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拓网

就业管理部门有哪些?具体职责和联系方式是什么?

就业管理部门是国家和地方政府为促进就业、维护劳动者权益而设立的专门机构,其职能覆盖政策制定、市场监管、服务保障等多个领域,不同层级的就业管理部门在职责分工上各有侧重,共同构成了完善的就业服务体系,以下从中央到地方,详细介绍我国主要的就业管理部门及其核心职能。

中央层面就业管理部门

中央层面的就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全国就业工作的宏观调控、政策制定和统筹协调,确保就业大局稳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是就业工作的核心主管部门,其内设的就业促进司、农民工工作司、职业能力建设司等机构承担着具体职能,就业促进司负责拟定就业规划和政策,统筹推进城乡就业工作,组织实施就业创业援助计划;农民工工作司则重点解决农民工就业问题,推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权益维护;职业能力建设司管理职业技能鉴定、职业培训机构审批等工作,为就业提供技能支撑,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在就业领域也扮演重要角色,其就业收入分配和消费司负责将就业目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协调产业政策与就业政策的衔接,教育部则通过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高校毕业生就业,推动校企合作和创新创业教育,这些部门通过跨部门协作,形成全国就业工作的“指挥中枢”。

地方层面就业管理部门

地方就业管理部门包括省、市、县(区)三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及乡镇(街道)基层服务平台,是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省级人社厅(局)根据国家政策制定实施细则,管理省级就业专项资金,统筹区域就业资源,广东省人社厅实施的“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大工程,就是结合地方特色的就业创新举措,市级人社局则承担就业服务的主要职能,包括公共就业服务、失业登记、职业介绍等,如北京市人社局推出的“就业超市”平台,整合了招聘、培训、政策咨询等服务,县级人社局和乡镇(街道)社会保障服务所直接面向群众,办理就业创业证、组织技能培训、落实社保补贴等,例如浙江“基层服务平台四点半”制度,确保工作日全天候提供就业服务,部分地方还设立专门的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如上海市就业促进中心,提供专业化就业服务。

行业与专项就业管理机构

除政府综合部门外,行业主管部门和专项管理机构也承担着特定群体的就业服务职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局通过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创造大量就业岗位;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则聚焦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实施“百万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退役军人事务部的就业创业司负责退役军人适应性培训和岗位推荐,2022年累计帮助超过50万名退役军人实现就业,针对高校毕业生,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和人社部高校毕业生就业司联合开展“校园招聘月”“西部计划”等项目,拓宽就业渠道,残疾人联合会设立的就业服务中心,通过按比例就业、集中就业、自主创业等方式,保障残疾人劳动权益,这些专项管理机构形成了覆盖不同群体的就业保障网络。

公共服务与社会组织

公共就业服务机构是就业管理部门的重要补充,提供免费、均等的就业服务,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中心发布招聘信息、开展职业指导、举办专场招聘会,如成都市“职”在民间的招聘活动,年均服务求职者超百万人次,行业协会、商会等社会组织也在就业领域发挥作用,例如中国烹饪协会推动餐饮行业技能培训和岗位对接,人力资源服务机构作为市场化力量,通过职业介绍、劳务派遣、人才猎头等方式促进人力资源优化配置,2022年全国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帮助超过3亿人次实现就业和流动,工会、共青团等群团组织通过“春风行动”“青年见习计划”等项目,为特定群体提供就业帮扶,形成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的就业服务格局。

就业管理部门的协同运作,是我国就业局势保持总体稳定的重要保障,从政策制定到服务落地,从宏观调控到精准帮扶,这些机构通过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为劳动者搭建了广阔的就业平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持久动力,随着数字化转型和产业结构升级,就业管理部门将进一步创新服务模式,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FAQs
Q1: 就业管理部门能为高校毕业生提供哪些服务?
A1: 就业管理部门针对高校毕业生提供全方位服务,包括:①政策咨询,解读就业创业补贴、基层项目等政策;②岗位推送,通过“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平台”发布招聘信息;③创业支持,提供创业培训、场地支持和融资对接;④就业见习,组织参与“青年见习计划”,积累工作经验;⑤档案托管,为未就业毕业生提供档案保管服务,各地还举办校园招聘会、政策宣讲会等活动,助力毕业生顺利就业。

Q2: 如何联系当地就业管理部门获取帮助?
A2: 获取当地就业管理部门帮助的途径主要有:①线上渠道,登录“国家公共招聘网”或地方人社局官网查询服务信息;②线下服务,前往乡镇(街道)社保所、县(区)就业服务中心现场咨询;③电话咨询,拨打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热线,提供政策解答和业务指引;④移动端应用,通过“掌上12333”APP或地方人社官方微信公众号办理业务、预约服务,部分城市还开通了“就业服务直通车”,提供上门服务。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m4g6@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owang.com/portal/39185.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