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拓网

如何通过网络安全查询到他人的个人信息?

在数字化时代,互联网已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但随之而来的个人信息泄露风险也日益凸显,无论是出于自我保护、核实信息,还是合法合规的查询需求,了解如何通过网络查询个人信息至关重要,需要明确的是,个人信息的查询必须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尊重他人隐私权,不得用于非法用途,以下将从合法渠道、注意事项及风险防范等方面详细说明网络查询个人信息的方法及相关要点。

合法合规的个人信息查询渠道

(一)政府及公共服务平台

  1. 国家政务服务平台
    通过国家政务服务平台(www.gjzwfw.gov.cn)及其地方分站点,可查询部分与个人相关的政务信息,如社保缴纳记录、公积金余额、不动产登记信息(部分地区试点)、学历学位认证(通过学信网链接)等,用户需完成实名认证(通常需要人脸识别、身份证验证等),确保查询主体与信息主体一致,社保查询需输入个人身份证号和密码,部分地区支持电子社保卡扫码登录,方便快捷且安全可靠。

  2. 专业政务数据平台
    部分地方政府推出了专项数据服务平台,如北京市“京通”APP、上海市“随申办”等,整合了户籍、出入境、车辆、纳税等个人信息,这些平台通常要求用户下载官方APP,完成高级别实名认证后,才能查询相关数据,有效保障了信息的安全性和查询主体的合法性。

(二)企业及商业服务平台

  1. 金融信用平台
    个人征信信息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www.pbccrc.org.cn)查询,用户需先注册账号,提交身份信息验证,然后申请生成个人信用报告,报告中包含信贷记录、公共信息(如欠税、民事判决等)及查询记录,部分商业银行的手机银行APP也提供个人信用评分参考(如芝麻信用、腾讯征信等第三方征信机构数据,但需注意其与央行征信的区别)。

  2. 电商及生活服务平台
    在淘宝、京东、美团等平台,用户可查询自己的订单信息、消费记录、物流轨迹等,这些属于个人主动产生的行为数据,若需查询他人信息(如商家资质),可通过平台提供的“商家主页”或“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核实企业注册信息,但严禁通过非公开渠道获取他人消费隐私。

(三)学术及职业信息平台

  1. 学历学位查询
    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学信网,www.chsi.com.cn)是教育部指定的学历查询唯一平台,支持本人查询、零散查询(需付费)及学历认证报告下载,查询时需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及毕业院校等信息,学信网会与高校数据库实时比对,确保信息准确。

  2. 职业资格查询
    人社部“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查询系统”(www.osta.org.cn)可查询全国范围内技能人员职业资格证书信息,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及证书编号即可验证,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如建造师、医师资格等)也可通过各地人社厅官网或“中国人事考试网”查询。

个人信息查询的注意事项

(一)严格遵循“知情-同意”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处理个人信息应当取得个人同意,且不得过度收集,查询个人信息时,需明确信息来源是否合法,是否获得信息主体的授权,企业为员工核查背景信息,需提前告知员工并取得书面同意;个人查询他人信息(如配偶财产)则可能涉及侵犯隐私,需通过法律途径(如诉讼中申请法院调取)。

(二)警惕“钓鱼”网站与虚假平台

部分非法网站或APP打着“信息查询”的旗号,诱导用户输入身份证号、银行卡密码等敏感信息,实则实施诈骗,声称“可查他人开房记录”“手机定位”等服务的网站,均为违法行为,用户应通过官方渠道核实,避免点击不明链接,正规平台通常有“https”加密标识,且域名后缀为“.gov.cn”“.org.cn”等。

(三)保护个人账户与隐私安全

在查询个人信息时,应定期更换平台登录密码,开启双重认证(如短信验证码、U盾),避免使用公共WiFi操作,查询后及时退出账户,避免信息被他人窃取,切勿将个人身份证号、银行卡号等敏感信息随意提供给第三方机构或个人。

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与防范

(一)常见风险场景

  1. 网络爬虫与数据窃取: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爬取公开平台或非法获取数据库,将个人信息打包出售,用于电信诈骗、精准营销等。
  2. 恶意软件与木马程序:用户下载非官方软件或点击恶意链接,导致设备被植入木马,个人信息被远程窃取。
  3. 内部人员违规操作:部分企业或机构员工利用职务之便,非法查询、出售用户信息,如快递员泄露客户地址、银行员工出售客户征信等。

(二)防范措施

  1. 定期检查个人信息泄露情况:可通过“Have I Been Pwned”等国际网站或“腾讯手机管家”“360安全卫士”等工具,输入邮箱或手机号查询是否在数据泄露事件中涉及。
  2. 加强个人信息保护意识:不随意在社交媒体透露生日、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敏感信息;快递单、车票等含个人信息的单据需撕毁后再丢弃。
  3. 依法维权与举报:若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可向网信部门(www.12377.cn)、公安机关举报,或通过法律途径要求侵权方停止侵害、赔偿损失。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通过网络查询他人个人信息是否合法?
解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除法律另有规定外,任何组织、个人不得非法收集、使用、加工、传输他人个人信息,为“人肉搜索”而查询他人行踪、通讯记录、财产状况等均属违法行为,情节严重的将承担刑事责任,合法查询他人信息仅限于特定情形,如司法机关依法调查取证、律师在代理案件中经当事人授权查询等,普通公民无权随意查询他人隐私信息。

问题2:如何判断个人信息查询平台是否正规?
解答:判断平台正规性可从以下几点入手:一是查看域名后缀,政府平台通常为“.gov.cn”,事业单位为“.org.cn”或“.edu.cn”,企业平台需核实备案信息(通过“ICP备案查询”工具);二是查看是否有官方认证标识,如“工信部备案”“公安备案”等;三是核对服务内容是否与平台职能相符,例如学信网负责学历查询,征信中心负责信用报告查询,避免轻信“全能查询”类非法平台;四是注意用户评价与媒体报道,对频繁被投诉、曝光的平台保持警惕。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m4g6@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owang.com/portal/2371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