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江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在社区工作中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服务为先、治理创新的理念,通过构建多元化服务体系、智能化治理平台、精细化运营模式,不断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社区工作如何高效开展,关键在于从需求出发、以创新为驱动,将政策落地与群众期盼紧密结合,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新格局。
在服务体系建设方面,两江新区聚焦“一老一小”等重点群体,打造了“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通过整合辖区医疗、教育、养老等资源,社区设立了嵌入式养老服务站、儿童托管中心、健康小屋等功能空间,满足居民多元化需求,鸳鸯街道某社区联合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家庭医生签约进家门”服务,为老年人建立健康档案,提供定期体检和慢病管理;引入专业社会组织运营“四点半课堂”,解决双职工家庭子女课后托管难题,社区还通过“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党员接单”的服务模式,精准对接群众需求,2023年累计解决民生诉求2.3万余件,响应率达100%。
智能化治理是两江新区社区工作的鲜明特色,新区依托“智慧城市”建设基础,开发了“两江社区通”数字化平台,整合了党建宣传、事务办理、便民服务、矛盾调解等功能模块,居民通过手机即可在线参与社区议事、报修设施、查询政策,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在疫情防控期间,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排查重点人群,并利用智能门禁、电子围栏等技术实现闭环管理,有效提升了应急响应效率,社区还推广“网格+网络”治理模式,将辖区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和楼栋长,通过线上线下联动,实现问题“早发现、早处置”,人和街道某网格员通过平台收到居民反映的电梯故障投诉,30分钟内协调物业完成维修,避免了安全隐患。
在社区治理创新方面,两江新区注重激发居民参与热情,构建“社区党组织—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企业—社会组织”五方联动机制,通过成立“居民议事厅”“道德评议会”等自治平台,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共事务决策,在老旧小区改造项目中,社区通过召开院坝会、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广泛征求居民意见,因地制宜增设停车位、加装电梯、改造绿化,使改造方案满意度达95%以上,新区还培育了“邻里帮”“时间银行”等志愿服务品牌,鼓励居民互帮互助,累计注册志愿者超5万人,每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次,营造了“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区氛围。
社区文化建设也是两江新区的工作重点,各社区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邻里文化节、全民阅读等系列活动,丰富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礼嘉街道某社区组建了腰鼓队、书法班、合唱团等10余支居民文体队伍,每年举办社区邻里节,通过趣味运动会、才艺展示等形式增进邻里感情,社区还注重挖掘本土文化,打造“一社区一特色”文化品牌,如金山街道某社区依托临近两江影视城的资源,开展“电影进社区”活动,既丰富了居民文化生活,又宣传了新区文化形象。
针对社区工作中存在的挑战,两江新区也在不断探索解决方案,针对部分社区服务力量不足的问题,新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社会组织孵化”模式,引入专业社工机构参与社区服务;针对老旧小区管理难题,推行“红色物业”党建联建,强化物业党组织建设,提升服务质量;针对流动人口融入问题,开展“新市民融入计划”,提供就业指导、法律援助、文化适应等服务,帮助流动人口更好地融入社区生活。
相关问答FAQs
Q1:两江新区如何解决社区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
A1:两江新区通过“多元联动”机制整合资源,一方面加大财政投入,完善社区服务设施;另一方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引入专业社会组织,同时培育社区自组织,发动党员、志愿者、热心居民参与服务,形成“专业力量+自治力量”协同发力的格局,新区还推动辖区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开放资源,实现社区资源共享,有效缓解了服务资源不足的问题。
Q2:两江新区在社区智能化治理中如何保障居民隐私安全?
A2:两江新区在推进智能化治理时,严格遵守数据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对居民个人信息实行加密存储和权限管理,平台数据访问需通过身份认证和审批流程,定期开展网络安全检查和风险评估,邀请第三方机构进行安全审计,确保数据采集、传输、使用全过程安全可控,社区还通过宣传栏、居民大会等形式向居民普及隐私保护知识,增强居民的安全意识和信任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