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拓网

返聘员工受伤算工伤吗?企业如何承担赔付责任?

返聘员工受伤的赔付问题一直是劳动争议中的热点,由于返聘员工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或开始领取养老金,其与用人单位之间不构成劳动关系,而是劳务关系,因此不能直接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进行工伤赔偿,但并不意味着用人单位无需承担任何责任,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和司法实践,返聘员工受伤的赔付需结合双方约定、过错程度、损害后果等因素综合确定,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法律关系性质:劳务关系而非劳动关系

返聘员工通常指已办理退休手续或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人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劳动争议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一)》第三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其招用的已经依法享受养老保险待遇或领取退休金的人员发生用工争议,人民法院应当按劳务关系处理,返聘双方之间是平等的民事主体关系,受《民法典》等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而非《劳动法》《劳动合同法》及《工伤保险条例》的约束。

赔付依据:合同约定与过错责任原则

  1. 合同约定优先:用人单位与返聘员工在签订返聘协议时,可就工作内容、报酬、劳动保护、意外伤害责任承担等事项进行明确约定,若协议中约定了受伤后的赔偿标准、责任分担或商业保险条款,原则上以合同约定为准,但该约定不得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不得排除员工主要权利或免除用人单位全部责任,协议中约定“员工在工作期间发生意外,用人单位不承担任何责任”的条款,因违反《民法典》中关于过错责任的规定,可能被认定为无效。

  2. 过错责任原则:若双方未明确约定或约定不明,需根据过错程度确定责任承担,根据《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九十一条规定,用人单位的工作人员因执行工作任务造成他人损害的,由用人单位承担侵权责任;若因工作人员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他人损害的,用人单位可以向工作人员追偿,在返聘场景中,若员工受伤是因用人单位提供的工作场所、设备设施存在安全隐患,或未履行必要的安全保障义务(如未提供安全培训、防护用品等),用人单位需承担主要或全部赔偿责任;若员工受伤是因自身重大过失(如违规操作、未遵守安全规程)导致,可减轻用人单位的责任;双方均有过错的,按过错比例分担责任。

赔偿范围:参照工伤标准或民事侵权赔偿

虽然不适用工伤赔偿标准,但返聘员工受伤的赔偿范围可参照《工伤保险条例》中关于工伤待遇的项目,结合实际损失确定,主要包括:

  1. 医疗费:根据医疗机构出具的医药费、住院费等收款凭证,结合病历和诊断证明确定,需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范围。
  2. 误工费:根据员工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确定,误工时间根据医疗机构证明确定,收入状况可参照返聘协议约定的报酬或实际收入水平。
  3. 护理费:根据护理依赖程度和护理人数、当地护工报酬标准确定。
  4. 交通费、住宿费:根据员工及其陪护人员因就医实际发生的费用确定。
  5. 残疾赔偿金:若构成伤残,可根据伤残等级,参照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计算(具体需结合司法实践,部分地区可能按民事侵权标准计算)。
  6. 丧葬费、死亡赔偿金:若员工因伤死亡,需赔偿丧葬费(按当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计算6个月)和死亡赔偿金(按当地人均可支配收入标准计算20年,对60周岁以上的年龄每增加一岁减少一年)。

风险防范:商业保险与协议约定

为降低用工风险,用人单位可通过以下方式加强管理:

  1. 购买商业保险:为返聘员工购买“雇主责任险”或“意外伤害险”,保险公司在保险责任范围内承担赔付责任,可有效分散风险,某公司为返聘员工购买意外险,员工受伤后保险公司赔付医疗费10万元,剩余部分由用人单位根据过错承担。
  2. 明确安全责任:在返聘协议中约定安全操作规范、员工义务及违反约定的责任,同时要求员工提供健康体检证明,确保其具备从事返聘工作的身体条件。
  3. 加强日常管理:定期对工作场所、设备设施进行安全检查,开展安全培训,减少因管理疏忽导致的事故风险。

特殊情形:达到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

若员工已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未享受养老保险待遇(如未办理退休手续、未领取养老金),部分地区司法实践可能认为其与用人单位之间构成特殊劳动关系,可参照工伤标准赔付,但该观点尚未形成统一,仍需结合地方规定和具体案情判断。

相关问答FAQs

Q1:返聘员工在工作中突发疾病死亡,用人单位是否需要赔偿?
A:若突发疾病死亡与工作无直接关联(如非工作原因导致的突发疾病),用人单位一般无需承担赔偿责任;但若因工作强度过大、工作环境恶劣等用人单位原因导致疾病发作,或在工作时间、工作岗位突发疾病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可能被认定为工伤或与工作有关的伤害,用人单位需根据过错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具体需结合司法鉴定和证据认定。

Q2:返聘协议中约定“员工受伤自负”,该条款是否有效?
A:该条款若完全排除用人单位的法定责任或主要责任,可能因违反《民法典》中关于格式条款无效的规定(如免除提供格式方一方责任、排除对方主要权利)而被认定为无效,若用人单位未提供安全劳动条件导致员工受伤,即使协议约定“自负”,仍需承担赔偿责任;但若员工受伤是因自身故意或重大过失,且用人单位已履行安全保障义务,可依据该条款减轻或免除责任,具体需结合过错程度由法院判定。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m4g6@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owang.com/portal/29984.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