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员工被扣绩效时,往往会感到失落、沮丧甚至愤怒,这种情绪如果得不到及时疏导,不仅会影响员工的工作状态,还可能导致团队氛围紧张或人才流失,管理者需要以同理心和系统性思维,通过沟通、支持与赋能,帮助员工平稳度过这一阶段,同时将负面转化为改进的动力,以下从多个维度详细阐述如何安抚扣了绩效的员工。
第一时间沟通:建立信任,倾听情绪
绩效结果反馈是安抚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员工得知扣绩效后,最直接的需求是“为什么”“对我有什么影响”,以及“是否被公平对待”,管理者应避免冷冰冰地通知结果,而是选择私密、安静的环境,进行面对面沟通(若为远程团队,需确保视频通话的专注性),具体步骤如下:
- 肯定价值,缓冲负面情绪:沟通开场不要直接切入扣绩效的细节,而是先表达对员工过往贡献的认可。“过去半年你在XX项目中的主动协调能力,帮团队解决了不少难题,这点我一直记在心里。”这种肯定能让员工感受到被尊重,降低抵触心理。
- 坦诚说明原因,避免模糊表述:清晰解释扣绩效的具体依据,需结合客观事实和数据(如KPI未达标的原因、项目延期的影响等),避免使用“你最近状态不好”等主观判断,若存在考核标准理解偏差,需共同回顾制度原文,确保双方对“扣绩效”的认知一致。
- 给予倾诉空间,倾听真实想法:用开放式问题引导员工表达感受,如“对于这个结果,你有什么想法?”“你觉得哪些因素可能影响了绩效?”过程中管理者要专注倾听,不打断、不辩解,即使员工提出质疑或抱怨,也要先接纳情绪(如“我能理解你的委屈”),再逐步澄清事实。
聚焦问题解决:从“指责”转向“支持”
安抚情绪的核心是让员工感受到“管理者不是来追究责任的,而是来一起解决问题的”,沟通的重点应从“为什么扣绩效”转向“接下来怎么办”,具体可参考以下框架:
问题类型 | 员工常见表现 | 管理者应对策略 |
---|---|---|
能力不足 | 技能不熟练、方法效率低 | 共同分析能力缺口,制定培训计划(如安排导师、提供线上课程),明确短期提升目标(如“两周内掌握XX工具操作”) |
态度或动力问题 | 消怠工、缺乏主动性 | 深挖背后的原因(如工作内容不匹配、职业迷茫),通过调整职责、赋予挑战性任务激发动力,或链接HR协助职业规划 |
外部客观因素 | 资源不足、跨部门协作受阻 | 主动协调资源(如申请预算、推动跨部门会议),帮助员工扫清障碍,同时记录客观因素作为后续绩效调整的依据 |
目标设定不合理 | 目标过高超出能力范围 | 回顾目标制定过程,结合实际调整下阶段目标(如拆分大目标为阶段性小目标),确保目标“跳一跳够得着” |
若员工因客户投诉率超标被扣绩效,管理者可与其复盘投诉案例,共同梳理沟通话术中的问题,并安排资深同事陪同进行客户回访实践,让员工在具体场景中改进,而非单纯要求“下次注意”。
制定改进计划:明确路径,增强信心
空洞的鼓励无法真正缓解焦虑,员工需要“能看到希望的具体行动方案”,改进计划应包含以下要素,并形成书面记录双方签字确认:
- 具体改进目标:避免“提升工作质量”等模糊表述,改为“将月度数据错误率从5%降至2%”“每周主动汇报3次项目进度”,目标需符合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实现、相关性、时限性)。
- 资源与支持清单:明确管理者、团队提供的支持,如“每周一上午进行1对1辅导”“优先使用部门测试账号”“协调技术部协助解决XX技术问题”。
- 阶段性检查节点:设置短期反馈节点(如每周五下午回顾进展),及时肯定微小进步(如“这周客户投诉处理时效缩短了,说明你在优先级判断上有提升”),让员工感受到“努力被看见”,逐步重建信心。
- 容错与调整机制:若执行中发现计划不合理(如目标仍过高、资源不足),需及时调整,避免员工因“完不成目标”产生二次挫败感。
长期关注与赋能:避免“一次性安抚”
绩效改进不是短期任务,管理者需避免“沟通完就结束”,而应持续关注员工状态,防止其陷入“自我否定-消极工作-绩效更差”的恶性循环:
- 营造包容的团队氛围:在团队中强调“成长型思维”,公开分享“失败后改进”的案例(如“去年XX项目也出过问题,后来通过XX方法解决了”),让员工明白“扣绩效不是否定整个人,而是帮助成长”。
- 关注非工作因素:若员工近期家庭变故、健康问题等影响状态,可适当调整工作节奏(如临时减少加班、允许弹性工作时间),并提供必要的关怀(如公司EAP心理咨询服务)。
- 及时认可进步:当员工在改进过程中取得进展(哪怕只是“按时提交了周报”),都要及时给予肯定,肯定越具体(如“这次报告的数据来源标注得很清晰,方便后续追溯”),激励效果越强。
FAQs
Q1:员工对扣绩效结果极度抵触,拒绝沟通怎么办?
A:若员工拒绝沟通,可先通过非正式渠道(如共进午餐、发送消息)表达关心,“最近看你情绪不太好,如果你愿意聊聊,我随时有空。”避免直接提绩效,而是从“关心你”切入,若多次尝试无果,可由HR介入,以第三方身份沟通,或暂时搁置绩效反馈,先通过日常工作观察员工状态(如是否频繁迟到、工作效率骤降),寻找合适的沟通时机,关键是要让员工感受到“管理者不是对立面”,而是愿意等待他准备好再谈。
Q2:扣绩效后,员工主动提出离职,该如何挽留?
A:员工提出离职往往是情绪化的应激反应,管理者需先共情:“我理解这个结果让你感到失望,甚至觉得在这里没有发展空间了,换做是我可能也会有类似想法。”稳定情绪后,再聚焦“员工的核心诉求”——离职可能是因为“觉得被否定”“看不到改进希望”或“外部机会更好”,针对不同诉求回应:若为“被否定”,可强调“公司依然认可你的潜力,扣绩效是帮你发现问题,不是否定你的价值”;若为“看不到希望”,可展示改进计划的具体路径和资源支持;若为“外部机会”,可了解机会的吸引力(如薪资、岗位),结合公司政策看能否调整(如晋升通道、培训机会),但避免承诺无法兑现的条件,无论是否挽留,都要保持尊重,让员工感受到被重视,即使离职也能维护良好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