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欢送会既是对同事过往贡献的肯定,也是团队情感的延续,一场精心策划的欢送会能让离职者感受到温暖,也让留下来的成员更加珍惜团队联结,以下从筹备、流程、细节、后续等方面,详细拆解如何组织一场走心的离职欢送会。
筹备阶段:明确核心,精准筹备
欢送会的质量始于筹备,需提前明确几个关键问题:为什么办(目的)、为谁办(对象)、在哪办(形式)、谁来办(组织者)。
明确欢送会的核心目的
离职欢送会不是“走过场”,核心是通过仪式感传递三个信号:感谢(感谢离职者的付出与贡献)、祝福(祝福对方未来一切顺利)、联结(强化团队成员间的情感纽带),若离职者是核心骨干,目的可侧重“感谢+传承”,鼓励其分享经验;若为年轻同事,可侧重“祝福+轻松”,营造活泼氛围。
了解离职者的偏好
组织者需提前与离职者沟通,避免“自嗨式”策划,可通过1对1聊天了解其需求:
- 时间偏好:是否希望在工作日下班后(约1.5小时),或周末午餐会(避免占用私人时间);
- 形式偏好:喜欢正式的聚餐、轻松的下午茶,还是创意活动(如手作、密室逃脱);
- 人群偏好:希望仅部门同事参与,还是跨部门好友、领导一同出席;
- 特殊需求:是否有饮食禁忌(如素食、过敏食物),或希望避开某些敏感话题。
细化分工与预算
根据形式确定分工,小型欢送会可由1-2人统筹,大型活动需成立临时小组:
| 角色 | 职责 |
|--------------|----------------------------------------------------------------------|
| 统筹人 | 对接离职者需求、协调时间地点、把控流程节奏 |
| 物料采购组 | 购买礼物、鲜花、零食饮料、装饰品(如气球、照片墙) | 策划组 | 准备祝福视频、收集同事留言、设计互动游戏(可选) |
| 记录组 | 拍摄照片/视频、会后整理素材发送给离职者 |
预算需提前报备,一般人均50-200元(根据公司规模和形式调整),包含餐饮、礼物、物料等,若公司有活动经费,可申请支持;若为部门自发,可采用“AA制”或部门经费承担。
流程设计:有温度、有记忆点的仪式
欢送会流程需兼顾“情感表达”与“轻松互动”,时长控制在1.5-2小时为宜,避免冗长,以下为通用流程框架,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开场:暖场与破冰(10分钟)
- 签到与入场:设置签名墙或“时光胶囊”(让同事写下对离职者的祝福,封存后交给对方),播放轻松的背景音乐(如《朋友》《那些年》)。
- 主持人开场:由部门领导或同事代表担任,说明欢送会目的,强调“相聚即是缘分”,营造温暖氛围。“今天我们聚在这里,不是‘告别’,而是‘送别’——感谢XX与我们并肩走过的日子,愿他带着这份温暖,奔赴下一场山海。”
核心环节:回忆与感谢(40-60分钟)
- 领导致辞:部门负责人优先发言,肯定离职者的贡献(可结合具体事例,如“去年XX项目攻坚期,你连续一周加班到凌晨,最终推动项目提前落地”),表达感谢与祝福,避免空泛的“感谢付出”。
- 同事分享:邀请2-3位与离职者共事较多的同事发言,分享共同经历的小故事(如“记得你刚入职时,帮我改了3版PPT,还笑着说‘慢慢来,我教你’”“上次我生病,你默默帮我带了一周的早餐”),细节越具体,越能打动人心。
- 视频/照片墙:提前收集离职者的工作照、团队活动照(如团建、年会、加班时的“搞笑瞬间”),剪辑成3-5分钟视频,或制作成照片墙播放,唤醒共同记忆。
- 礼物赠送:礼物需体现“用心”,而非价格高低,建议方向:
- 定制类:刻有名字+祝福语的钢笔、保温杯,或印有团队合照的相册;
- 实用类:根据离职者爱好选择(如咖啡爱好者送手冲咖啡套装,运动爱好者送运动手环);
- 纪念类:部门全体签名的文化衫、摆件,或“回忆录”(收集同事的匿名留言,整理成小册子)。
