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重要省份,近年来在推动全面振兴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人才是第一资源,将人才引进作为破解发展瓶颈、激活创新动能的核心抓手,围绕“人才强省”战略,吉林省通过政策创新、平台搭建、服务优化等多元举措,构建了具有竞争力的人才引育留用体系,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在政策体系构建上,吉林省坚持“靶向引才、精准施策”,先后出台《吉林省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关于激发人才活力支持人才创新创业的若干意见》等纲领性文件,形成了覆盖顶尖人才、青年人才、技能人才等不同群体的“1+N”政策矩阵,针对顶尖人才实施“长白山人才工程”,给予最高5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200万元安家补贴;对青年人才推行“吉林人才贷”“吉林人才保”,提供低息贷款和融资担保,解决创业初期的资金难题,政策向重点产业倾斜,围绕汽车、化工、医药、冰雪旅游等支柱产业和新兴产业,设立专项引才目录,对引进的高层次技术团队给予最高1000万元项目资助,确保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精准匹配。
平台载体是集聚人才的重要依托,吉林省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的作用,打造多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平台,依托吉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高校,建设10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和200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人才提供一流的科研条件;与中国科学院合作,在长春新区建设“中科院吉林科技转化中心”,推动科研成果就地转化,深化“校地合作”,支持高校与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博士后工作站,近年来已与200余家企业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培养应用型人才5000余人,吉林省还积极打造“双创”升级版,建设长春、吉林两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设立总规模20亿元的人才创业引导基金,为人才项目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在服务保障方面,吉林省着力解决人才后顾之忧,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在长春、吉林等主要城市建设人才公寓2万余套,对引进的高层次人才提供免租金或租金补贴住房,并解决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问题,长春市推出“人才绿卡”制度,持卡人才可享受医疗保健、交通出行、文化旅游等12项专属服务,子女可在优质公办学校就近入学,优化人才评价机制,破除“四唯”倾向,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评价体系,允许高校、科研院所自主开展职称评审,企业技能人才可不受学历、资历限制直接申报高级职称,吉林省还常态化开展“人才服务月”“吉林人才节”等活动,通过政策宣讲、项目对接、联谊交流等形式,增强人才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为提升引才实效,吉林省创新引才方式,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引才网络,线上依托“吉林人才网”“智汇吉林”等平台,开设“云招聘”“云面试”专栏,实现岗位发布、简历投递、在线洽谈一站式服务;线下组织“招才引智高校行”“海内外吉林籍人才故乡行”等活动,每年赴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及海外人才密集地区举办专场招聘会,近三年累计引进各类人才15万余人,发挥乡贤纽带作用,建立“吉林籍人才库”,通过“乡情引才”“以才引才”,形成“引进一个、带来一群”的集聚效应,吉林省还积极探索“候鸟式引才”“周末工程师”等柔性引才模式,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专家通过兼职、项目合作等方式服务地方企业,有效破解了高层次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的难题。
通过系统性举措,吉林省人才引进工作取得显著成效,人才总量突破300万人,高层次人才占比提升至12%,新能源汽车、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领域人才增长率达20%以上,但面对区域竞争加剧和产业升级需求,仍需进一步强化政策精准度、提升平台承载力、优化服务软环境,持续释放人才红利,为吉林全面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相关问答FAQs
Q1:吉林省对青年人才有哪些具体的引进政策?
A:吉林省针对青年人才推出系列扶持政策:一是“长白山青年学者计划”,对35岁以下青年博士给予每人50万元安家补贴和30万元科研启动经费;二是“就业创业补贴”,高校毕业生在吉林企业就业的,可享受每月500-2000元生活补贴,自主创业的给予最高20万元创业担保贷款;三是“住房保障”,青年人才可申请人才公寓,租金按市场价优惠50%,并在购房时享受契税减免;四是“职称绿色通道”,具有硕士以上学历的青年人才可破格申报中级职称,业绩突出的可直评高级职称。
Q2:吉林省如何保障引进人才的服务落地?
A:吉林省建立了“1+N”人才服务保障体系:一是设立“人才服务窗口”,提供政策咨询、手续代办等“一站式”服务;二是推行“人才管家”制度,为每位高层次人才配备服务专员,协调解决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问题;三是建设“人才服务云平台”,集成政策查询、业务办理、诉求反馈等功能,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无缝衔接;四是加强监督考核,将人才政策落实情况纳入地方政府绩效考核,确保各项服务举措落地见效,切实增强人才的获得感和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