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公司进行定编定岗是一项系统性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旨在明确组织架构、优化人员配置、提升运营效率,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有效落地,这一过程需要结合企业战略、业务流程、组织架构、人员能力等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考量,通常包括岗位梳理、岗位设计、定岗分析和定编测算等核心环节。
明确战略与组织架构,奠定定编定岗基础
定编定岗的首要前提是清晰理解企业的发展战略和阶段性目标,战略方向决定了业务重点和组织资源的分配,进而影响组织架构的设置和岗位的职能定位,若企业战略聚焦于技术创新,则需增设研发相关岗位;若战略以市场扩张为核心,则销售和区域运营岗位需重点配置,在明确战略后,需梳理现有组织架构,评估其与战略目标的匹配度,通过合并、拆分或新增部门等方式,构建支撑战略落地的组织框架,组织架构应明确管理层级、部门职责和汇报关系,确保各层级、各部门之间的权责清晰、协作顺畅,为后续岗位设计提供结构性依据。
开展岗位梳理与设计,明确岗位价值
岗位梳理是定编定岗的核心环节,需通过业务流程分析和职能职责划分,全面梳理企业现有岗位及未来所需岗位,应绘制核心业务流程图,识别流程中的关键节点和活动,明确每个活动由哪个岗位承担、岗位之间的协作关系以及输入输出标准,基于业务流程和组织架构,进行岗位设计,包括岗位名称、岗位编号、所属部门、汇报关系、岗位职责、任职资格等要素的明确,岗位职责需具体、可量化,避免职责重叠或空白;任职资格应从学历、专业、工作经验、技能、能力素质等方面设定,确保岗位与人员能力相匹配,岗位设计过程中,需遵循“因事设岗、因岗择人”的原则,同时考虑岗位的层级差异(如管理岗、专业岗、操作岗)和功能分类(如业务岗、职能岗、支持岗),确保岗位体系科学合理。
进行定岗分析,优化岗位配置
定岗分析是在岗位梳理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岗位设置的必要性和合理性,需结合业务发展需求、工作量饱和度、现有人员能力等因素,对每个岗位的存在价值进行评估,具体方法包括:
- 关键岗位识别:通过岗位价值评估(如海氏评估法、美世国际岗位评估法),从岗位对企业的战略贡献、责任难度、所需技能等维度进行评分,识别核心岗位和辅助岗位,确保核心岗位优先配置。
- 岗位职责优化:对重叠职责进行合并,对模糊职责进行澄清,对冗余岗位进行裁撤,避免“人浮于事”或“职责不清”现象,某企业通过分析发现,行政与后勤岗位职责存在交叉,遂将其合并为“行政后勤岗”,减少了1个岗位编制,同时提升了工作效率。
- 灵活岗位模式应用:根据业务特点,可设置固定岗位与流动岗位相结合、全职与兼职相结合的岗位模式,如项目制岗位、共享岗位等,以应对业务波动和临时性需求。
实施定编测算,确保人员配置科学合理
定编是指根据岗位工作量、业务规模、人员效率等因素,测算各岗位所需的人员数量,常用的定编方法包括以下几种,可根据企业实际情况选择或组合使用:
定编方法 | 适用场景 | 计算逻辑 |
---|---|---|
劳动效率定编法 | 适用于生产、销售、客服等可直接量化工作量的岗位 | 定编人数=计划业务量÷单人效率标准(如人均销售额、人均产量) |
业务流程定编法 | 适用于流程化程度高的岗位(如研发、供应链) | 根据业务流程节点和耗时,测算各岗位所需人员,考虑流程并行和协作效率 |
预算控制定编法 | 适用于职能部门或新增业务部门,受人工成本预算限制较强 | 根据部门总预算和人均薪酬标准,反推人员编制数量 |
行业对标定编法 | 适用于缺乏历史数据的新兴行业或企业,可参考标杆企业的人均效能指标 | 对标行业平均或标杆企业的人均产值、人均利润等,结合企业实际调整编制规模 |
工作量分析法 | 适用于职责复杂、难以量化的岗位(如管理岗、技术岗) | 将岗位工作拆解为具体任务,估算每项任务耗时,结合工作饱和度(通常为70%-85%)确定编制 |
定编过程中,需考虑人员储备、培训周期、离职率等因素,避免编制过紧导致员工过劳,或过松造成资源浪费,某制造企业通过劳动效率定编法测算,生产车间需配置50名操作工,但考虑到15%的离职率和10%的培训储备,最终编制调整为58人,确保生产连续性。
动态调整与持续优化
定编定岗并非一劳永逸,需根据企业战略调整、业务变化、市场环境等因素进行动态优化,建议建立年度定编定岗回顾机制,通过业务数据分析、员工绩效评估、组织效能诊断等方式,及时发现岗位设置和人员配置中的问题,并进行针对性调整,当企业数字化转型推进时,需增设数据分析、数字化运营等岗位,并精简传统流程岗位;当业务规模收缩时,可通过内部转岗、培训再分配等方式优化人员结构,避免直接裁员带来的负面影响。
相关问答FAQs
Q1:定编定岗过程中,如何平衡业务部门“增编需求”与公司整体成本控制?
A1:平衡业务部门增编需求与成本控制,需建立数据驱动的决策机制,要求业务部门提供详细的增编依据,包括工作量分析、效率提升目标、业务增长预测等数据,通过劳动效率定编法、业务流程定编法等方法科学测算实际需求;将增编需求与公司战略目标对齐,优先保障核心业务和战略项目的编制;通过优化现有岗位职责、提升人均效能、采用灵活用工模式等方式,在控制总成本的前提下满足业务需求,某互联网公司通过引入RPA技术替代人工重复操作,既减少了2个运营岗位编制,又提升了业务处理效率,实现了成本与效益的平衡。
Q2:初创企业如何高效开展定编定岗,避免“机构臃肿”或“职责真空”?
A2:初创企业定编定岗应遵循“精简高效、聚焦核心”原则,具体可分三步:第一步,基于核心业务流程梳理,明确“必须由人完成的关键活动”,仅设置支撑业务直接运转的核心岗位(如研发、销售、运营),暂不设置辅助性或管理冗余岗位;第二步,采用“一人多岗”模式,鼓励员工跨职能协作,例如创始人兼管战略与人力,早期员工兼顾销售与客服;第三步,建立灵活的岗位调整机制,随着业务规模扩大,再逐步拆分岗位、细化职责,通过明确岗位职责清单和汇报关系,避免因职责不清导致“真空地带”,确保初创团队高效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