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主管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角色,其OKR(Objectives and Key Results,目标与关键成果)的制定需紧密结合企业战略目标,同时聚焦人力资源模块的核心价值,既要体现对业务的支持,也要推动组织与人才的协同发展,以下从OKR的底层逻辑、制定步骤、示例拆解及注意事项展开详细说明,帮助人事主管科学构建个人OKR。
OKR的底层逻辑:人事主管的价值锚点

人事主管的OKR需围绕“支撑业务战略、激活组织能力、优化人才体验”三大核心价值锚点展开。
- 对齐战略:OKR需承接公司级目标(如营收增长、市场份额提升、组织升级等),将人力资源工作转化为可量化的业务支撑动作,若公司目标是“年度营收增长30%”,人事主管的OKR需聚焦“通过人才供给与激励保障业务扩张”。
- 聚焦关键:避免面面俱到,选择2-3个核心目标(Objectives),每个目标下拆解2-4个可衡量、具挑战的关键成果(Key Results),确保精力聚焦在“高价值、高影响”的事项上。
- 平衡长期与短期:兼顾“短期见效”(如招聘效率提升)与“长期价值”(如组织能力建设),避免因短期指标忽视人才梯队、文化沉淀等基础性工作。
制定OKR的四大步骤:从目标拆解到落地执行
明确核心目标(Objectives):回答“想实现什么?”
目标需定性描述,体现“方向感”和“价值感”,避免使用“提升”“优化”等模糊词汇,而是用“成为”“建立”“推动”等具行动感的表述。
示例方向:
- 业务支撑类:构建支撑业务扩张的人才供应链;
- 组织发展类:打造高绩效组织文化,提升员工敬业度;
- 效能提升类:优化人力资源运营效率,降低管理成本。
拆解关键成果(Key Results):回答“如何衡量目标达成?”
关键成果需满足“SMART”原则(具体、可衡量、可达成、相关性、时限性),且必须是“结果导向”而非“过程导向”。“优化招聘流程”是过程,而“招聘周期缩短20%”才是结果。
拆解逻辑:每个目标需对应3-4个关键成果,覆盖不同维度(如数量、质量、效率、成本)。
对齐资源与风险:确保OKR可落地
制定OKR时需同步评估资源需求(如预算、权限、跨部门协作)和潜在风险(如业务波动导致人才需求变化、关键岗位招聘难度),提前制定应对方案,若关键成果包含“关键岗位到岗率90%”,需明确招聘渠道预算、用人部门面试配合机制等。
定期复盘与迭代:动态调整OKR
OKR并非一成不变,建议按季度复盘:
- 季度初:对齐公司目标,确认OKR合理性;
- 季度中:跟踪关键成果进展,对偏差较大的指标分析原因(如外部环境变化、资源不足),必要时调整KR(而非目标本身);
- 季度末:评估达成率,总结经验并迭代下季度OKR。
人事主管OKR示例拆解(以季度为例)
以下通过一个具体示例,展示人事主管如何围绕“业务支撑”与“组织发展”制定OKR:
示例目标1:构建支撑业务扩张的人才供应链
目标说明:承接公司“Q3-Q4新增3个业务线,营收目标增长25%”的战略,确保关键人才及时到位,支撑业务快速落地。
关键成果(Key Results) | 衡量标准 | 计算方式/数据来源 |
---|---|---|
关键岗位到岗率 | ≥90% | (实际到岗关键岗位数/计划到岗数)×100%,关键岗位由业务部门提前定义 |
核心人才招聘周期缩短 | 25% | (上季度平均周期-本季度平均周期)/上季度平均周期×100%,数据来源于ATS系统 |
新员工试用期通过率 | ≥85% | (试用期考核通过人数/试用期总人数)×100%,数据来源于HRIS系统 |
招聘成本降低 | 15% | (上季度人均招聘成本-本季度人均招聘成本)/上季度人均招聘成本×100%,数据来源于财务报表 |
示例目标2:打造高绩效组织文化,提升员工敬业度
目标说明:通过绩效优化与文化落地,激发团队活力,支撑业务目标达成。
关键成果(Key Results) | 衡量标准 | 计算方式/数据来源 |
---|---|---|
绩效体系优化落地 | 100%完成 | 完成绩效方案修订、培训覆盖100%、系统上线率100%,通过项目进度表验收 |
员工敬业度提升 | 10个百分点 | 本季度敬业度调研得分较上季度提升(如从70分提升至80分),数据来源于第三方调研报告 |
关键人才保留率 | ≥95% | (期末关键人才在职数/期初关键人才总数)×100%,关键人才通过人才盘点确定 |
文化活动参与率 | 80% | (实际参与文化活动员工数/总员工数)×100%,数据来源于活动签到记录 |
制定OKR的注意事项:避免常见误区
- 避免“把当期工作当目标”:完成社保公积金缴纳”是日常职责,而非OKR的目标,OKR需聚焦“通过优化流程降低社保操作失误率”等有价值的改进。
- 避免“目标过多”:人事主管的OKR数量建议控制在2-3个目标,每个目标2-4个关键成果,避免精力分散导致目标失效。
- 避免“唯数据论”:部分目标(如“文化落地”)难以完全量化,可结合“定性+定量”指标,文化价值观行为覆盖率≥70%(定量)+ 员工对文化认同度调研评分≥4.5/5分(定性)”。
- 强调“协同对齐”:OKR需与业务部门、上级领导对齐,例如招聘目标需与业务部门的扩张计划匹配,绩效目标需与公司战略目标一致,避免“自说自话”。
相关问答FAQs

Q1:人事主管的OKR需要和CEO的OKR对齐吗?如何对齐?
A:必须对齐,人事主管的OKR本质是CEO及公司战略的“人力资源落地版”,对齐方法:① 在制定OKR前,主动与CEO及业务负责人沟通,明确公司级核心目标(如“营收增长”“市场份额”“组织效率”);② 将公司目标拆解为人力资源可承接的子目标(如CEO目标是“营收增长30%”,人事主管可对应“支撑业务扩张的人才供应链”目标);③ 定期向CEO汇报OKR进展,确保人力资源工作与公司战略方向一致,若CEO季度目标为“新产品上线”,人事主管需重点保障研发、产品团队的招聘到位与激励落地。
Q2:如果业务部门频繁调整需求,导致人事主管的OKR难以达成,怎么办?
A:业务需求调整是常态,需通过“动态对齐+风险预判”应对。① 季度初对齐:与业务部门共同制定“需求优先级矩阵”,明确哪些是“必须支撑的核心需求”(对应高优先级KR),哪些是“可延后的需求”(对应低优先级KR),避免因临时需求打乱整体计划;② 建立缓冲机制:在KR设定时预留10%-15%的弹性空间(如招聘周期缩短“20%-25%”而非固定“25%”),应对业务波动;③ 及时沟通调整:若业务需求发生重大变更(如新增业务线取消),需在1周内与上级、业务部门复盘,共同调整KR(如将“关键岗位到岗率90%”调整为“核心岗位到岗率95%”),并同步调整资源分配;④ 记录偏差原因:在季度复盘时,客观说明OKR未达成的“外部因素”(如业务需求变更),避免因“唯结果论”影响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