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聘率达成率是衡量企业招聘工作成效的核心指标,直接反映招聘团队对人才需求的响应速度和完成质量,其计算并非单一公式,而是需结合招聘场景、数据颗粒度和管理目标综合设计,以下是具体计算逻辑、步骤及注意事项。
核心定义与关键指标拆解
招聘率达成率通常指“实际完成招聘人数”与“计划招聘人数”的比率,但需先明确三个基础指标:
- 计划招聘人数:根据企业年度/季度人力规划、部门需求及离职预测确定的招聘目标,需区分关键岗位与普通岗位、全职与兼职等类型。
- 实际完成招聘人数:指在规定考核周期内(如自然月、季度)通过招聘流程成功入职并通过试用期考核的人数,需剔除入职后短期内离职(如30天内)的不稳定数据。
- 有效招聘需求:已通过审批、明确岗位JD(职责、任职资格、薪酬范围)且用人部门承诺配合的需求,排除因预算冻结、岗位撤销等导致无效的需求。
基础计算公式
最通用的计算公式为:
招聘率达成率 = (实际完成招聘人数 ÷ 计划招聘人数)× 100%
某部门计划招聘10人,实际入职8人,则达成率为(8÷10)×100%=80%。
分场景细化计算逻辑
按周期维度:月度/季度/年度达成率
为动态监控招聘进度,需按周期拆解计算:
- 月度达成率:当月实际入职人数 ÷ 当月计划招聘人数 × 100%
- 季度累计达成率:季度内实际入职总人数 ÷ 季度计划招聘总人数 × 100%
- 年度达成率:年度实际入职总人数 ÷ 年度计划招聘总人数 × 100%
示例:某企业Q1计划招聘30人,1月入职8人,2月入职7人,3月入职10人,则Q1累计达成率为(8+7+10)÷30×100%=83.3%。
按岗位维度:关键岗位/普通岗位达成率
关键岗位(如核心技术、管理岗)招聘难度高,需单独计算达成率:
关键岗位达成率 = 关键岗位实际入职人数 ÷ 关键岗位计划招聘人数 × 100%
若某企业计划招聘5名关键岗位,实际入职3名,则关键岗位达成率为60%,而普通岗位达成率可能达90%,需针对性分析差异原因。
按渠道维度:各招聘渠道达成率
评估渠道有效性,需计算单一渠道的达成率:
某渠道达成率 = 该渠道实际入职人数 ÷ 该渠道计划招聘人数 × 100%
(注:此处的“计划招聘人数”可按渠道分配比例设定,如计划通过猎聘招聘20人,实际入职15人,则猎聘渠道达成率为75%。)
考虑时间节点的加权达成率
为避免“前松后紧”或“突击招聘”,可引入时间权重,例如按月度计划占比计算加权达成率:
加权达成率 = Σ(单月实际入职人数 ÷ 单月计划人数 × 单月计划权重)× 100%
假设某季度招聘计划中,1月占比30%(计划9人)、2月占比40%(计划12人)、3月占比30%(计划9人),实际入职分别为8人、10人、8人,则加权达成率为(8÷9×30%)+(10÷12×40%)+(8÷9×30%))×100%≈83.3%。
数据统计注意事项
- 数据口径统一:明确“入职”定义(如签订劳动合同、到岗、通过试用期),避免统计偏差。
- 需求变更处理:若计划招聘人数中途调整(如部门扩招或撤销需求),需以最终确认的有效需求为分母。
- 试用期考核:对入职未通过试用期的人员,可在达成率计算中予以剔除,或单独标注“试用期通过率”。
计算结果的应用与优化
招聘率达成率需结合其他指标综合分析,
- 与招聘周期结合:达成率高但平均招聘周期过长,可能影响业务及时性;
- 与招聘成本结合:某渠道达成率高但成本过高,需评估性价比;
- 与质量指标结合:达成率高但员工离职率高,反映招聘质量不足。
通过达成率分析,可针对性优化招聘策略:如关键岗位达成率低,需拓宽高端人才渠道;月度达成率波动大,需加强需求预测与招聘排期管理。
招聘率达成率计算示例(表格)
指标名称 | 计划人数 | 实际入职人数 | 达成率计算公式 | 达成率(%) |
---|---|---|---|---|
企业年度总招聘 | 100 | 85 | 85÷100×100% | 0 |
关键岗位 | 20 | 12 | 12÷20×100% | 0 |
普通岗位 | 80 | 73 | 73÷80×100% | 3 |
招聘渠道-猎聘 | 30 | 18 | 18÷30×100% | 0 |
招聘渠道-校园招聘 | 40 | 35 | 35÷40×100% | 5 |
Q1月度达成率(1月) | 25 | 20 | 20÷25×100% | 0 |
Q1月度达成率(2月) | 30 | 28 | 28÷30×100% | 3 |
Q1月度达成率(3月) | 45 | 37 | 37÷45×100% | 2 |
Q1加权达成率(权重3:4:3) | (20/25×30%)+(28/30×40%)+(37/45×30%)) | 1 |
相关问答FAQs
Q1:招聘率达成率是否越高越好?是否需要设置目标值?
A1:并非越高越好,达成率过高(如超120%)可能反映计划招聘人数偏低,导致人力储备不足或业务扩张受限;过低(如低于70%)则可能影响业务进度,目标值需结合企业战略、人才市场环境、岗位难度综合设定,例如关键岗位达成率目标可定为80%-90%,普通岗位可定为90%-100%,同时需预留10%-15%的缓冲空间应对突发需求。
Q2:如何通过招聘率达成率分析招聘团队绩效?
A2:需结合“招聘效率”与“招聘质量”综合评估。
- 效率维度:对比不同周期、不同岗位的达成率波动,分析团队是否按计划推进招聘;
- 质量维度:将达成率与“试用期通过率”“新员工绩效评分”结合,若达成率高但试用期通过率低,可能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问题;
- 渠道维度:分析各渠道达成率与成本,评估团队对渠道资源的优化能力。
需区分“可控因素”与“不可控因素”(如用人部门需求变更、市场人才供给短缺),避免单一指标作为绩效考核唯一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