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拓网

社会综合治理具体包含哪些方面的工作内容?

社会综合治理是一项系统性、整体性的社会治理工程,旨在通过多主体参与、多手段协同、多领域覆盖,实现社会秩序的和谐稳定、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以及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与幸福感提升,其内容广泛而深入,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从几个核心维度对社会综合治理的内容进行详细阐述。

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

矛盾纠纷化解是社会治理的基础性工作,社会综合治理强调构建“源头预防、排查预警、调解处置、应急联动”的多元化解体系,通过完善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整合基层司法所、社区居委会、行业协会等力量,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建立矛盾纠纷排查预警机制,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对社会矛盾进行动态监测和分析,对征地拆迁、劳动争议、邻里纠纷等高频矛盾进行重点排查,提前介入疏导,还通过设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中心、推广“百姓评理说事点”等创新模式,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解决渠道。

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

社会治安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社会综合治理以“平安中国”建设为目标,构建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的立体化治安防控网络,在基层治理层面,推进“网格化+信息化”管理,将城乡社区划分为精细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负责治安信息采集、安全隐患排查、法治宣传等工作;在技术防控层面,整合视频监控、智能门禁、人脸识别等科技手段,建设“雪亮工程”,实现社会治安动态感知和精准预警;在重点领域治理层面,针对电信网络诈骗、黄赌毒、涉黑涉恶等突出问题,开展常态化专项整治行动,形成高压震慑态势,加强群防群治力量建设,发展志愿者队伍、治安联防组织,构建专群结合、全民参与的治安防控格局。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神经末梢”,也是社会综合治理的重点领域,近年来,各地通过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动资源、服务、管理向基层下沉,推广“党建+网格”模式,将党支部或党小组建在网格上,强化党在基层治理中的领导核心作用;深化“居民自治”实践,通过居民议事会、业主委员会等形式,引导群众有序参与社区公共事务管理;推进“智慧社区”建设,利用互联网平台提供政务办理、生活服务、养老助残等便民服务,提升基层治理效能,针对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建立健全以居住证为载体的基本公共服务提供机制,对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吸毒人员等落实帮扶管控措施,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

公共安全风险防范与应急管理

公共安全是社会治理的重要底线,社会综合治理注重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在风险防范方面,建立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生态环境、网络安全等重点领域的风险评估机制,定期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压实企业主体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在应急管理方面,完善应急预案体系,加强应急救援队伍建设和物资储备,开展常态化应急演练,提升地震、洪水、疫情等突发事件的响应和处置能力,通过加强安全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形成“人人有责、人人尽责”的安全治理共同体。

法治保障与德治教化相结合

法治是社会治理的保障,德治是社会治理的滋养,社会综合治理坚持依法治理与以德治理相结合,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完善法律法规体系,深化普法宣传教育,引导群众尊法学法守法用法,通过法律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等评选活动,发挥乡规民约、家风家训的教化作用,营造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强化司法公正,推进阳光司法,提升司法公信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重点领域专项整治与社会协同

针对社会治理中的突出问题,社会综合治理采取专项整治与长效治理相结合的方式,在生态环境治理中,开展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推动企业落实环保主体责任,严厉打击环境违法行为;在市场经济秩序治理中,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行为,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在网络空间治理中,加强网络内容建设与管理,打击网络谣言、网络诈骗等违法犯罪,维护清朗网络空间,强化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公众等多元主体的协同治理,通过购买服务、项目合作等方式,引导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供给,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相关问答FAQs

Q1:社会综合治理与社区治理有什么区别?
A:社会综合治理是宏观层面的系统性工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多个领域,强调多部门联动、多主体参与和整体性治理;而社区治理是社会综合治理的微观基础,聚焦于城乡社区内部的公共事务管理,如邻里纠纷调解、环境卫生整治、便民服务等,更贴近居民日常生活,二者的关系是整体与局部、指导与落实的关系,社区治理成效直接影响社会综合治理的整体效果。

Q2:如何评估社会综合治理的成效?
A:评估社会综合治理成效需结合定量与定性指标,主要包括:一是群众安全感满意度调查,通过问卷、访谈等方式了解公众对社会治安、矛盾化解等方面的评价;二是矛盾纠纷化解率,统计基层调解成功案件数量及重复信访率;三是违法犯罪率,重点关注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的发案数量及下降幅度;四是基层治理效能,如网格事件办结率、政务服务便民化程度等;五是风险防范能力,如重大安全事故发生率、突发事件处置效率等,还可结合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结果、公众参与度等综合指标进行综合评价。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m4g6@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owang.com/portal/38301.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