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提升政府公信力和治理能力的关键环节,公务员作为政策的执行者、公共服务的提供者,其行为直接关系政府形象和群众利益,应从思想引领、制度约束、监督保障、文化培育等多维度综合施策,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行为规范体系。
强化思想教育,筑牢行为规范的思想根基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加强公务员行为规范首先要从思想根源入手,一是深化理论武装,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必修课,通过专题培训、集中研讨、个人自学等形式,引导公务员深刻理解“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思想深处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二是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将“忠诚、干净、担当”作为核心要求,开展“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等先进典型宣传活动,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同时结合反面案例开展警示教育,让公务员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三是注重法治思维培养,通过宪法法律学习、行政执法专题培训等,强化公务员依法行政、依规办事的意识,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习惯。
完善制度体系,构建行为规范的刚性约束
制度是行为规范的基础保障,需健全覆盖公务员履职全周期的制度框架,细化行为规范标准,在《公务员法》《公务员职业道德基本准则》等基础上,针对不同领域、不同岗位特点,制定差异化行为细则,行政执法类公务员需明确“亮证执法、文明用语、公正裁量”等要求,窗口服务类公务员需落实“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微笑服务”等服务规范,综合管理类公务员需强化“保密纪律、廉洁自律、议事决策”等工作准则,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将行为规范遵守情况纳入公务员年度考核、职务晋升、评优评先的核心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可建立量化评分表,从政治素质、职业道德、工作作风、廉洁自律等维度设置具体评分项(如下表),确保考核客观公正。
考核维度 | 具体指标 | 分值权重 |
---|---|---|
政治素质 | 政治立场坚定,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严守政治纪律 | 20% |
职业道德 | 忠诚履职,服务群众,诚实守信,爱岗敬业 | 25% |
工作作风 | 求真务实,高效勤勉,密切联系群众,杜绝“门好进、脸好看、事难办” | 25% |
廉洁自律 | 严格遵守廉洁从政规定,无违纪违法行为,自觉抵制不正之风 | 20% |
法治意识 | 依法行政,规范执法程序,无行政复议败诉或行政赔偿情况 | 10% |
完善激励与惩戒机制,对模范遵守行为规范的公务员予以表彰奖励,优先考虑晋升;对违反行为规范的,根据情节轻重采取谈话提醒、通报批评、纪律处分等措施,形成“守规者荣、失规者耻”的制度导向。
强化监督问责,织密行为规范的网络监督
监督是确保行为规范落地的关键,需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体系,一是强化内部监督,发挥纪检监察机关、公务员主管部门的监督作用,定期开展行为规范专项检查,针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拖”“吃拿卡要”等问题开展专项整治,二是畅通外部监督渠道,通过“12345”政务服务热线、政府网站领导信箱、政务新媒体平台等,广泛收集群众对公务员行为的意见建议;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由服务对象对公务员履职表现进行实时评价,评价结果与考核直接挂钩,三是推进监督科技化,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公务员行为监测系统,对行政审批、执法办案等高风险环节进行动态跟踪,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通过分析执法记录仪数据,监督是否存在“选择性执法”“态度恶劣执法”等问题。
培育行政文化,营造行为规范的良好生态
文化对行为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需培育以“规范、高效、廉洁、服务”为核心的行政文化,一是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推动公务员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通过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让公务员在服务群众中强化宗旨意识,二是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推行“一线工作法”,鼓励公务员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杜绝“文山会海”“过度留痕”等形式主义问题,三是营造廉洁文化氛围,开展廉洁文化进机关活动,通过廉政书画展、家风家训分享会等形式,引导公务员修身齐家、廉洁从政,四是发挥领导干部示范作用,要求领导干部带头遵守行为规范,形成“头雁效应”,带动形成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加强能力培训,提升行为规范的实践能力
行为规范的落实需要能力支撑,需将行为规范培训纳入公务员初任培训、任职培训、在职培训的必修内容,一是开展专题培训,围绕沟通技巧、情绪管理、应急处突、群众工作方法等主题,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方式,提升公务员规范履职的能力,针对窗口服务人员开展“服务礼仪与沟通技巧”培训,针对执法人员开展“规范执法与文明执法”实训,二是加强岗位练兵,通过业务竞赛、技能比武、轮岗交流等形式,推动公务员在实践中掌握行为规范要求,提高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三是建立“传帮带”机制,由经验丰富的老同志对新入职公务员进行指导,帮助其快速适应岗位要求,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公务员违反行为规范会受到哪些处罚?
答:公务员违反行为规范的处罚根据情节轻重分为不同层次:情节较轻的,给予谈话提醒、批评教育、责令检查、诫勉处理;情节较重的,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优评先资格、扣减年度考核奖金、调离岗位等处理;情节严重或造成不良影响的,给予党纪政务处分,如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具体处罚依据《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公务员法》等规定执行。
问题2:如何确保公务员行为规范考核的公平公正?
答:为确保考核公平公正,需建立“多方参与、量化为主、定性为辅”的考核机制:一是考核主体多元化,结合上级评价、同事互评、服务对象评价、自我评价等多方意见,避免“一言堂”;二是考核指标量化细化,将抽象的行为规范要求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评分标准(如群众满意度评分、工作效率指标、违纪违规次数等),减少主观随意性;三是考核过程公开透明,公开考核指标、程序和结果,允许公务员对考核结果提出申诉,并建立复核机制;四是强化考核结果运用,将考核结果与公务员的晋升、奖惩、培训等直接挂钩,确保考核的权威性和导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