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公司成立时,职位的设置需要根据公司规模、行业特性、业务模式和发展阶段进行灵活调整,合理的架构不仅能明确权责分工,还能为后续高效运营奠定基础,以下从核心管理、业务执行、职能支持三个维度,梳理新公司成立时需考虑的基础职位及设置逻辑。
核心管理岗位:战略方向与决策层
核心管理岗位是公司的“大脑”,负责制定战略方向、把控发展节奏,初创公司可适当精简,但关键角色不可或缺。
- 创始人/首席执行官(CEO):负责公司整体战略规划、资源整合及重大决策,是企业的最高负责人,若为多人创业,需明确核心决策人,避免权责分散。
- 首席技术官(CTO):科技型或产品驱动型公司的核心岗位,负责技术研发、产品架构设计及技术团队管理,确保产品竞争力。
- 首席运营官(COO):侧重日常运营管理,如业务流程优化、资源调配、执行效率提升等,适合业务复杂或线下运营较多的企业。
- 首席财务官(CFO):负责财务规划、资金管理、风险控制及融资对接,保障公司现金流健康,尤其在初创期需严格控制成本。
业务执行岗位:价值创造与落地层
业务岗位是公司的“引擎”,直接驱动产品或服务的市场转化,设置需围绕核心业务链条展开。
- 产品经理:负责需求调研、产品规划、功能设计及迭代优化,是连接用户、技术与市场的桥梁,互联网、硬件研发类公司必备。
- 销售/业务经理:主导市场开拓、客户对接及销售目标达成,根据业务模式可分为直销、渠道、大客户等方向,直接关系营收增长。
- 市场专员/经理:负责品牌推广、市场活动策划、内容营销及用户增长,帮助公司建立市场认知度,吸引潜在客户。
- 技术/研发工程师:根据公司技术需求设置,如软件工程师、算法工程师、硬件工程师等,负责产品开发与技术创新。
- 客户成功经理:服务型或订阅制企业需重点设置,负责客户维护、需求响应及续约管理,提升客户留存率。
职能支持岗位:运营保障与效率层
支持岗位是公司的“润滑剂”,确保日常运营有序进行,避免核心团队陷入事务性工作。
- 行政/人事专员:初期可由同一人兼任,负责招聘、员工入离职、考勤管理、行政事务(如办公环境、采购)等,保障团队基础运转。
- 财务专员/会计:处理日常账务、税务申报、财务报表编制及报销审核,初期可外包或兼职,待规模扩大后专职招聘。
- 法务专员:负责合同审核、知识产权保护、合规咨询等,涉及法律风险较高的行业(如金融、医疗)需优先配置。
- 运营专员:根据业务需求设置,如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数据运营等,负责提升用户活跃度或优化运营数据。
职位设置原则与注意事项
- 精简高效:初创期避免过度层级化,一人多岗可提升效率,但需明确核心职责边界。
- 动态调整:随着公司发展,逐步拆分或新增岗位,例如从“行政人事”分设独立HR岗,或增设“商务拓展”角色。
- 核心优先:聚焦与业务直接相关的核心岗位(如产品、销售),支持岗位可灵活采用外包或兼职形式降低成本。
- 合规性:需确保关键岗位(如财务、法务)具备专业资质,避免因合规问题影响公司运营。
相关问答FAQs
Q1:初创公司是否需要设置所有核心管理岗位?
A1:无需一步到位,可根据创始人背景调整:若创始人具备技术能力,可暂不设CTO,由自身兼任;若以销售驱动为主,可优先配置COO负责运营,财务初期可外包,核心是确保战略、技术、运营、财务四大职能有人覆盖,避免管理真空。
Q2:如何平衡“一人多岗”与“职责清晰”的矛盾?
A2:通过“主责+协责”明确分工,行政人事专员”以招聘为核心职责,行政为协责,并在岗位说明书中列出优先级;同时建立定期沟通机制(如周例会),避免因多岗导致工作遗漏,随着团队扩张,及时拆分岗位,确保专业性与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