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入职离职文件夹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规范化、系统化的重要环节,能够有效提升工作效率、保障信息准确性,并为企业规避潜在风险,以下从文件夹的构建逻辑、具体内容设计、管理规范及使用场景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文件夹的整体构建逻辑

入职离职文件夹需遵循“分类清晰、层级分明、动态更新、安全可控”的原则,通常以员工全名或工号为核心标识,按“入职-在职-离职”全生命周期划分为一级目录,再根据流程节点和文档类型设置二级、三级目录,一级目录可设为“【员工姓名】-工号【XXXX】-【在职/离职】”,二级目录则分为“入职资料”“在职档案”“离职手续”“备份文件”等,确保每个阶段的关键文档均有专属存储位置,避免信息混杂。
入职阶段文件夹设计
入职阶段是文件夹的起点,需集中存储员工从offer发放到转正前的所有材料,确保招聘、背景调查、入职办理等环节的文档可追溯,具体可设置以下二级目录及内容:
招聘录用资料
- 三级目录:
offer文件
:包含录用通知书(PDF版)、邮件沟通记录(截图或导出件),需明确岗位、薪资、入职日期等关键信息。面试评估表
:各轮面试官的评分表、面试记录(含结构化面试问题及候选人回答要点)。背景调查报告
:第三方背调机构出具的学历、工作经历、无犯罪记录等证明(若有)。录用审批表
:经HR负责人、用人部门总监签字的审批流程文件(扫描件或电子签章版)。
入职办理材料
-
三级目录:
-
身份与学历证明
: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职业资格证书复印件(需验原件后留存扫描件,并注明“与原件一致”)。 -
劳动关系文件
:劳动合同(一式两份,扫描留存电子版)、员工信息登记表(含紧急联系人、银行卡号等个人信息)。 -
入职材料清单表(可使用表格化管理):
材料名称 提交状态(✓/✗) 提交日期 原件/复印件 备注 身份证复印件 2023-10-01 复印件 验原件 劳动合同 2023-10-03 签署版 正本由HR归档 银行卡复印件 2023-10-01 复印件 用于薪资发放 -
入职引导记录
:新员工入职培训签到表、部门导师分配表、岗位职责说明书(电子版)。
-
试用期考核资料
- 三级目录:
试用期计划
:HR与用人部门共同制定的试用期工作目标、考核标准(KPI/OKR)。考核反馈表
:试用期结束前,部门负责人填写的绩效评估表(含自评、互评、评语)。转正审批表
:通过审批的转正申请流程文件(含员工转正述职报告摘要)。
在职阶段文件夹补充
员工转正后,入职文件夹需动态更新“在职档案”,补充绩效、培训、奖惩等长期材料,确保员工全周期信息的完整性,二级目录可新增:
绩效与晋升资料
- 绩效考核表(季度/年度)、绩效改进计划(PIP)、晋升审批表、岗位异动通知单等。
培训与发展资料
- 内部/外部培训证书、技能评估报告、职业发展规划书、学习记录(如在线课程完成截图)。
薪酬与福利资料
- 薪资调整审批表、年终奖发放记录、社保公积金缴纳明细(年度汇总)、福利申请表(如商业保险、体检报告)。
奖惩与合规资料
- 表彰通报、奖惩审批单、员工手册签收记录、保密协议、竞业限制协议(签署版)。
离职阶段文件夹管理

离职是文件夹的收尾阶段,需重点聚焦离职交接、薪资结算、风险规避等环节,确保流程闭环,二级目录可设为:
离职申请与审批
- 离职申请书(员工签字版)、离职面谈记录表(HR填写,含离职原因分析)、离职审批流程(部门负责人、HR、总经理签字)。
工作交接清单
-
三级目录:
-
交接清单表
(可使用表格化管理):交接项目 内容描述 接收人 交接日期 确认签字 备注 客户资料 2023年Q4客户台账 张三 2023-10-15 含电子版密码 项目进度文档 XX项目V2.0方案 李四 2023-10-16 共5份文件 办公用品 公司电脑(SN123) 行政部 2023-10-17 已归还设备 -
交接报告
:接收人出具的交接完成说明(电子版或扫描件)。
-
离职结算与证明
- 离职薪资结算单(含未发工资、加班费、补偿金等)、社保公积金停缴通知、离职证明(加盖公章扫描件)。
文件归档与备份
- 离职员工权限注销记录(OA系统、邮箱、企业微信等)、电子文件移交清单(存储路径、访问权限说明)、纸质档案移交登记表(注明归档至公司档案室)。
文件夹管理规范
权限管理
- 入职离职文件夹由HR专人负责创建、更新和维护,权限仅对HR部门及相关审批人开放,员工仅可查看本人在职档案,离职后权限自动注销。
命名规则
- 统一采用“【日期】-【文件类型】-【描述】”格式,20231001-劳动合同-张三”;电子文件建议使用PDF格式,避免格式兼容问题,纸质文件需标注“员工档案-密级:内部”。
存储与备份
- 电子文件存储于企业云盘(如阿里云、企业微信微盘),定期增量备份;纸质档案按年度移交档案室,存放于防潮防火柜,保存期限不少于法定最低要求(如劳动合同保存2年,离职证明保存至离职后2年)。
动态更新
- 员工在职期间,每月更新一次档案(如薪资调整、培训记录);离职后10个工作日内完成文件夹的最终整理与归档,确保无遗漏。
使用场景与价值
- 招聘环节:快速调取候选人入职材料,缩短背景调查周期。
- 员工管理:通过绩效、培训记录支持晋升调薪决策,减少信息不对称。
- 离职风险防控:完整的交接清单和合规证明,降低劳动纠纷风险(如经济补偿金争议)。
- 审计与合规:满足劳动监察、税务等部门的审计要求,避免因材料缺失导致的处罚。
相关问答FAQs
Q1: 员工离职后,其入职离职文件夹的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应保存多久?
A1: 根据中国《劳动合同法》及相关规定,电子文件和纸质档案的保存期限需满足以下要求:
- 劳动合同:保存期限为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2年;
- 离职证明、薪资结算单:保存至员工离职后2年;
- 员工信息登记表、背景调查报告等基础资料:建议长期保存(至少10年),以备后续可能出现的劳动争议或审计需求。
电子文件需定期备份(建议每季度一次),纸质档案移交至档案室后需登记造册,确保防潮、防火、防虫蛀。
Q2: 如何确保入职离职文件夹的电子文件不被非法篡改或泄露?
A2: 可通过以下措施保障电子文件的安全性:
- 权限控制:采用企业级云盘,设置角色权限(如HR管理员可读写,普通员工仅可查看本人文件),开启操作日志功能,记录文件访问、修改、下载记录;
- 加密存储:敏感文件(如身份证、劳动合同)需加密存储,设置访问密码,密码仅由HR负责人保管;
- 安全审计:每季度对文件操作日志进行审计,发现异常登录或批量下载时立即排查;
- 离职权限回收:员工离职当日,由IT部门同步注销其OA系统、云盘等系统的访问权限,确保无遗留账号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