互动环节:轻松与联结(20-30分钟)
- 小游戏:可选“猜词游戏”(用与离职者相关的事物、口头禅做词,大家抢答)、“真心话大冒险”(提问“最想和TA说的一句没说过的话”“未来最想实现的三个小目标”),活跃气氛。
- 集体祝福:每人用一句话写下祝福,放入“祝福瓶”,由离职者现场抽取并朗读;或准备“刮刮卡”,刮开后露出不同的祝福语(如“升职加薪”“找到真爱”“常回来看看”)。
收尾:约定与展望(10分钟)
- 离职者发言:邀请对方分享感受,可谈工作中的收获、对团队的感谢,或未来的规划,表达“即使离开,仍是伙伴”的态度。
- 集体合影:拍摄大合照(可举着“我们会想你”“常联系”等手举牌),以及与不同同事的小合照,会后及时发送。
- 散场小惊喜:在离场时,每人给离职者一个拥抱,或递上一张“未来联络卡”(写上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一句“有事随时找我”),强化情感联结。
细节把控:避免踩坑,提升体验
细节决定欢送会的“温度”,需提前规避常见问题:
时间与地点:兼顾便利性与氛围
- 时间:避免选在离职前最后1天(对方可能忙于交接),建议离职前3-5天;若为跨城市同事,可安排在对方离职前1周的周末。
- 地点:优先选公司附近的餐厅(交通便利,节省通勤时间),或公司内部会议室(布置成温馨场景,节省成本);若预算充足,可选特色场所(如轰趴馆、露台餐厅)。
内容尺度:避开敏感雷区
- 避免“翻旧账”:不提离职者的失误、负面评价,或“当初就知道你会走”等猜测性话语;
- 不“绑架情绪”:若离职者因离职原因情绪低落(如与领导矛盾),同事应多倾听,不追问细节;
- 拒绝“形式主义”:不强迫离职者喝酒、表演节目,尊重其意愿。
物料准备:清单化管理
提前3天准备物料,避免遗漏:
| 类别 | 清单 |
|--------------|----------------------------------------------------------------------|
| 场地布置 | 气球、彩带、照片墙、签名笔、背景音乐(提前下载) |
| 餐饮零食 | 根据离职者口味选择(如披萨、蛋糕、水果、奶茶),备一次性纸巾、湿巾 |
| 礼物与祝福 | 主礼物、刮刮卡/祝福瓶、相册、回忆录、鲜花(可选) |
| 其他 | 相机/手机(拍摄)、充电宝、应急药品(如创可贴) |
后续跟进:让温暖延续
欢送会不是终点,后续的“小动作”能让离职者更长时间感受到团队的温度:
- 素材传递:会后24小时内,将照片、视频、祝福册等素材整理成文件夹,发送给离职者,附上一句“照片已存好,常联系呀~”;
- 节日问候:逢中秋、春节等节日,可给离职者发一条简短祝福(如“嘿,最近怎么样?公司发了月饼,突然想起你以前最爱吃莲蓉的~”);
- “前同事群”维护:建立离职同事群,偶尔分享团队动态(如“部门新来了个实习生,跟你一样爱喝奶茶”),或组织线下小聚,保持联结。
相关问答FAQs
Q1:如果离职者是因“被裁员”离开,欢送会需要注意什么?
A:需格外注意情绪安抚和隐私保护,避免在公开场合提及“裁员”“优化”等敏感词汇,可统一用“岗位调整”“职业发展”等表述;领导致辞应侧重肯定其过往价值,而非强调“公司难处”,避免让对方感到愧疚;可适当增加“陪伴感”,如安排与离职者关系较好的同事多沟通,或赠送“加油礼包”(如书籍、笔记本),传递“我们依然支持你”的态度。
Q2:部门同事较多,如何让欢送会更高效、更有参与感?
A:可采用“分组+分工”模式,将部门分为3-4个小组,每组负责准备一个环节(如A组负责视频剪辑,B组负责收集祝福语,C组负责游戏设计),既减少个人压力,又让更多人参与其中;流程上可设置“快速发言”环节(每人限时1分钟),避免少数人主导;准备“互动道具”(如便签纸、马克笔),让不善言辞的同事通过文字表达祝福,确保每个人都有参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