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拓网

如何测算客服人力?不同行业、规模企业该怎么算才准?

测算客服人力是企业管理中确保服务质量与运营效率平衡的关键环节,需要综合考虑业务量、服务标准、人员效率等多维度因素,通过科学方法量化需求,从而合理配置人力,以下从核心逻辑、具体步骤、关键公式及注意事项等方面展开详细说明。

测算客服人力的核心逻辑

客服人力测算的核心逻辑是“以业务需求为基础,以服务目标为导向,以人员效率为杠杆”,即通过历史数据或预测模型计算所需处理的总工作量,再结合人均服务能力和期望服务水平,反推所需人员数量,同时需考虑弹性因素,如突发流量、人员流失等,确保人力配置既能满足日常需求,又能应对波动。

具体测算步骤与关键方法

明确服务目标与标准

服务目标是测算的起点,需定义可量化的指标,

  • 平均响应时长(ART):客户发起咨询后收到首次回复的时间,如要求≤30秒;
  • 平均处理时长(AHT):单次客服交互的总时长(含操作、等待、记录等),如电话客服AHT为300秒/通,在线客服为180秒/条;
  • 服务等级(SL):在规定时间内响应的客户占比,如80%的咨询需在20秒内接起;
  • 客户满意度(CSAT):如目标CSAT≥90%。

这些指标直接影响人力需求,例如更高的SL或更短的ART需要更多人力投入。

预测业务量(咨询量)

业务量是人力测算的基础,需通过历史数据结合未来趋势进行预测,常见方法包括:

  • 历史数据法:取过去3-6个月的日均/时均咨询量作为基准,剔除异常值(如大型活动、系统故障导致的波动);
  • 趋势外推法:若业务处于增长期,可计算月度环比增长率(如每月咨询量递增10%),预测未来周期内的业务量;
  • 回归分析法:若咨询量与特定因素(如订单量、营销活动)强相关,可建立回归模型(如咨询量=0.2×订单量+1000),通过预测订单量推算咨询量。

示例:某电商客服中心,过去3个月日均咨询量为5000通,预计下月订单量增长15%,历史数据显示咨询量与订单量相关系数为0.8,则预测下月日均咨询量=5000×(1+15%×0.8)=5460通。

计算所需人力总量(FTE)

FTE(Full-Time Equivalent,全职等效人数)是核心指标,指将兼职、临时工等折算为全职人员后的数量,计算需分两步:

(1)计算“有效工时”与“可用工时”

  • 有效工时:客服每日实际可处理咨询的时间,需扣除休息、培训、会议、系统维护等非工作时长。
    公式:有效工时=(日工作时长-休息及非工作时长)×出勤率
    每日工作8小时(480分钟),含1小时休息(60分钟)、30分钟培训(30分钟),出勤率95%,则有效工时=(480-60-30)×95%=368分钟/人·日。

(2)计算“人力需求量”

根据业务量、AHT、SL等参数,通过 Erlang C 模型(排队论模型)计算所需人力,Erlang C 模型可考虑随机到达的咨询量和处理时长,计算在目标SL下所需的最小坐席数。

简化公式(适用于基础测算)
FTE=(日均咨询量×AHT×咨询量波动系数)/(有效工时×60)

  • 咨询量波动系数:应对高峰期的弹性系数,通常取1.1-1.3(如高峰期咨询量为日均的1.2倍);
  • AHT单位转换:若AHT为秒,需除以60换算为分钟。

示例:日均咨询量5460通,AHT=5分钟/通,波动系数1.2,有效工时368分钟/人·日,则:
FTE=(5460×5×1.2)/(368×60)≈1.48,即每日需1.48名全职人员(约2人,需向上取整)。

若需考虑SL,可通过Erlang C计算器输入参数(如咨询量、AHT、目标SL、可用工时),得到更精准的坐席数。

考虑人员流失与替补人力

客服行业人员流失率较高(通常为15%-30%),需预留替补人力以维持团队稳定。
替补人力=FTE×(1+流失率)
FTE=20人,流失率20%,则实际需招聘=20×(1+20%)=24人,确保4人作为替补(覆盖离职、培训期等)。

分岗位与时段配置

若客服团队分不同渠道(电话、在线、邮件)或时段(早班、晚班、节假日),需分别测算后加总。

  • 分渠道测算:电话、在线、邮件的AHT和SL不同,需独立计算FTE后汇总;
  • 分时段测算:高峰期(如电商大促期间)需增加人力,可通过分时段咨询量预测,按上述方法计算各时段人力需求。

示例:分时段人力配置表

时段 预测咨询量(通/小时) AHT(分钟/通) 所需坐席数(人)
9:00-10:00 600 5 7(通过Erlang C计算)
10:00-11:00 800 5 9
14:00-15:00 700 5 8

注意事项

  1. 数据准确性:历史数据需真实、完整,避免因数据偏差导致测算结果失真;
  2. 动态调整:业务量、服务标准、人员效率变化时(如上线智能客服降低人工咨询量),需重新测算人力;
  3. 工具辅助:可使用专业的人力测算软件(如Erlang C计算器、Excel模板)或WFM(Workforce Management)系统,提升测算精度;
  4. 兼顾成本与体验:人力配置需平衡人力成本与服务质量,避免过度配置导致浪费,或配置不足导致客户体验下降。

相关问答FAQs

Q1:为什么测算客服人力时需要考虑咨询量波动系数?
A1:咨询量波动系数是为了应对高峰期的突发流量,如节假日、促销活动等时段,咨询量可能远高于日均水平,若仅按日均量配置人力,高峰期会出现客户排队过长、响应超时等问题,影响服务体验,波动系数通常基于历史高峰期数据确定(如取日均最高值的1.1-1.3倍),确保人力配置能覆盖峰值需求。

Q2:Erlang C模型和简化公式测算结果不一致时,应如何选择?
A2:Erlang C模型是基于排队论的精确算法,考虑了咨询随机到达、服务时长分布等复杂因素,适用于对SL要求高、业务量波动大的场景(如电话客服);简化公式则忽略了随机性,适合快速估算或对精度要求不高的场景(如在线客服基础配置),若结果差异较大,建议以Erlang C模型为准,并通过历史数据验证其准确性,必要时结合业务经验调整参数。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m4g6@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owang.com/portal/32275.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