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档案是记录个人学习、工作经历、思想品德、能力素质等方面的重要文件材料,是组织人事部门考察、选拔、任用人才的重要依据,一份完整的人事档案通常由多个表格和材料组成,这些材料共同构成了个人的“身份证明”和“成长轨迹”,以下从不同阶段和类别详细说明人事档案中常见的表格及材料。
基础身份与学历材料
这类材料是个人身份和学历背景的核心证明,通常是最先进入档案的基础内容。
- 《履历表》:详细记录个人的基本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年月、民族、籍贯、政治面貌、教育背景、工作经历、家庭成员及社会关系等,此表是档案中最基础的材料,用于全面了解个人概况。
- 《干部任免审批表》或《员工录用审批表》:个人入职或晋升时由单位填写,包含拟任职务、任职资格、考核结果、审批意见等,是干部选拔任用流程的正式记录。
- 《学历学位证书复印件》及相关材料:包括毕业证、学位证的复印件,以及《学籍档案》中的《高校毕业生登记表》《成绩单》等,这些材料证明个人的教育经历和学术水平,高校毕业生登记表》需有学校盖章和本人签字,具有法律效力。
- 《身份证复印件》及《户籍证明》:用于核实个人身份信息,户籍证明可能涉及档案转递时的户口迁移记录。
考核与奖惩材料
这类材料反映个人在工作中的表现、贡献及奖惩情况,是评价个人能力和品德的重要依据。
- 《年度考核登记表》:机关、企事业单位对员工每年进行考核时形成的材料,通常包括考核结果(如优秀、合格、不合格等)、个人总结、主管评语等,连续考核结果会影响职务晋升和薪酬调整。
- 《奖惩审批表》:记录个人获得的表彰(如劳动模范、优秀党员等)或处分(如警告、记过等),需有审批单位和盖章文件作为支撑。
- 《审计考察材料》:针对领导干部或特定岗位人员的审计报告,包含廉洁自律、经济责任等方面的考察结论。
党团与培训材料
这类材料体现个人的政治面貌、思想动态及专业技能提升情况。
- 《入党志愿书》《党员登记表》:党员身份的核心材料,记录入党申请、培养考察、支部大会决议等全过程,需由党组织盖章确认。
- 《团员登记表》《团籍证明》:团员的身份证明材料,部分人员档案中可能包含入团申请书和转正申请书。
- 《培训结业证书》及相关鉴定:参加单位或上级部门组织的政治理论、业务技能培训后的证明材料,附有培训鉴定和考核结果。
工资与职称材料
这类材料与个人薪酬待遇和专业技术职务相关,是职业发展的重要记录。
- 《工资变动审批表》:记录个人工资级别、津贴、补贴等调整情况,需有财务部门和人事部门审批盖章。
- 《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申报表》:申报职称(如工程师、教授等时填写,包含个人工作业绩、科研成果、评审意见等。
- 《聘任合同》或《劳动合同》:个人与单位签订的聘用协议,明确岗位、职责、薪酬、合同期限等内容,是劳动关系的法律凭证。
其他辅助材料
- 《入伍登记表》《退伍登记表》:有军旅经历人员的必备材料,记录入伍时间、服役表现、退伍时间及安置情况。
- 《出国(境)审批表》:因公或因私出国(境)时的申请材料,包含政审结果和审批意见。
- 《退休审批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时由单位填写,确认退休时间、待遇标准及审批流程。
相关问答FAQs
问:人事档案中的《高校毕业生登记表》丢失了怎么办?
答:《高校毕业生登记表》是学历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丢失后需及时联系原毕业院校档案管理部门申请补办,若学校无法提供原件,可由学校出具相关证明(注明原件丢失情况及档案中留存材料的复印件),并加盖公章,个人需提交书面说明并经单位人事部门审核确认,确保档案材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
问:人事档案中的年度考核表是否每年都必须有?
答:一般情况下,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在职人员的年度考核表是档案的必备材料,需每年填写并归档,对于民营企业或灵活就业人员,若档案由人才市场托管,可能没有统一的年度考核表,但工作期间的工作履历、劳动合同等材料仍需及时补充,以完整记录职业经历,考核材料的缺失可能影响职称评定、退休手续办理等,因此建议定期检查档案并补充完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