,HR主动沟通以了解是否存在困难”。
(三)沟通内容纪要
这是报告的核心部分,需客观、准确地记录谈话过程中的关键信息,避免主观臆断,可按谈话流程或主题分点记录,重点突出“员工说了什么”“HR反馈了什么”。
在绩效反馈谈话中,纪要可包含:
- 员工自我评价:员工对自身绩效的认知,如“认为自己已完成基础工作,但部分跨部门协作任务因他人配合延迟导致未达标”。
- HR反馈与事实依据:HR需结合具体事例反馈,如“根据第三季度项目记录,员工负责的A项目延期5天完成,且提交的方案存在2处数据错误,与岗位要求的‘高效精准’存在差距”。
- 问题探讨:双方分析原因,如“员工表示对新的协作流程不熟悉,且近期家庭事务较多导致精力分散;HR建议参加公司下月的‘跨部门协作技巧’培训,并协助制定时间管理计划”。
为提升记录效率,可采用表格形式梳理关键信息,
谈话主题 | 员工陈述内容 | HR反馈与建议 | 达成的共识/待办事项 |
---|---|---|---|
绩效改进 | “新项目流程不熟悉,导致A项目延期” | “公司10月15日已发布《新项目操作指南》,需加强学习;可安排导师一对一辅导” | 员工于10月30日前完成指南学习,HR协调导师资源 |
工作负荷调整 | “近期家庭照顾老人压力大,希望减少加班” | “部门当前项目节点紧张,但可尝试优化任务分配,优先处理核心工作” | 下周重新评估工作计划,非紧急任务不安排加班 |
(四)员工反馈与诉求
员工的真实反馈是改进管理的重要参考,需原意记录(可适当概括,避免曲解),包括正面、负面及中立意见。
- 正面反馈:“员工对公司提供的培训机会表示认可,认为‘技术分享会’对能力提升有帮助。”
- 负面诉求:“员工反映部门内部沟通效率低,部分审批流程需3-5个环节,建议简化。”
- 潜在需求:“员工表达对管理岗位的兴趣,希望了解公司晋升通道及能力要求。”
(五)问题分析与评估
HR需基于谈话内容,对员工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客观分析,避免简单归因。
- 员工层面:若绩效不达标,需区分是“能力不足”(如技能不熟练)、“态度问题”(如消极怠工)还是“外部因素”(如家庭变故、资源支持不足)。
- 管理层面:若员工反映沟通效率低,需分析是“流程设计缺陷”“部门协作机制缺失”还是“管理者沟通方式不当”。

分析结论需有依据,如“根据近3个月考勤记录,员工无迟到早退,但任务完成率从90%降至70%,结合谈话中提到的‘家庭照顾压力’,判断主要原因为外部因素影响,非工作态度问题”。
(六)后续行动计划
针对谈话中明确的问题和诉求,需制定可落地的行动方案,明确责任人和时间节点,确保问题闭环。
责任方 | 完成时间 | 预期效果 | |
---|---|---|---|
协调导师指导A项目操作 | 员工直属上级+HR | 2023年11月5日前 | 帮助员工掌握项目流程,提升效率 |
优化跨部门审批流程 | 流程优化小组 | 2023年12月31日前 | 减少审批环节,缩短处理时间 |
提供员工家庭支持资源 | HR员工关系专员 | 2023年11月10日前 | 缓解员工家庭压力,提升工作投入度 |
撰写注意事项
- 客观中立:避免使用“员工态度消极”“HR严厉批评”等主观表述,用事实和数据说话,如“员工连续3天未提交日报”“HR指出未完成项的具体日期及影响”。
- 隐私保护:涉及员工个人隐私(如家庭情况、健康问题)的内容需严格保密,报告仅限相关人员传阅,避免信息泄露。
- 语言简洁:避免冗长描述,用短句和要点式记录,重点突出核心信息,方便快速查阅。
- 及时归档:谈话完成后24小时内完成报告撰写,确保信息准确,避免遗忘细节。
相关问答FAQs
Q1:谈话报告中是否需要记录员工的负面情绪或过激言论?
A:需要,但需客观记录并分析原因,若员工因绩效问题情绪激动,可记录“员工在谈话中表示‘感到委屈’,认为HR未考虑其努力程度”,后续可补充“经沟通,员工情绪平复,并接受改进方案”,记录负面信息有助于HR了解员工真实状态,但需避免渲染情绪,聚焦问题本身。
Q2:如果谈话中员工提出的诉求无法满足,报告中应如何处理?
A:需明确记录员工诉求、无法满足的原因及替代方案,员工要求调岗但无空缺岗位,可记录“员工希望调至市场部,当前部门无编制;HR建议先在本部门参与跨部门项目,积累相关经验,待未来有岗位机会时优先考虑”,并同步告知员工“结果将反馈至其直属上级,纳入年度职业发展规划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