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员工在工作期间发生骨折,属于较为严重的工伤事件,企业需依法依规、合情合理地处理,既要保障员工合法权益,也要规避用工风险,同时体现企业人文关怀,以下是具体处理流程及注意事项:
立即启动应急响应,保障员工人身安全

事故发生后,第一要务是确保员工得到及时救治,现场负责人或同事应立即采取以下措施:
- 停止工作,保护现场:若事故原因与工作环境、设备或操作流程相关,需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保护现场,避免证据灭失,后续可考虑拍照、录像留存。
- 紧急送医:立即联系120或安排车辆将员工送至就近的工伤保险定点医院(优先选择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确保治疗资质),同时告知其家属事故情况。
- 初步信息收集:记录事故发生时间、地点、目击证人、员工伤情、当时工作内容等关键信息,为后续工伤认定提供基础材料。
工伤认定与申报:依法履行企业责任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员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试用期员工已与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同样受《工伤保险条例》保护。
事故报告与材料准备
企业需在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若因特殊情况无法及时申报,可经社保部门同意后延长,但最长不超过1年),向参保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提交工伤认定申请,材料包括:
- 工伤认定申请表(需由员工或其近亲属签字,企业盖章);
- 劳动关系证明材料:试用期劳动合同、入职登记表、考勤记录等(证明双方存在劳动关系);
- 医疗诊断证明:医院出具的诊断证明、病历、检查报告等(需载明受伤时间、原因与事故的关联性);
- 事故现场证人证言:目击同事的书面证言及联系方式;
- 企业营业执照复印件(加盖公章)。
配合员工或家属自行申报
若企业未在规定时限内申报,员工或其近亲属可在事故发生之日起1年内,直接向社保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企业有义务提供上述材料配合。
工伤认定结果的应用
社保部门受理后,一般会在60日内作出工伤认定决定书(若事实清楚、权利义务明确,可缩短至15日),认定为工伤后,员工的治疗费用符合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范围的,由基金直接报销;不符合范围或企业未参保的,由企业承担。
停工留薪期与医疗待遇保障
- 停工留薪期:员工因工伤需要暂停工作接受治疗的,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延长),此期间,员工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企业按月支付(工资标准为员工工伤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
- 医疗费用报销:符合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住院服务标准的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超出部分或企业未参保的,由企业承担,若企业未依法缴纳工伤保险,所有工伤待遇均需企业全额承担。
- 住院伙食补助费:员工住院治疗工伤的,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住院伙食补助费(具体标准按当地规定执行,如XX市XX元/天);基金未支付的,由企业承担。
劳动能力鉴定与伤残待遇
停工留薪期满后,若员工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需向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鉴定等级分为一级至十级(最重为一级,最轻为十级)。
鉴定流程
- 申请:由企业或员工向鉴定委员会提交劳动能力鉴定申请表、工伤认定决定书、医疗诊断证明等材料;
- 鉴定:委员会组织医疗专家进行鉴定,一般在60日内作出鉴定结论(必要时可延长30日);
- 结果应用:鉴定结论作为享受伤残待遇的依据,企业对结论不服的,可在15日内向省级委员会申请再次鉴定。
伤残待遇标准(以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为例,企业未参保需企业承担)
伤残等级 | 基金支付待遇 | 企业支付责任 |
---|---|---|
一至四级 |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27个月至7个月)、按月发放伤残津贴(本人工资×90%至75%),至退休后享受基本养老保险 | 停工留薪期工资、住院伙食补助费等 |
五至六级 |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8个月至16个月),若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按地方标准) | 安排适当工作,难以安排的按月发放伤残津贴(本人工资×70%至60%) |
七至十级 | 一次性伤残补助金(本人工资×13个月至7个月),劳动合同期满或员工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和伤残就业补助金(按地方标准) | 停工留薪期工资、医疗费用等 |
劳动关系处理与协商解除
-
合同期内处理:
- 一至四级伤残:员工保留劳动关系,退出工作岗位,由基金按月支付伤残津贴,至达到退休年龄并办理退休手续后,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
- 五至十级伤残:若员工或企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需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基金支付)和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企业支付),具体标准由各省规定(如XX省:七级为本人工资×10个月,八级×8个月,九级×6个月,十级×4个月)。
-
试用期特殊考量:
试用期员工因工伤导致无法从事原工作,也不能从事由企业另行安排的工作的,企业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非过失性辞退)解除劳动合同;若员工主动提出解除,或存在《劳动合同法》第39条(如严重违纪)情形,可依法解除,但需支付一次性工伤待遇。
企业内部管理优化与风险防范
- 事故调查与整改:查明骨折原因(如设备缺陷、操作不当、安全防护缺失等),形成书面报告,针对性整改(如检修设备、加强安全培训、完善防护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 参保与合规管理:确保试用期员工及时参保(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未参保的需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补缴,并承担滞纳金及罚款。
- 人文关怀:安排专人跟进员工治疗及康复情况,提供必要帮助(如协调陪护、心理疏导),体现企业人文关怀,增强员工归属感。
相关问答FAQs
Q1:试用期员工未签订劳动合同,发生骨折能否认定为工伤?
A:可以,根据《劳动合同法》规定,试用期包含在劳动合同期限内,只要存在事实劳动关系,员工在工作期间因工作原因受伤,即可认定为工伤,企业未签订劳动合同需承担双倍工资责任(自用工之日起超过1个月不满1年),但不影响工伤认定及待遇支付。
Q2:员工在试用期因个人原因(如违规操作)导致骨折,企业是否需要承担责任?
A:只要事故发生与工作相关,即使员工存在一般过失(如操作不熟练),仍可认定为工伤,企业需承担工伤保险责任,但若员工存在故意犯罪、醉酒吸毒、自残或自杀等情形,则不属于工伤,企业无需承担工伤待遇,但需及时报警并留存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