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表中有加项和减项是薪酬核算中的常见情况,需通过规范流程确保计算准确,具体操作需先明确加项和减项的分类,再按步骤进行核算,最终得出实发工资。
明确加项与减项的分类

加项通常指员工应得的收入,包括: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奖金、全勤奖、加班费、餐补、交通补贴、住房补贴、高温补贴、年终奖分摊(若按月发放)、提成、工龄工资等,还需考虑员工因特殊情况获得的补发工资,如调薪补差、试用期转正补差等。
减项指应扣除的部分,主要分为法定扣除和公司约定扣除两类,法定扣除包括:个人缴纳的社保(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中的个人部分)、住房公积金个人缴纳部分、个人所得税,公司约定扣除则包括:迟到早退扣款、事假扣款、病假扣款(按公司规定比例扣除)、违纪罚款、工会费、住宿费(若公司提供住宿并收取费用)、水电费代扣、个人借款偿还等。
计算步骤与示例
汇总加项金额
将员工本月所有应得收入相加,得出“应发工资”合计数,员工A基本工资5000元,绩效奖金2000元,餐补300元,交通补贴200元,加班费500元,加项合计5000+2000+300+200+500=8000元。
汇总减项金额
分别计算法定扣除和约定扣除,再相加得出“应扣款项”合计数,仍以员工A为例:个人社保缴纳800元,公积金500元,个人所得税(需按税率计算)300元,事假扣款(按日工资计算,假设日工资200元,事假1天扣200元),减项合计800+500+300+200=1800元。
计算实发工资
公式为:实发工资=应发工资合计-应扣款项合计,员工A实发工资=8000-1800=6200元。
为更直观,可列出工资明细表(以员工A为例):
项目 | 金额(元) | 说明 |
---|---|---|
加项 | ||
基本工资 | 5000 | 固定工资 |
绩效奖金 | 2000 | 月度考核达标奖金 |
餐补 | 300 | 每月固定餐补 |
交通补贴 | 200 | 每月固定交通补贴 |
加班费 | 500 | 本月加班8小时(按62.5元/小时) |
加项合计 | 8000 | |
减项 | ||
个人社保 | 800 | 养老险300+医疗险200+失业险100+工伤险0+生育险200(个人部分) |
公积金 | 500 | 个人缴纳部分 |
个人所得税 | 300 | 按累计预扣法计算 |
事假扣款 | 200 | 事假1天,日工资200元 |
减项合计 | 1800 | |
实发工资 | 6200 | 8000-1800 |
注意事项
- 合规性:社保、公积金及个税需按当地政策规定的基数和比例计算,确保不违反法律法规,社保基数若低于当地最低标准,需按最低基数补缴。
- 准确性:考勤数据(如迟到、事假)需与人事部门核对,避免扣款错误;绩效奖金、提成等需依据考核制度或合同约定,确保发放依据充分。
- 特殊情况处理:若员工有补发工资(如上月少发),需在当月加项中体现;若员工有预借工资,则应在减项中扣除,并在工资条中注明原因。
- 个税计算:需使用累计预扣法,考虑员工本年度累计收入、专项附加扣除(如子女教育、房贷利息等)等因素,避免多扣或少扣。
相关问答FAQs
Q1:工资表中“应发工资”和“实发工资”有什么区别?
A1:“应发工资”指员工在未扣除任何款项前的总工资,即所有加项(基本工资、奖金、补贴等)的合计数;“实发工资”则是应发工资扣除所有减项(社保、公积金、个税、请假扣款等)后,实际发放到员工手中的金额,两者的差额即为应扣款项总额。
Q2:员工当月请事假,扣款标准如何确定?
A2:事假扣款标准通常有两种计算方式:一是按月平均工资折算日工资(日工资=月工资÷21.75,21.75为月计薪天数),再乘以事假天数;二是按劳动合同约定的工资标准直接扣除,具体需参考公司薪酬制度或当地劳动法规,部分地区规定事假扣款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员工月工资5000元,日工资≈5000÷21.75≈229.89元,请事假2天则扣款约459.78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