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编制岗位需求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要结合企业战略、业务需求及人才市场情况,通过科学方法明确岗位的目标、职责及任职要求,为后续招聘、选拔、培养提供依据,整个过程通常分为需求启动、信息收集、岗位分析、需求撰写、审核确认及动态更新六个阶段,每个阶段需注重数据的客观性和逻辑的严谨性。
需求启动:明确编制背景与目标
编制岗位需求的第一步是明确“为什么要招人”,hr需与业务部门负责人深入沟通,结合企业年度战略目标(如业务扩张、产品迭代、组织架构调整等),判断当前是否存在人员缺口,若公司计划开拓新市场,可能需要新增区域销售岗位;若现有团队效率低下,可能是岗位设置不合理或职责重叠,需通过岗位优化解决,hr需收集业务部门的业绩数据、项目计划、人员现状等信息,量化需求(如“需3名懂跨境电商的运营专员支撑季度新增200万销售额”),避免模糊的“人手不足”等描述。
信息收集:多维度调研与数据支撑
信息收集是确保岗位需求准确性的关键,hr需通过以下三方面获取数据:
- 业务部门访谈:与直接上级、跨部门协作负责人及岗位资深员工沟通,了解岗位的核心任务、工作流程、痛点问题(如“当前数据统计需手动操作,效率低,需掌握Python技能”)。
- 现有岗位分析:若为新增岗位,需参考行业同类企业岗位设置;若为替代岗位,需分析离职原因(如薪酬、晋升、职责匹配度),避免重复问题。
- 数据与趋势分析:结合公司人力规划数据(如编制总数、人力成本预算)、行业报告(如某岗位技能需求增长率)、内部绩效数据(如岗位人均产值、任务完成率),确保需求与企业发展阶段匹配。
岗位分析:拆解核心要素与价值
岗位分析是编制需求的核心环节,需通过“岗位目标-职责模块-任务清单-任职要求”的逻辑链拆解岗位,常用方法包括观察法(实地跟踪员工工作)、问卷调查法(大规模收集岗位信息)、关键事件法(记录岗位典型成功/失败案例),对“新媒体运营”岗位的分析:
- 岗位目标策划与用户运营,提升品牌曝光度及转化率,实现年度粉丝增长50%、销售额提升30%。
- 职责模块创作(占比40%)、用户增长(30%)、数据分析(20%)、活动策划(10%)。
- 任务清单:撰写公众号推文、设计短视频脚本、策划裂变活动、分析后台数据等。
- 任职要求:学历(本科及以上,新闻、营销相关专业)、经验(2年以上新媒体运营经验,有成功案例)、技能(熟练使用剪映、微信公众号后台,具备数据分析能力)、素质(创意能力强、抗压能力好)。
需求撰写:结构化呈现关键信息
岗位需求文档(job description, jd)需清晰、准确,避免歧义,通常包含以下模块,可结合表格提升可读性:
模块 | 示例 | |
---|---|---|
岗位基本信息 | 岗位名称、所属部门、汇报对象、工作地点、编制类型(全职/兼职)、薪资范围 | 岗位名称:新媒体运营;所属部门:市场部;汇报对象:市场经理;薪资:8k-15k |
岗位目标 | 岗位存在的价值及核心贡献目标 | 与用户运营,实现年度粉丝增长50%,销售额提升30% |
核心职责 | 分模块列出主要工作内容及权重(建议3-5个模块,每模块3-5条任务) | 职责1:内容创作(40%)——每周撰写2篇公众号推文,1条短视频脚本;职责2:用户增长(30%)——策划3场裂变活动,月新增粉丝5000+ |
任职要求 | 学历、专业、工作经验、技能(硬技能/软技能)、资质证书、其他要求(如出差、加班) | 硬技能:熟练使用剪映、千瓜数据;软技能:沟通能力强,能跨部门协作;经验:有10w+阅读量案例者优先 |
考核指标 | 岗位关键绩效指标(kpi) | 粉丝增长率、内容阅读量、转化率、活动参与度 |
职业发展路径 | 岗位晋升通道及学习资源 | 运营专员→运营主管→市场经理;公司提供新媒体技能培训 |
审核确认:多部门协同校验
初版岗位需求需通过三级审核:
- 业务部门负责人:确认职责与目标是否匹配业务需求,任职要求是否过高或过低(如“是否必须3年经验,应届生是否可培养”)。
- hr部门:审核与公司人力资源政策的合规性(如薪资是否在带宽范围内、学历要求是否涉嫌歧视),确保与其他岗位的职级体系一致。
- 分管领导/高层:从战略层面评估岗位设置的必要性,避免冗余编制(如“该岗位任务是否可通过现有岗位协作完成”)。
动态更新:定期复盘与调整
岗位需求并非一成不变,hr需建立更新机制:
- 定期复盘:每半年或一年结合业务发展、绩效数据(如岗位人均产值是否达标)、员工反馈(如职责是否清晰)调整需求。
- 即时调整:当业务发生重大变化(如战略转型、技术升级)时,及时修订岗位要求(如“原岗位要求‘熟悉传统营销’,现需增加‘懂直播带货’技能”)。
相关问答FAQs
Q1:岗位需求中“任职要求”的“经验”和“学历”是否可以放宽?
A1:需根据岗位性质灵活调整,对于基础操作岗(如客服、数据录入),若候选人能力达标,可适当放宽学历要求;对于核心岗(如技术研发、管理岗),经验是保障工作质量的关键,不建议放宽,但需注意,避免设置歧视性要求(如“仅限男性”“35岁以下”),可改为“能适应高强度工作”“具备3年以上相关行业经验”等中性描述,若出现招聘困难,可分析原因:若是要求过高,可拆分岗位职责(如“初级岗负责执行,高级岗负责策略”);若是市场人才稀缺,可调整招聘策略(如培养应届生、内部转岗)。
Q2:如何判断岗位需求是否合理?
A2:可通过以下标准判断:① 业务匹配度:职责是否支撑部门目标,岗位目标是否对齐公司战略;② 可操作性:任务是否具体、可量化(如“每周产出2篇推文”而非“负责内容创作”),任职要求是否与工作内容强相关(如“数据分析岗”要求“熟练使用Excel”而非“会PS”);③ 招聘可行性:在合理薪资范围内,是否能吸引到足够候选人(若1个月内简历量不足50份,需评估要求是否过高);④ 内部公平性:同级别岗位的职责、薪资、任职要求是否一致,避免员工不满,可参考行业标杆企业的岗位设置,或通过试点招聘(如先招1-2人试岗)验证需求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