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招聘会这样的高效场景中,人事经验的核心在于“精准传递价值+快速建立信任”,既要让求职者感受到企业的诚意,又要快速筛选出匹配度高的候选人,以下从前期准备、现场沟通、后续跟进三个维度,结合具体场景和话术拆解人事经验的落地要点。
前期准备:用“细节感”提升招聘效率
招聘会的黄金时间通常只有3-5小时/人,提前准备能大幅减少无效沟通,经验丰富的人事会从三个层面入手:
岗位需求“可视化”
避免用“岗位职责模糊化描述”,而是将核心需求转化为求职者能感知的“关键词”,招聘“新媒体运营”时,与其写“负责内容策划”,不如拆解为“需独立撰写小红书/短视频脚本(过往案例优先)”“3个月内实现粉丝增长50%+(有成功案例者可放宽经验)”,这些具体指标能让求职者自我筛选,现场沟通时直接切入重点。
物料“场景化”设计
除了常规的岗位海报,可准备“岗位需求卡”(A5大小,正反面分别为岗位职责+任职要求,重点用荧光笔标出“核心硬性条件”,如“必须持教师资格证”“需有3年以上快消品经验”)、“企业亮点手册”(图文结合展示团队活动、晋升案例、员工成长故事,避免空泛的“企业文化优秀”),某教育机构曾用“教师课堂瞬间短视频”循环播放,现场咨询量提升40%,因为求职者能直观看到工作状态。
团队“分工明确化”
大型招聘会至少需2-3人协作:1人负责“初筛”(快速核对简历硬性条件,如学历、经验、证书,1分钟/人),1人负责“深度沟通”(针对初筛通过者,挖掘岗位匹配度,3-5分钟/人),1人负责“答疑与收尾”(解答福利、加班、通勤等细节问题,避免主沟通者被打断),分工明确能避免“扎堆咨询”或“遗漏关键候选人”。
现场沟通:用“结构化话术”快速判断匹配度
招聘会的沟通本质是“双向筛选”,人事需在5分钟内完成“企业价值传递+候选人核心能力评估”,以下是分阶段的话术和经验技巧:
阶段1:开场破冰——30秒建立好感
目标:让求职者放下防备,愿意主动交流。
错误话术:“你好,了解一下我们公司吗?”(过于被动,易被拒绝)
经验话术:
- “同学你好,看到你简历上有XX经验(如“新媒体运营”),我们正好在招这个岗位,要不要花2分钟聊聊?主要看看你的经验是否匹配我们的需求,也让你多一个选择~”
- “您好,注意到您之前在XX行业(如“互联网教育”)工作过,我们公司最近在拓展XX业务(如“AI+教育”),可能需要您这样的背景,方便简单介绍一下您的核心优势吗?”
关键技巧:开场即提及对方简历中的“关键词”,表明“我认真看了你的简历”,降低求职者的“被推销感”。
阶段2:需求挖掘——2分钟锁定核心匹配点
目标:用“STAR法则”(情境-任务-行动-结果)快速了解候选人过往经验,判断是否满足岗位核心需求。
经验话术(以“销售经理”岗位为例):
- “您简历中提到‘带领5人团队完成年度业绩2000万’,能具体讲讲当时负责的产品线、团队遇到的最大的挑战是什么,您采取了哪些行动最终达成目标的吗?”(追问“行动”和“结果”,避免空泛的“业绩优秀”)
- “我们这个岗位需要独立开拓华南市场,您过往有从0到1搭建销售体系的经验吗?如果有,最关键的3个步骤是什么?”(针对岗位核心需求“开拓能力”提问)
避坑指南:避免“封闭式提问”(如“你做过销售吗?”“会加班吗?”),多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对方展开叙述,通过细节判断真实性(如“你说用XX方法提升了转化率,具体数据是多少?当时是如何验证这个方法有效的?”)。
阶段3:价值传递——1分钟激发兴趣
目标:在确认候选人有一定匹配度后,快速抛出“企业独特卖点”,吸引对方进入后续流程。
经验话术:
- “听下来您的经验和我们岗位需求很匹配,我们公司和其他企业的优势在于:①晋升路径透明(销售岗最快1年可带团队,目前3名90后区域经理);②新人有‘导师制’(前3个月由销冠1对1带教,不用担心上手慢),您对这两点比较关注吗?”
