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HR遇到入职者放鸽子的情况时,处理方式既需要体现职业素养,也要维护公司利益,同时为后续招聘工作积累经验,放鸽子行为不仅打乱了HR的入职安排,也可能影响用人部门的正常运转,因此回复时需兼顾原则性与灵活性,既要明确传达公司的立场,也要避免过度情绪化,给双方留有余地。

HR应在第一时间确认放鸽子的具体情况,通过电话或邮件联系候选人,询问原因时需保持中立态度,避免使用指责性语言,我们注意到您未按约定时间入职,能否告知具体原因?”这样既表达了公司的关注,也为候选人提供了合理解释的机会,根据候选人的反馈,常见原因可分为三类:个人突发状况(如家庭急事、健康问题)、职业规划调整(如找到更合适的岗位、薪资未达预期)或沟通失误(如误解入职时间、流程),针对不同原因,HR的应对策略也应有所区别。
若候选人因个人突发状况无法入职,HR可表示理解,并告知公司保留其候选资格的期限(如1-3个月),同时提醒其如有变动需及时沟通。“感谢您的坦诚说明,突发状况确实难以预料,我们理解您的情况,会将您的简历保留至本月底,若后续条件允许,欢迎您随时与我们联系。”这种处理方式既体现了人文关怀,也避免了资源浪费。
若候选人因职业规划调整选择放弃,HR需礼貌回应,并可以询问具体原因(如薪资、岗位内容等),为后续优化招聘策略提供参考。“感谢您告知我们最终决定,若方便的话,能否分享您选择其他机会的原因?这对我们改进招聘工作很有帮助。”即使候选人拒绝反馈,HR也应保持专业,避免追问或表现出不满。
若候选人因沟通失误未按时入职,HR需核实是否存在信息传递问题,例如入职通知是否清晰、HR同事是否确认到位,确认是公司方失误后,应及时道歉并重新安排入职时间;若是候选人疏忽,则需提醒其注意细节,并重申入职流程的重要性。“经核实,我们的入职通知可能未明确标注具体时间,对此我们深表歉意,已为您重新发送详细入职指引,请确认后回复,我们会全力配合您的安排。”
在沟通过程中,HR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及时性,应在发现候选人未入职后的1-2个工作日内联系,避免拖延导致信息不对称;二是书面记录,无论是电话沟通还是邮件往来,都需保存记录,包括原因、承诺时间、后续行动等,以备后续查询;三是团队协作,及时将情况反馈给用人部门,共同调整入职计划,避免影响部门工作。
HR还需反思招聘流程中可能存在的漏洞,候选人筛选环节是否充分评估了其入职意愿?入职沟通是否清晰、到位?候选人体验是否良好?通过复盘,优化招聘环节,例如在发放offer后增加入职意愿确认环节,或通过入职前电话沟通强化候选人认知,减少放鸽子现象的发生。
无论候选人最终是否入职,HR都应保持专业态度,维护公司形象,即使遇到恶意放鸽子的情况,也不应在公开场合或与其他候选人讨论时贬低对方,而是专注于招聘工作的正常推进,职业化的处理方式不仅能减少负面影响,还能提升公司在人才市场中的口碑。
相关问答FAQs

Q1:如果候选人放鸽子后再次联系公司,是否应该重新考虑?
A1:需根据具体情况判断,若候选人因客观原因(如突发疾病、家庭变故)放鸽子,且后续能力、意愿仍符合岗位要求,可酌情重新考虑;若因职业态度问题(如无故爽约、多次沟通不回应)放鸽子,建议谨慎评估,避免影响团队稳定性,重新考虑时,可要求候选人书面说明原因,并明确入职承诺,同时与用人部门充分沟通后再做决定。
Q2:如何减少入职者放鸽子的现象?
A2:可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优化招聘流程,在发放offer前增加背景调查、入职意愿确认等环节,筛选出稳定性高的候选人;二是加强入职前沟通,通过电话、邮件多次提醒入职时间、流程及所需材料,并解答候选人疑问,增强其归属感;三是提升候选人体验,例如安排入职引导人、提供入职欢迎礼包等,让候选人感受到公司的重视,降低爽约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