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在发展初期,由于规模有限、资源紧张,人事行政工作的划分往往需要兼顾灵活性与高效性,避免因职责不清导致管理内耗或工作遗漏,合理划分人事行政职能,需结合公司发展阶段、团队规模及业务需求,通过“职责融合+关键模块聚焦”的方式,实现“一人多能”与“流程清晰”的平衡,以下从核心职责划分、组织架构建议及落地执行要点三方面展开说明。
核心职责划分:按“基础事务+专业模块”分层

小公司的人事行政工作可划分为“基础共享层”和“专业模块层”,基础共享层以日常事务性工作为主,需全员协同;专业模块层则聚焦人事或行政的核心职能,由专人负责。
基础共享层(通用事务,可由行政或人事岗兼任)
此类事务琐碎但高频,直接影响员工体验与办公效率,建议由行政岗牵头,人事岗配合,或指定“行政+人事”复合岗负责,具体包括:
- 办公环境管理:办公区域清洁、绿植养护、安全巡查(如消防设施检查);
- 物资采购与库存:文具、耗材采购与分发,固定资产登记(如电脑、办公设备);
- 会务与接待:会议室预订、会议准备,客户/访客接待引导;
- 差旅与后勤:员工差旅报销初审、交通票务预订、员工福利发放(如节日礼品);
- 基础人事支持:员工入离职手续办理(如工牌制作、离职物品交接),员工档案基础信息管理。
专业模块层(聚焦核心职能,需专人深耕)
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如员工超20人),需将人事与行政的核心职能分离,避免“样样管、样样不精”,具体划分如下:
模块 | 人事岗核心职责 | 行政岗核心职责 |
---|---|---|
招聘与配置 | 需求分析、招聘渠道维护(如猎聘、内推)、简历筛选、面试组织、录用沟通、入职引导 | |
培训与发展 | 培训需求调研、课程设计(如新员工入职培训)、讲师管理、培训效果评估、员工技能档案建立 | 培训场地布置、设备调试、物资准备(如教材、茶歇) |
绩效与薪酬 | 绩效指标制定、绩效流程跟进、薪酬核算、社保公积金办理、个税申报 | 薪酬福利发放支持(如工资条打印、异常问题处理) |
员工关系 | 劳动合同签订与续签、员工沟通(如离职面谈)、劳动纠纷处理、企业文化建设(如员工活动策划) | 员工活动落地执行(如年会、团建场地协调)、员工关怀物资采购(如生日礼品) |
行政专项 | 制度流程建设(如《办公行为规范》)、供应商管理(如保洁、维修服务商)、资质证照办理(如营业执照年检) |
组织架构建议:从“合”到分”渐进式调整
- 初创期(员工<10人):建议采用“人事行政合并”模式,设1名“人事行政专员”,全面负责上述基础共享层事务,并协助处理招聘、员工关系等核心模块,此时需明确“优先级”,例如招聘、入离职办理等紧急事务优先处理,日常行政事务可批量处理。
- 成长期(员工10-30人):拆分为“人事+行政”两岗,各设1名专员,人事岗聚焦招聘、薪酬、绩效,行政岗专注办公管理、后勤保障,两者需建立周例会制度,同步员工异动、办公需求等信息,避免信息断层。
- 扩张期(员工>30人):可增设“人事主管”“行政主管”,并细分模块(如招聘专员、薪酬绩效专员),同时引入基础数字化工具(如OA系统、HRM系统)提升效率。
落地执行要点:明确权责+工具辅助
- 制定《岗位职责说明书》:明确每个岗位的“核心职责”“协作事项”“汇报对象”,例如行政岗需“每月5日前提交固定资产盘点表”,人事岗需“每月10日前完成社保增减员申报”,避免推诿。
- 建立协作流程:例如员工入离职流程需人事主导、行政配合(人事办理合同,行政开通/关闭门禁系统);招聘需求需业务部门提出、人事评估、行政支持面试安排。
- 善用工具提效:免费工具如“腾讯文档”协作审批、“飞书”/“钉钉”进行考勤打卡;“金蝶云星辰”轻量化HR系统可管理员工档案、薪酬;行政物资管理可用“易盘点”小程序,减少手工记录错误。
相关问答FAQs
Q1:小公司如何判断是否需要将人事和行政岗位拆分?
A:需满足3个条件之一:①员工规模超15人,人事行政事务量单岗难以承载(如每月招聘需求超5人,或行政事务响应超2小时/天);②出现专业职能瓶颈(如薪酬核算频繁出错,或员工对办公环境投诉上升);③业务进入稳定期,需通过精细化分工提升效率,若暂不拆分,可通过“主岗+副责”模式明确优先级,例如人事岗主攻招聘,行政岗主攻后勤,避免“样样抓、样样松”。
Q2:人事行政合并岗位时,如何避免工作混乱?
A:需做到“三定”:①定优先级:明确“人事核心事务(如招聘、薪酬)优先于行政事务(如采购、接待)”,避免紧急事务被日常琐事挤占;②定协作清单:列出需交叉配合的事项(如员工活动需人事策划、行政落地),明确“谁发起、谁跟进、谁反馈”;③定工具规则:用甘特图规划月度工作,用待办清单(如“滴答清单”)标记每日任务,重要事务(如社保申报)设置双重提醒(日历+闹钟),确保关键节点不遗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