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人事部作为企业运营的核心支撑部门,承担着人力资源管理与行政服务保障的双重职能,其岗位设置围绕“选、育、用、留”的人才管理闭环和“高效、规范、有序”的行政服务目标展开,不同规模的企业因业务需求和组织架构差异,岗位划分会存在一定调整,但核心岗位模块基本一致,主要可分为人力资源模块与行政模块两大类,具体细分如下:
人力资源模块岗位
人力资源模块聚焦“人”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确保企业拥有合适的人才并激发其效能,核心岗位包括:
招聘专员/主管
负责人才引进的全流程管理,包括根据业务需求制定招聘计划、发布招聘信息、筛选简历、组织面试(含初试、复试协调)、背景调查、录用沟通及入职引导等,需熟悉各类招聘渠道(如招聘网站、猎头合作、校园招聘、内部推荐等),同时具备岗位画像分析和候选人评估能力。
培训专员/主管
主导企业培训体系建设,包括培训需求调研、年度培训计划制定、课程开发(如新员工入职培训、专业技能培训、领导力培训等)、培训组织实施(内训师协调、场地安排)、培训效果评估及培训档案管理,部分企业还涉及人才发展项目,如高潜人才选拔、继任者计划等。
薪酬绩效专员/主管
聚焦“价值评价与回报”,负责薪酬体系维护与绩效考核落地,具体工作包括:员工考勤数据核算、工资奖金计算与发放、社保公积金办理、薪酬调研与数据分析;同时设计绩效指标、组织实施绩效考核(如月度/季度/年度评估)、收集绩效反馈、协助绩效结果应用(如调薪、晋升、改进计划),需熟悉劳动法律法规及薪酬管理工具。
员工关系专员/主管
致力于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负责劳动合同签订、续订、变更、解除等全流程管理,处理员工异动、离职手续办理;组织员工沟通活动(如员工满意度调研、座谈会),解答员工咨询,协调劳动争议;同时推动企业文化建设,如员工活动策划、企业文化宣传、员工关怀计划等。
人力资源信息系统(HRIS)管理员
负责HRIS系统的日常运维与数据管理,包括员工信息录入与维护、系统权限配置、流程审批设置(如请假、报销审批)、数据统计分析(如人员流动率、离职率报表)及系统功能优化建议,确保人力资源数据准确、高效流转。
行政模块岗位
行政模块围绕“事”的统筹协调,为企业运营提供基础保障,核心岗位包括:
行政专员/主管
负责行政事务的全面统筹,包括办公环境管理(如办公区域清洁、绿植维护)、办公用品采购与分发、固定资产管理(如设备登记、盘点、维修协调)、会务服务(如会议安排、设备调试)、差旅管理(如机票酒店预订、费用报销支持)及行政供应商对接(如保洁、维修服务商)。
前台/行政助理
作为企业的“第一窗口”,负责前台接待(访客登记、电话转接、快递收发)、办公区域秩序维护、会议室预订与管理、员工考勤打卡监督、基础文件打印复印、行政费用报销初审等工作,需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和服务意识。
后勤主管
聚焦后勤保障体系搭建,包括员工食堂管理(菜品质量监督、卫生检查)、宿舍安排与维护(如住宿申请、设施报修)、通勤车辆调度(如班车路线规划、司机管理)、安全保卫(如监控系统维护、消防检查、门禁管理)及突发事件处理(如停电、漏水等应急协调)。
法务合规专员(部分企业设于行政部)
负责企业合规风险防控,包括合同审核(如行政类合同、供应商协议)、知识产权管理(如商标、专利登记)、法律咨询支持(如劳动用工合规咨询)、协助处理法律纠纷及普法宣传等工作,需熟悉与企业运营相关的法律法规。
综合管理类岗位(中小型企业常见)
在中小型企业中,部分岗位会合并设置,如“行政人事专员”需同时承担招聘、入离职办理、考勤核算、行政事务等多项工作;“人事行政经理”则需统筹整个人力资源与行政模块的管理,制定部门制度、控制成本、协调跨部门协作等。
FAQs
Q1:行政人事部中,哪个岗位对沟通能力要求最高?
A1:员工关系专员/主管对沟通能力的要求最高,该岗位需频繁与员工、管理层、劳动部门等多方沟通,既要倾听员工诉求、协调矛盾,也要向管理层反馈问题并推动解决,同时需具备同理心、谈判技巧及冲突管理能力,确保劳动关系稳定和谐。
Q2:行政人事部岗位需要具备哪些核心能力?
A2:行政人事部岗位需具备三大核心能力:一是“专业硬技能”,如熟悉劳动法律法规、薪酬绩效体系设计、办公软件操作(尤其是Excel数据处理)及行政事务流程;二是“通用软技能”,如沟通协调能力、组织策划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及细节把控能力;三是“职业素养”,如责任心、保密意识、服务意识及抗压能力,尤其需处理大量琐碎事务并保持高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