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失裁员是企业基于员工存在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失职行为或法律法规禁止的行为而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其通知书的撰写需严格遵循法律程序,明确事实依据、法律依据及权利义务,确保内容合法、表述清晰、程序合规,以下从通知书的结构、核心内容及注意事项等方面详细说明,并辅以表格示例,最后附相关FAQs。
过失裁员通知书的基本结构与核心内容
过失裁员通知书是企业行使单方解除权的重要法律文件,需包含以下核心要素:标题、称谓、员工基本信息、解除事实依据、解除法律依据、解除决定、经济补偿与赔偿说明、权利告知、送达方式及企业落款,各部分需具体、客观,避免模糊表述或主观臆断。
与称谓 应明确为“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称谓需写明员工全名,如“XXX先生/女士”。
(二)员工基本信息
包括员工姓名、身份证号、入职日期、所在部门及岗位、劳动合同期限等基础信息,确保与劳动合同一致,避免身份混淆。
(三)解除事实依据(核心部分)
需客观、详细陈述员工存在“过失”的具体事实,这是解除合同合法性的关键,需遵循“一事一证、时间明确、行为具体”原则,避免笼统描述(如“严重违反公司制度”),而应列明具体行为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造成的后果(若有),并附相关证据线索(如监控录像编号、书面警告记录、客户投诉函等)。
“2023年X月X日9:30,你在XX项目客户洽谈中,因与客户发生争执,当众辱骂客户XXX(客户名称),导致客户当场终止合作,给公司造成直接经济损失XX元(附客户终止合作函及损失核算表),该行为严重违反《员工手册》第X章第X条‘严禁与客户发生冲突并损害公司形象’的规定,且已构成重大过失。”
(四)解除法律依据
需明确引用法律条款及企业规章制度依据,确保解除行为有法可依。
- 法律依据:主要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等是过失裁员的常见情形,需具体引用到款,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二)项‘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规定”。
- 规章制度依据:需引用企业内部合法有效的规章制度条款,且该制度已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经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并向员工公示(如员工签收记录、培训记录等)。“根据《XX公司员工手册》第5.3条‘对客户实施辱骂、威胁等行为,视为严重违纪,公司可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
(五)解除决定
明确表述解除劳动合同的决定,包括解除时间(一般以通知书送达时间为准)、是否支付经济补偿(过失裁员通常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需说明法律依据)。“公司决定自2023年X月X日起与你解除劳动合同,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规定,本次解除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六)经济补偿与赔偿说明
虽过失裁员无需支付经济补偿,但若涉及员工工资、奖金、报销款等未结款项,需明确结算方式及时间,若员工行为造成公司损失,可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第16条要求赔偿,但需提供损失证据及赔偿标准(如直接扣除工资的,需扣除后不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七)权利告知与后续安排
告知员工如对解除决定有异议,可在收到通知书之日起60日内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注意仲裁时效),并提供公司人力资源部联系方式及地址,说明工作交接要求(如需归还公司财物、办理离职手续等)及薪资结算时间。
(八)送达方式与落款
送达方式需合法,建议采用直接送达(员工签收)、邮寄送达(EMS并留存底单)或公告送达(下落不明时),确保有证据证明员工已收到通知,落款需写明公司全称、加盖公章、日期,并由人力资源部经办人签字。
过失裁员通知书内容框架与示例(表格)
以下为通知书核心内容的框架及示例表格,便于企业参考撰写:
模块 | 内容要点 | 示例 |
---|---|---|
员工基本信息 | 姓名、身份证号、入职日期、部门、岗位、劳动合同期限 | 姓名:XXX,身份证号:XXX,入职日期:2020年X月X日,部门:销售部,岗位:客户经理,合同期限:2020年X月X日至2023年X月X日 |
解除事实依据 | 具体过失行为发生时间、经过、后果,附证据线索 | 2023年X月X日14:00,你在处理客户XX公司订单时,因未核对订单信息,擅自将100件A产品(单价500元)错发为B产品(单价300元),导致公司损失2万元(附物流记录、客户确认函) |
解除法律依据 | 引用《劳动合同法》第39条具体款项,及企业规章制度条款(需证明制度合法有效) |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三)项“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XX公司员工手册》第4.5条“因个人工作失误造成公司损失超1万元,视为重大过失,公司可解除合同” |
解除决定 | 解除时间、是否支付经济补偿(说明法律依据) | 公司决定自2023年X月X日解除劳动合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39条,无需支付经济补偿金 |
后续安排 | 工作交接要求(财物、资料)、薪资结算时间(未结工资、奖金)、争议解决途径 | 请于2023年X月X日前到人力资源部办理离职交接,未结工资(截至X月X日)于X月X日发放;如对解除决定有异议,可于60日内向XX区劳动仲裁委申请仲裁 |
送达方式 | 直接送达(签收人)、邮寄送达(快递单号) | 本通知书于2023年X月X日直接送达本人(签收:XXX),同日通过EMS邮寄(单号:XXX) |
撰写注意事项
- 事实必须客观真实:避免使用“据说”“可能”等模糊词汇,所有事实需有证据支撑,且证据需合法取得(如监控录像需符合隐私保护规定,书面记录需员工签收)。
- 规章制度需合法有效:企业规章制度需经民主程序制定(如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已向员工公示(如培训签到、员工手册签收记录),否则不能作为解除依据。
- 解除程序需合规:需在发现员工过失行为后及时处理(一般不超过30天),并给予员工陈述申辩的机会(除非事实清楚、证据确凿无需申辩),否则可能被认定为程序违法。
- 表述需简洁明确:避免冗长或歧义,让员工清晰了解解除原因及法律依据,减少争议风险。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过失裁员中,“严重违反规章制度”如何界定?哪些行为属于“严重”?
解答:“严重违反规章制度”需结合企业规章制度的合理性、行为性质及后果综合判断,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50条,用人单位通过民主程序制定的规章制度,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及政策规定,并已向劳动者公示的,可以作为人民法院审理劳动争议案件的依据,实践中,“严重”通常包括以下情形:
(1)多次违反规章制度(如1年内累计旷工3次以上);
(2)行为性质恶劣(如盗窃公司财物、泄露商业秘密、打架斗殴);
(3)造成重大损失(如直接经济损失超5000元或占公司月营收1%以上);
(4)违反核心管理制度(如财务制度、安全生产制度导致重大事故)。
企业需在规章制度中明确列举“严重违纪”的具体情形及标准,避免使用“情节严重”“性质恶劣”等模糊表述。
问题2:员工对过失裁员决定不服,申请仲裁后企业败诉,可能面临哪些法律后果?
解答:若企业因过失裁员败诉,可能面临以下法律后果:
(1)撤销解除决定:仲裁委或法院可能裁定解除行为违法,要求双方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恢复劳动关系(若员工要求),并补发仲裁、诉讼期间的工资。
(2)支付赔偿金:若双方无法恢复劳动关系,企业需按《劳动合同法》第87条规定,支付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经济补偿金的2倍),经济补偿按员工在本单位工作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算,不满6个月的按半个月算)。
(3)承担诉讼费用:需承担仲裁费、诉讼费及可能的鉴定费、律师费等。
(4)影响企业声誉:劳动争议败诉记录可能影响企业在招聘、合作中的信用评价,尤其对注重合规管理的行业造成负面影响。
企业在实施过失裁员前,需严格审查事实依据、法律依据及程序合规性,必要时咨询专业律师,降低法律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