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拓网

疫情期间毕业生就业难,高校如何精准帮扶促就业?

疫情对毕业生的就业、心理和生活等多方面都带来了显著影响,做好毕业生关怀工作需要从精准帮扶、心理疏导、就业支持、生活保障等维度综合发力,构建全方位、多维度的关怀体系,帮助毕业生平稳度过特殊时期,顺利开启人生新征程。

精准摸排,建立动态关怀档案

毕业生群体需求各异,需通过精准摸排掌握一手信息,高校应建立“一生一档”动态管理机制,通过线上问卷、班级座谈、辅导员一对一访谈等方式,全面摸排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如考研、考公、求职、创业等)、心理状态、家庭经济情况、实际困难等,针对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心理压力大的毕业生,标注为重点关怀对象,制定个性化帮扶方案,对考研失利学生提供调剂信息和复试指导,对求职困难学生推荐实习岗位和面试技巧,对隔离学生配送生活物资和学习资料,确保关怀措施精准滴灌,避免“一刀切”。

强化就业支持,拓宽就业渠道

疫情下就业市场承压,需多措并举为毕业生搭建就业桥梁,一是拓展线上招聘渠道,联合企业举办“空中双选会”“行业专场招聘会”,利用就业平台发布岗位信息,实现“求职-面试-签约”全程线上办理,二是加强就业指导服务,开设求职技巧、简历优化、面试礼仪等线上课程,邀请HR、校友开展直播分享,提供“一对一”职业咨询,三是挖掘政策性岗位潜力,鼓励毕业生报考基层项目、参军入伍、参与“西部计划”,配合落实企业吸纳毕业生的税收减免、社保补贴等政策,激发企业招聘积极性,四是支持创新创业,提供创业培训、场地支持、创业补贴,对疫情相关的创新项目给予重点扶持,鼓励毕业生灵活就业和新业态就业。

加强心理疏导,筑牢心理健康防线

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易引发毕业生的焦虑、迷茫等情绪,需强化心理关怀,一是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安排专业心理咨询师提供线上咨询服务,对出现心理问题的学生及时干预,二是开展心理健康主题活动,通过线上讲座、团体辅导、心理测评等形式,帮助毕业生调整心态,接纳负面情绪,掌握压力管理技巧,三是营造积极氛围,利用校园媒体宣传毕业生中的正能量案例,鼓励师生互助,建立“朋辈心理支持小组”,让毕业生感受到温暖与支持,四是关注特殊群体心理,对隔离、求职受挫、家庭变故的学生,辅导员需定期沟通,联合家长共同疏导,避免心理危机事件发生。

优化生活保障,解决实际困难

疫情期间,毕业生的学习、生活、毕业手续办理等面临诸多不便,需提供贴心保障,一是保障线上学习顺利开展,优化网络教学平台,提供电子文献下载、实验软件远程访问等服务,确保毕业设计(论文)质量,二是简化毕业流程,推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答辩模式,实现成绩审核、档案转递、报到证办理等手续“一网通办”,减少学生跑腿,三是加强人文关怀,为留校毕业生提供免费口罩、消毒液等防疫物资,改善宿舍生活条件;对无法返校的学生,通过邮寄毕业证、纪念品等方式传递母校温暖,四是关注实习安全问题,对仍在实习的学生,加强与实习单位沟通,落实防疫措施,购买实习保险,确保学生身心健康。

搭建交流平台,增强归属感与凝聚力

隔离不隔心,需通过多样化活动增强毕业生的校园归属感,一是举办“云毕业季”活动,如线上毕业典礼、云毕业晚会、师生云端祝福等,弥补无法线下相聚的遗憾,二是开展校友分享会,邀请已毕业校友分享职场经验、抗疫故事,为毕业生提供借鉴和鼓励,三是组织班级线上聚会、主题班会等,促进师生、同学间交流,留存美好回忆,四是鼓励毕业生参与志愿服务,如社区防疫、线上支教等,在奉献中提升价值感,以积极心态走向社会。

家校协同,形成关怀合力

毕业生关怀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联动,学校应定期与家长沟通毕业生情况,指导家长科学引导孩子,避免过度施压;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协助申请助学金、临时困难补助,链接社会资源提供帮扶,呼吁社会各界为毕业生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和支持,共同营造包容友好的就业环境。

相关问答FAQs

问题1:疫情下毕业生求职屡屡碰壁,如何调整心态避免焦虑?
解答:要认识到疫情对就业市场的影响是普遍现象,求职受挫并非个人能力问题,可通过与同学、校友交流,了解他人经历,减少自我怀疑,制定合理求职目标,分阶段规划,避免盲目投递简历,而是针对性提升岗位匹配度,如通过在线课程补充技能,参与模拟面试增强信心,保持规律作息,通过运动、冥等方式缓解压力,必要时寻求学校心理咨询中心的专业帮助,将注意力从“结果焦虑”转向“过程成长”,相信每一次尝试都是积累,最终会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

问题2:毕业生因疫情无法返校,影响毕业手续办理和论文答辩,怎么办?
解答:高校已普遍推行线上办理和远程答辩机制,毕业生需主动关注学校通知,通过教务系统、学院官网了解流程,提前准备材料(如电子版论文、身份证明等),与导师保持密切沟通,及时修改论文,对于答辩环节,可提前测试网络设备,熟悉线上答辩平台操作,穿着正式服装,模拟演练答辩流程,若遇到材料不齐或流程疑问,及时联系辅导员或教务老师,寻求帮助,学校和老师会尽力为毕业生提供便利,确保毕业工作顺利进行,毕业生无需过度担忧,只需积极配合即可。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m4g6@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owang.com/portal/1853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