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hr自己做人才地图(mapping)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结合业务目标、人才市场数据和内部人才结构,通过科学的方法论实现精准的人才盘点与获取,以下是具体实施步骤和关键要点:
明确目标与范围
在启动mapping前,HR需首先明确核心目标:是为了关键岗位招聘、人才梯队建设,还是竞争对手分析?若目标为“未来3年技术总监岗位储备”,则需聚焦目标行业、头部企业的技术人才画像,同时界定范围,包括目标行业(如互联网、新能源)、目标企业(如直接竞争对手或跨界对标企业)、目标岗位层级(中高层或核心技术岗)及地理区域(一线城市或特定产业集群)。
信息收集与数据处理
信息收集是mapping的基础,需通过多渠道获取数据:
- 公开渠道:通过企业官网“团队介绍”、领英(LinkedIn)、行业峰会嘉宾名单、上市公司年报(高管信息)、专利数据库(技术人才)等收集目标人员基本信息。
- 行业报告:参考智联招聘、脉脉发布的行业薪酬报告、猎聘人才趋势白皮书,了解目标岗位的市场薪酬区间、技能需求热度等。
- 内部数据:调取公司现有员工背景信息,分析离职员工的去向(如是否流向竞争对手),作为补充参考。
收集后需对数据进行结构化处理,可通过Excel或专业工具(如Tableau)建立数据库,包含字段:姓名、现任公司/职位、工作年限、核心技能、教育背景、薪酬预估(通过行业报告反推)、联系方式(如领英主页)等。
绘制人才地图可视化
将处理后的数据转化为直观图表,便于分析决策,常见可视化形式包括:
- 散点图:以“工作年限”为X轴、“薪酬水平”为Y轴,标注目标人才分布,识别高性价比人才(高经验、中低薪酬)或高溢价人才(稀缺技能)。
- 热力图:按区域和行业划分,用颜色深浅表示目标人才密度,长三角地区新能源电池研发人才聚集度”。
- 组织架构树:梳理目标企业的核心团队结构,标注关键岗位继任者,某竞争对手CTO的潜在接班人”。
以下为示例表格(简化版):
姓名 | 现任公司 | 职位 | 核心技能 | 工作年限 | 薪酬预估(万元/年) | 目标度(1-5星) |
---|---|---|---|---|---|---|
张三 | A科技公司 | AI算法总监 | 自然语言处理、模型优化 | 10 | 80-100 | |
李四 | B新能源企业 | 研发经理 | 电池材料、工艺改进 | 8 | 60-80 | |
王五 | C互联网公司 | 产品总监 | 用户增长、商业化设计 | 12 | 90-120 |
动态更新与应用
人才地图需定期更新(建议每季度或每半年),因为市场人才流动较快,更新内容包括:目标人员职位变动(如晋升、跳槽)、新技能需求(如AI大模型相关技能)、薪酬调整等,应用场景包括:
- 招聘端:针对高目标度人才主动出击,通过猎头或内推渠道接触;
- 人才发展:对比内部人才与地图差距,设计培训计划(如送核心技术骨干进修目标技能);
- 战略决策:若发现某领域人才高度集中在竞争对手处,可考虑通过并购获取团队。
注意事项
- 合规性:收集信息时需遵守《个人信息保护法》,避免通过非法渠道获取隐私数据(如非法购买简历)。
- 客观性:薪酬数据可通过第三方报告交叉验证,避免主观臆断。
- 跨部门协作:与业务部门共同确认目标岗位的“核心能力模型”,确保mapping方向与业务需求一致。
相关问答FAQs
Q1: 企业HR在做人才mapping时,如何判断哪些是“高潜力目标人才”?
A1: 判断标准需结合“能力匹配度”与“可获取性”两个维度,能力匹配度包括:是否具备目标岗位的核心技能(如技术岗的专利成果、管理岗的团队规模经验)、是否符合企业价值观(如通过领英动态了解其职业倾向);可获取性则包括:当前薪酬水平是否与公司预算匹配、是否处于职业瓶颈期(如近3年未晋升)、与公司是否有潜在连接点(如校友、前同事),可通过“目标人才所在企业稳定性”间接判断——若目标企业近期有裁员或战略调整,该人才的离职意愿可能更高。
Q2: 小型企业HR资源有限,如何高效开展人才mapping?
A2: 小型企业可采取“聚焦+借力”策略:
- 聚焦核心岗位:优先覆盖对公司战略影响最大的3-5个关键岗位(如技术负责人、销售总监),而非全面铺开;
- 利用免费工具:通过领英高级搜索(免费版可筛选行业、职位)、脉脉职场社区(查看目标人员动态)、天眼查(获取企业高管背景)等免费工具收集数据;
- 外部合作:与行业猎头建立长期合作,付费获取部分精准人才线索(如支付定金要求猎头提供目标企业组织架构图);
- 内部转化:鼓励员工推荐行业人才,设置“伯乐奖”(如推荐成功后给予奖金),降低信息收集成本,通过以上方法,可在有限资源下实现“小而精”的人才mapp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