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R在处理绩效不佳员工劝离事宜时,需兼顾法律合规性、企业利益与人文关怀,通过系统化流程降低风险,同时维护团队氛围,以下是具体操作框架及关键要点:
前期准备:明确标准与事实基础

劝离的前提是绩效问题客观存在且有据可依,HR需协同业务部门完成三项基础工作:
- 绩效标准清晰化:确保岗位有明确的KPI或OKR,且在入职时已书面告知员工,销售岗位的“季度销售额达标率”“客户续约率”等指标需具体可量化,避免“工作态度消极”等模糊表述。
- 绩效过程记录完整:通过绩效沟通记录、邮件往来、工作成果反馈等材料,形成“问题行为-改进要求-结果未达成”的证据链,员工连续三个月未达成目标,且期间主管至少进行过两次正式绩效面谈并留存书面记录。
- 法律风险排查:确认员工不存在孕期、医疗期、工伤等受特殊保护的情形,避免因程序不当引发劳动仲裁,若员工处于医疗期内,即使绩效不达标,也需优先考虑调岗或延长医疗期,不得直接劝离。
沟通策略:分阶段引导与共识达成
劝离沟通不是单方面通知,而是通过多轮对话让员工理解“绩效不达标”的客观事实,并自愿接受协商结果,可分为三个阶段:
初步沟通:聚焦事实,避免情绪对抗
- 沟通准备:选择私密、中立的环境,由直属主管与HR共同参与(主管负责业务事实陈述,HR负责政策解读),准备好绩效数据、改进计划、过往沟通记录等材料,确保沟通有理有据。
- 沟通话术:以“我们观察到的情况”开头,而非“你的问题”。“近半年数据显示,你的项目交付延期率达30%,高于团队15%的平均水平,且客户反馈中有5次提到需求响应不及时,我们一起看看具体是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 倾听与共情:给员工表达机会,了解其是否存在客观困难(如家庭变故、技能不足等)。“是否因为最近需要照顾家人,导致精力分配不足?如果有困难,我们可以一起探讨解决方案。”
改进阶段:制定计划,给予合理机会
若员工有改进意愿或存在可改善空间,需进入绩效改进计划(PIP)阶段,明确“改进目标、行动步骤、时间节点、评估标准”。
- 目标设定:30天内将客户投诉率从5次/月降至2次/月,完成3次跨部门协作培训。
- 资源支持:安排导师一对一辅导,提供客户沟通技巧培训资源。
- 评估机制:每周进行1次进度沟通,月末由部门主管、HR、员工三方共同评估。
注意:PIP需员工签字确认,避免因“未提前告知改进要求”导致程序违法,若员工拒绝签字,可通过邮件、内部系统等方式发送计划,并保留送达证据。
最终协商:明确选择,引导主动离职
若PIP期后仍未达标,或员工无改进意愿,需启动最终协商,此时需清晰告知员工两个选择:
- 主动离职: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企业可给予N+1经济补偿(N为工作年限),并协助办理离职手续、推荐新岗位(若适用)。
- 被动离职:若员工不同意主动离职,企业需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不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调岗仍不能胜任”解除合同,支付N+1补偿,但需确保程序合规(如提前30日书面通知或额外支付1个月工资)。
沟通要点:避免使用“开除”“辞退”等刺激性词汇,强调“双方协商一致”的结果。“基于目前的绩效情况,继续留任可能对团队和你个人都不太合适,我们建议协商解除,补偿方案会按照法律规定执行,你看是否可以接受?”
风险控制:规避法律纠纷的核心要点
-
程序合规:
- 绩效评估需经过民主程序(如经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公示告知员工;
- 不胜任工作的认定需有充分证据,仅凭主管主观评价不足够;
- 解除合同前需通知工会,听取意见(即使企业未建立工会,也需书面说明情况)。
-
补偿标准:
- 协商解除:企业与员工约定补偿金额(通常不低于N);
- 单方解除:必须支付N+1补偿,且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
后续交接:
- 明确工作交接内容、期限,避免因离职导致业务中断;
- 出具离职证明,注明“协商解除”或“不胜任工作解除”(避免使用“开除”等负面表述),避免影响员工再就业。
特殊情况处理:降低负面影响
- “老油条”型员工:对长期绩效不佳但态度敷衍的员工,需固定其“拒绝改进”的证据(如拒绝签字PIP、沟通中明确表示不配合),再启动解除程序,避免其以“未获改进机会”为由申诉。
- 核心岗位员工:若绩效不佳者为核心技术/管理人才,可先尝试调岗(如从管理岗转专家岗),或分析其绩效不佳是否与岗位不匹配,避免“一刀切”流失人才。
团队管理:减少劝离对团队的冲击
- 信息同步:仅与必要人员(如部门主管、HRBP)沟通员工离职细节,避免在团队中传播负面信息,引发猜忌。
- 正面引导:向团队说明离职原因是“个人职业发展调整”或“岗位匹配度问题”,而非“员工能力不足”,维护团队士气。
- 经验复盘:分析员工绩效不佳的深层原因(如招聘标准偏差、培训不足、管理问题),优化后续人才管理机制。
相关问答FAQs
Q1:员工不签字确认PIP,企业能否直接解除合同?
A:不能,PIP是“不胜任工作”解除合同的法定前置程序,若员工不签字,企业需通过其他方式证明其已知晓改进要求(如邮件发送、内部系统公告),并留存证据,若仅因员工不签字就直接解除,可能被认定为违法解除,需支付2N赔偿金。
Q2:劝离过程中员工情绪激动甚至威胁,HR如何应对?
A:首先保持冷静,避免与员工争执,暂停沟通并说明“我们都冷静一下,稍后再谈”;若员工存在过激行为(如摔物品、威胁人身安全),需立即联系安保人员或报警,同时全程录音录像作为证据;由HR或第三方专业人士主导后续沟通,必要时邀请员工家属或心理咨询师协助,确保沟通安全有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