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面撤店是企业经营调整中可能面临的重要事项,尤其涉及员工权益与企业责任,需以严谨、规范且人性化的方式推进,通知员工作为撤店流程中的关键环节,不仅关系到法律合规性,更直接影响员工的情绪稳定与后续安置工作的顺利开展,以下从通知原则、具体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配套措施等方面,详细说明店面撤店如何通知员工。
通知员工的核心原则
在启动撤店员工通知前,企业需明确以下核心原则,确保通知过程合法、合理且兼顾人文关怀:
- 合法合规原则:严格遵守《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提前通知期限、经济补偿标准等需符合法定要求,避免劳动纠纷。
- 信息透明原则:向员工清晰说明撤店原因、时间节点、员工安置方案(如劳动合同解除、调岗、补偿等),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焦虑。
- 尊重沟通原则:以面对面沟通为主要方式,避免仅通过公告或邮件等冷冰冰的方式传递消息,尊重员工的知情权与表达权。
- 人文关怀原则:关注员工情绪变化,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协助解决员工因撤店可能面临的实际困难(如再就业支持)。
通知前的准备工作
正式通知前,企业需完成充分的准备工作,确保信息准确、方案可行,避免通知后出现混乱:
明确撤店信息与法律依据
- 撤店细节:确定最终撤店日期(需提前30日向员工书面通知,或支付额外工资作为替代)、店面停止营业的具体时间、资产清算与员工工作交接安排等。
- 法律依据:查阅《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一条(经济性裁员)、第四十六条(经济补偿)及第四十七条(补偿计算标准:N或N+1,N为员工工作年限),确保补偿方案合法。
制定员工安置与补偿方案
根据员工情况(合同类型、工作年限、岗位等)制定差异化安置方案,常见包括:
- 劳动合同解除:若无合适调岗岗位,需依法支付经济补偿(N),额外支付一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N+1)。
- 内部调岗:若企业其他门店有 vacant 岗位,优先提供调岗机会,明确调岗后的薪资、工作地点等细节,需员工书面同意。
- 协商解除:与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可约定高于法定标准的补偿(如N+1、N+2等),需签署《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协议》。
准备书面通知材料
书面通知需包含以下核心内容,建议由人力资源部门或法务部门审核:
- 撤店原因说明(如战略调整、经营不善等,避免模糊表述);
- 撤店时间及员工工作截止日期;
- 员工安置方案(解除/调岗/协商的具体安排);
- 经济补偿标准、计算方式及发放时间;
- 工作交接要求(如资产、客户资料、未完成工作等);
- 员工反馈渠道与咨询联系人(HR负责人或法务人员)。
安排沟通人员与场地
- 沟通人员:由店长、人力资源负责人及高层管理者(如区域经理)共同参与,确保员工能直接获取权威信息。
- 沟通场地:选择私密、安静的会议室(而非店面公共区域),避免公开场合引发群体情绪波动。
通知实施的具体步骤
分批沟通,优先安抚核心员工
根据员工岗位与心理承受能力,分批次进行沟通:
- 第一批:店长、核心管理人员(如副店长、财务),提前告知撤店计划,争取其配合做好员工安抚与工作交接。
- 第二批:普通员工,按部门或小组分批沟通,每批人数控制在5-8人,确保每位员工有充分提问时间。
面对面沟通,传递核心信息
沟通时需注意方式方法:
- 开场白:以诚恳态度说明背景(如“由于公司战略调整,本店将于XX日正式停止营业,今天召集大家是想和大家同步具体情况及后续安排”),避免直接切入负面消息。
- 信息传达:清晰宣读书面通知内容,重点强调“员工安置方案”与“补偿标准”,用数据说话(如“工作满5年的员工,经济补偿为5个月工资,合计XX元”)。
- 倾听与解答:预留充足时间让员工提问,对情绪激动的员工保持耐心,避免争执;对无法当场解答的问题(如补偿发放时间表),承诺24小时内书面回复。
发放书面通知,确认签收
沟通结束后,向每位员工发放《店面撤店通知书》(一式两份),要求员工签收并保留一份副本,签收时需注意:
- 确保员工本人签字,避免代签;
- 在通知书上注明“员工已阅读并理解上述内容”,避免后续争议;
- 对拒绝签收的员工,可通过邮寄(EMS留存凭证)或两名在场员工见证的方式送达,并记录过程。
后续跟进与问题处理
- 一对一沟通:对情绪低落或对方案有异议的员工,安排HR单独沟通,针对性解答疑问(如“为什么我的补偿比别人少”“调岗岗位的具体职责是什么”)。
- 协议签署:若员工接受安置方案,需及时签署《劳动合同解除协议》或《协商解除协议》,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如补偿金额、竞业限制等,若有)。
员工安置与补偿的执行要点
经济补偿的合规计算与发放
- 计算基数:以员工离职前12个月的平均工资为基数,包含基本工资、奖金、津贴等(若月平均工资高于当地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3倍,按3倍封顶;若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按最低工资标准计算)。
- 发放时间:在办结工作交接当日支付,避免拖延(否则需按应付金额50%-100%加付赔偿金)。
工作交接与社保公积金处理
- 交接清单:要求员工提交《工作交接清单》,注明交接物品(如工牌、钥匙、客户资料)、未完成工作及后续对接人,由店长或接收人签字确认。
- 社保公积金:明确社保公积金缴纳截止月份(如工作至X月,则当月正常缴纳;X+1月起停缴),协助员工办理转移手续(提供《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凭证》等材料)。
再就业支持(可选但推荐)
为体现企业责任,可提供再就业支持,如:
- 合作招聘会信息推送;
- 简历修改与面试技巧培训;
- 内部岗位优先推荐(若集团其他门店有需求)。
注意事项与风险规避
- 避免违法解除:若员工符合“孕期、产期、哺乳期”“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在医疗期内”等法定不得解除情形,需暂缓通知或优先安排调岗,否则需承担违法解除赔偿金(2N)。
- 信息保密:在正式通知前,严格控制信息知悉范围,避免提前泄露引发员工恐慌或店面秩序混乱。
- 留存证据:妥善保管沟通记录(如会议纪要、员工提问清单)、书面通知签收回执、协议签署文件等,以备劳动争议仲裁时使用。
- 舆情管理:若员工情绪激动或可能引发舆情,及时联系企业公关部门或法务部门介入,避免事态扩大。
相关问答FAQs
Q1:店面撤店时,员工的经济补偿一定需要按N或N+1计算吗?有没有例外情况?
A:经济补偿的法定标准为“N”(工作年限×月平均工资),若企业未提前30日书面通知员工,需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代通知金”(即N+1),例外情况包括:
- 员工主动辞职(非因企业过错);
- 员工存在严重违纪(如旷工、严重失职)等法定企业可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无需支付补偿;
- 若企业与员工协商一致解除,可约定高于法定标准的补偿(如N+2),但不得低于法定最低标准。
Q2:撤店通知后,员工若拒绝签署《劳动合同解除协议》或拒绝办理工作交接,企业该如何处理?
A:若员工拒绝签署协议,企业需:
- 再次向员工说明解除原因及补偿方案,保留沟通记录;
- 若员工对补偿金额无异议但仅拒签,可通过邮寄方式送达《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注明解除时间、补偿金额及领取方式,视为送达;
- 若员工拒绝办理工作交接,企业可暂时 withholding 未结工资(但需在法定时效内发放),并可通过书面函件催告,必要时通过劳动仲裁要求员工配合交接。
需注意,企业不得因员工拒签或拒交而克扣合法补偿,否则需承担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