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拓网

聘干与录用干部有何具体区别?对求职者影响大吗?

在中国干部人事管理制度中,“聘干”和“录用干部”是两种不同的干部选拔任用方式,二者在历史背景、适用范围、法律依据、管理方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准确区分这两种形式,对于理解干部制度的演变、保障个人权益及规范组织人事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从历史沿革来看,“聘干”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过渡性产物,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当时,随着改革开放推进,机关、事业单位需要补充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但由于传统干部编制限制,部分单位通过“聘用”形式吸纳人才,形成“聘干”群体,这类人员不占用国家正式干部编制,签订聘用合同,享受合同制待遇,本质上是“干部身份”与“劳动合同”的结合体,而“录用干部”则是传统干部管理制度的核心方式,始于建国初期,指通过组织人事部门直接任命或考试选拔,进入干部序列并占用正式编制的人员,具有“铁饭碗”性质,管理上严格遵循国家干部调配政策。

在适用范围和法律依据上,二者的差异更为明显。“聘干”主要适用于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其法律依据早期多为地方性政策或部门规章,如1980年原国家人事部《关于贯彻执行<吸收录用干部问题的若干规定>的通知》中允许“聘用制干部”的存在,但缺乏全国统一的法律规范,随着2008年《劳动合同法》实施和《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的出台,“聘干”逐渐被“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取代,其法律属性更倾向于劳动合同关系,相比之下,“录用干部”适用于党政机关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依据《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强调“凡进必考”,通过公开招录、调任等方式进入干部队伍,属于国家公职人员序列。

管理方式和待遇保障方面,“聘干”与“录用干部”也存在本质区别。“聘干”人员实行合同管理,合同到期可续聘或解聘,工资待遇由单位自筹资金解决,享受社会保险但不一定享受公费医疗、退休金等传统干部福利,其职业发展受编制限制,通常难以进入领导岗位。“录用干部”则纳入国家编制管理,实行任命制或任期制,工资福利由财政保障,享受国家规定的各项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如公费医疗、退休金、住房补贴等,职业发展通道明确,可通过晋升、调任等方式进入更高层级领导岗位,某事业单位“聘干”人员退休后按企业职工标准领取养老金,而同期“录用干部”退休则享受机关事业单位退休待遇,差距可能达数千元。

二者的选拔程序和身份认定也不同。“聘干”的选拔相对灵活,由单位根据需求自主考核或招聘,无需经过公务员考试,其“干部身份”需通过当地人事部门备案确认,但这一身份在1995年《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实施后逐渐淡化。“录用干部”则必须通过省级以上公务员主管部门组织的统一招录考试(如国考、省考),或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由党委组织部门直接考察任命,身份认定严格依据编制和任职文件,具有法定效力。

以下是两者的核心差异对比:

对比维度 聘干 录用干部
历史背景 改革开放初期的过渡性产物 传统干部管理制度的核心方式
适用范围 事业单位、国有企业(逐渐取消) 党政机关、参公事业单位
法律依据 地方政策、部门规章(已被新法规替代) 《公务员法》《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
管理方式 合同制,到期可续聘或解聘 编制管理,任命制或任期制
待遇保障 社会保险,不享受传统干部福利 财政保障,享受公费医疗、退休金等
选拔程序 单位自主考核,无需统一考试 公开招录考试或组织部门考察任命
身份认定 人事部门备案,身份逐渐淡化 依据编制和任职文件,具有法定效力

随着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深化,“聘干”已基本退出历史舞台,2014年《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后,事业单位全面推行聘用合同制,新进人员不再保留“聘干”身份,而是直接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纳入岗位管理,党政机关则严格实行“凡进必考”,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的人员直接纳入公务员编制,不再存在“聘干”形式,当前区分两者的重点在于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对于早期“聘干”人员,需通过政策衔接转换身份;而对于新入职人员,“录用干部”已成为党政机关和参公事业单位的唯一合法入口。

相关问答FAQs

Q1:早期“聘干”人员现在的身份如何认定?
A:早期“聘干”人员若仍在原单位工作,可根据当地政策通过“身份转换”纳入事业单位岗位管理,签订聘用合同;若已离职或退休,其身份认定需依据档案中的聘用合同、人事部门备案文件等材料,部分地区允许通过补缴社会保险、参加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等方式衔接待遇,具体需咨询当地人社部门。

Q2: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人员与“录用干部”有何区别?
A: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制”人员是《事业单位人事管理条例》实施后的新进人员,签订事业单位聘用合同,实行岗位管理,待遇与职称、岗位挂钩;而“录用干部”特指党政机关或参公事业单位通过公务员考试录用的人员,纳入公务员编制,管理更严格,晋升渠道与事业单位不同,两者分属不同管理体系,不可混为一谈。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m4g6@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owang.com/portal/21008.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