- “您提到希望‘工作生活平衡’,我们实行‘弹性工作制’(核心工作日需在岗,但可错峰上下班),而且每月有‘团建基金’(部门可自主安排活动,比如上周刚去了露营),这些细节可能在招聘简章上看不到,但实际体验感很好。”
关键技巧:卖点必须“具体、可感知”,避免“薪资高、福利好”等泛泛而谈,而是用“数据、案例、场景”让求职者产生代入感。
阶段4:后续引导——1分钟明确行动步骤
目标:当场约定下一步流程(如复试、笔试),避免“聊完就散”。
经验话术:
- “整体来看您的基础很符合我们的需求,接下来我们可以安排1对1的部门复试,时间您看这周三下午还是周四上午?我会把地址和联系人发您微信,您记得带之前的项目作品集哦~”(给出具体时间选项,降低对方决策成本)
- “您的简历我先收下,今天初筛通过的有20人,我们会在3天内通知复试,如果没接到电话,可能是竞争比较激烈,也欢迎您下周一直接来我们公司面试(递上地址名片),我们可以更深入聊聊。”(既给希望,又留“备胎”)
后续跟进:用“精细化动作”提升到面率
招聘会的候选人量大且杂,及时跟进能避免“被遗忘”,经验丰富的人事会做到:
24小时内分类跟进
- “重点跟进”(匹配度80%以上):当天发送个性化邮件/微信,附上复试时间、需准备材料,并提及现场沟通中的亮点(如“您提到的XX项目经验,部门负责人很感兴趣”);
- “潜力备选”(匹配度60%-80%):发送企业简介+岗位说明,附上“简历存档,3个月内岗位有优先推荐权”的提示,保持长期联系;
- “明确不匹配”:礼貌短信/微信告知“感谢关注,您的背景与当前岗位需求略有差异,未来有机会再合作”,避免“已读不回”造成负面印象。
建立“候选人标签库”
用表格记录现场沟通的关键信息,方便后续筛选:
候选人姓名 | 应聘岗位 | 核心优势 | 待确认点 | 跟进状态 |
---|---|---|---|---|
张三 | 新媒体运营 | 小红书账号涨粉1w+ | 是否接受周末加班 | 已发复试通知 |
李四 | 销售经理 | 年销500万,渠道资源丰富 | 期望薪资高于预算20% | 存档,3个月后再联系 |
相关问答FAQs
Q1:招聘会现场求职者很多,如何快速判断哪些人值得深入沟通?
A:可通过“三看”快速筛选:①看“职业连贯性”(如从“销售助理”到“销售主管”的晋升路径,比频繁跳槽且行业分散者优先);②看“细节关注度”(简历排版是否整洁、是否附上作品集/过往业绩数据,反映做事态度);③看“沟通主动性”(主动询问岗位细节、职业规划的候选人,比被动回答问题者更有意向),用“核心需求硬性条件”做第一轮过滤(如“必须持XX证书”“需有3年以上经验”),不满足者直接节省沟通时间。
Q2:遇到明显不匹配的求职者(如应届生应聘管理层岗位),如何礼貌拒绝又不影响企业形象?
A:用“肯定+原因+建议”公式:先肯定对方的优点(“您的学习能力和积极性很突出”),再客观说明不匹配的原因(“不过这个岗位需要带领团队5年以上经验,您目前可能还需要积累一些实战管理经验”),最后给出建设性建议(“建议您可以先从主管岗或项目负责人岗位做起,我们公司内部也有‘管培生计划’,未来有机会晋升到管理层,需要的话我可以把相关信息发给您”),这样既保持专业,又给对方留有余地,避免因拒绝产生负面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