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写职工退休报批表是职工退休流程中的重要环节,表格填写准确、规范与否直接影响退休手续的办理效率和退休待遇的核定,以下是详细的填写指南,涵盖各项内容的填写要点、注意事项及常见问题处理方法,帮助职工顺利完成表格填报。
基础信息填写
基础信息部分是退休审批的基础,需确保与本人档案材料一致,避免因信息不符导致审批延误。
- 姓名:填写身份证登记的正式姓名,不得使用曾用名或昵称,若曾用名与档案一致,需在备注栏注明“曾用名:XXX”。
- 身份证号:核对18位身份证号码,确保与身份证原件完全一致,尤其注意末尾“X”需大写。
- 出生日期:按身份证或户口簿填写公历出生日期,若档案中出生日期与身份证不符,需以人事档案中最早记载的日期为准(需单位出具证明说明情况)。
- 性别、民族:与身份证信息一致,民族需填写全称(如“汉族”“蒙古族”)。
- 参加工作时间:根据档案中最早的招工表、录用审批表等材料填写,精确到年月,1990年7月”,若为知青下乡后参加工作,需注明“知青下乡时间:XXXX年XX月,招工时间:XXXX年XX月”。
- 视同缴费年限:仅适用于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前参加工作的职工,需根据档案中“连续工龄”或“缴费年限”核定表填写,单位需提供《视同缴费年限认定表》作为附件。
养老保险与缴费信息
此部分关系到退休养老金的计算,需与社保系统记录核对无误。
- 个人缴费账号:填写社保局核定的个人养老保险编号,可在社保缴费凭证或查询系统中获取。
- 实际缴费年限:累计实际缴纳养老保险的年限,精确到年月,25年3个月”,可通过社保局出具的《缴费明细单》核对,确保中断缴费、补缴时段均准确记录。
- 养老保险缴费基数:填写退休当月或最近一年的缴费基数,若存在基数调整,需注明“XXXX年X月-XXXX年X月月缴费基数XXXX元”。
职业身份与待遇核定信息
职业身份直接影响退休类别(如正常退休、特殊工种退休、病退等)及待遇标准。
- 退休类别:根据自身情况勾选“正常退休”(男满60周岁、女干部满55周岁、女工人满50周岁)、“特殊工种退休”(需提供特殊工种岗位证明、健康检查表等材料)、“病退”(需提供劳动能力鉴定结论书)等。
- 工种性质:如为工人身份,需填写“工人”;干部身份需填写“干部”或“管理技术岗位”,以档案中“职工登记表”或“劳动合同”为准。
- 职称/技术等级:填写现持有的专业技术职称(如“工程师”“高级经济师”)或职业技能等级(如“高级工”“技师”),未填写则填“无”。
待遇申领与联系方式
- 养老金发放账户:填写本人名下的银行储蓄卡号,开户行需精确到支行(如“中国工商银行XX市XX路支行”),避免因开户行信息不全导致发放失败。
- 联系电话:填写常用手机号,确保退休审批期间畅通,单位及社保局可能通过此电话补充材料。
- 紧急联系人:填写直系亲属姓名及电话,关系需明确(如“配偶:XXX,138XXXXXXXX”)。
单位与审批信息
- 单位名称:填写单位全称,与公章一致,若单位更名,需提供更名批复文件复印件。
- 单位意见:由单位人力资源部门填写,注明“该职工已达到法定退休条件,档案材料齐全,同意申报”,并加盖单位公章及骑缝章。
- 本人签字:职工需亲笔签名并填写日期,确保本人意愿真实,不得代签。
常见问题处理
- 档案材料与身份证信息冲突:例如出生日期、姓名不一致,需由单位出具证明,说明档案记载情况及原因,并附相关原始材料复印件(如户籍底册、招工审批表),由社保局审核认定。
- 缴费年限计算有误:若个人记录与社保系统不一致,需携带社保缴费凭证、工资台账等材料到社保局查询并打印《缴费年限核定表》,作为表格附件提交。
FAQs
Q1:特殊工种退休需额外提交哪些材料?
A:需提供《特殊工种岗位认定表》(由单位及人社部门盖章)、原始从事特殊工种的劳动合同或调令、工资发放记录、健康检查表等,且需满足从事特殊工种满一定年限(如高空、高温满10年,井下、有毒有害满8年等)。
Q2:退休后养老金如何计算?
A: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过渡性养老金(部分地区)组成,基础养老金=(退休时当地上年度在岗职工月平均工资+本人指数化月平均缴费工资)÷2×缴费年限×1%;个人账户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计发月数(根据退休年龄确定,如60岁退休计发月数139),具体金额以社保局核定为准。
填写过程中需仔细核对每一项信息,确保与档案、社保系统一致,有疑问及时与单位人事部门或社保局沟通,避免因信息错误影响退休待遇按时发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