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拓网

医院人力防范不足?如何有效提升安防能力?

医院作为保障公众健康的重要场所,其安全稳定运行离不开有效的人力防范体系,人力防范不仅是对外部威胁的抵御,更是对内部秩序的维护,涉及患者、医护人员、设施设备等多方面的安全保障,构建科学、系统的人力防范体系,需从制度建设、人员配置、技能培训、应急响应及日常管理等多个维度综合推进,形成“人防、物防、技防”三位一体的安全防护网络。

完善人力防范制度体系,明确责任分工

制度是人力防范的基础,医院需建立覆盖全院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应成立由院领导牵头的安全管理委员会,统筹协调人力防范工作,下设安保部门具体落实日常巡查、隐患排查、应急处置等任务,制定《医院安全防范管理规定》《重点区域出入管理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等细则,明确门禁管理、巡逻频次、事件上报流程等规范,急诊科、手术室、检验科等重点区域需实行“双人双锁”管理,财务科、药房等贵重物品存放处应配备专人值守,并建立出入登记台账,需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对因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安全事故的部门和个人严肃问责,确保制度刚性执行。

优化人力资源配置,构建专业防范队伍

人力防范的核心在于“人”,医院需根据规模、科室特点及安全需求,科学配置安保、医护及后勤人员,形成多层次防范力量。

  1. 专职安保队伍:按照不低于在院员工总数3%的标准配备专职安保人员,其中夜间安保力量不得少于日间的60%,安保人员需具备基本应急处置能力,通过专业培训后持证上岗,重点承担门禁值守、巡逻防控、秩序维护、突发事件先期处置等职责,在门诊大厅、住院部入口等关键位置设置固定岗,每小时开展一次动态巡逻,及时发现并制止冲突、盗窃等行为。
  2. 医护人员协同机制:将安全防范纳入医护人员岗位职责,要求医护人员在工作中关注患者及家属情绪变化,对潜在冲突(如医患纠纷、患者躁动等)保持警惕,并掌握初步沟通技巧和应急避险方法,科室主任、护士长作为本科室安全第一责任人,需定期组织安全自查,及时上报隐患。
  3. 志愿者与第三方力量补充:鼓励退休民警、退伍军人等担任安全志愿者,协助开展引导、劝阻等工作;与属地公安机关建立联动机制,定期邀请民警开展安全指导,重大节假日或活动期间增派警力驻点巡逻,形成“院内+院外”防范合力。

强化安全技能培训,提升全员防范意识

人力防范的有效性取决于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处置能力,需常态化开展分层分类培训。

  1. 安保人员专项培训:每年组织不少于40学时的培训,内容包括法律法规(如《治安管理处罚法》《医疗机构治安管理规定》)、应急处置流程(火灾、暴力伤医、群体性事件等)、急救技能(心肺复苏、止血包扎)、监控设备操作等,通过理论考核与实战演练相结合的方式提升专业素养。
  2. 全员安全意识教育:将安全防范纳入新员工入职必修课程,通过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等方式,普及防盗、防火、防诈骗、防暴恐等知识;每季度组织全院性应急演练(如消防疏散、停电处置、患者走失搜寻等),确保医护人员掌握报警、疏散、救援等基本技能。
  3. 重点人群针对性培训:针对急诊科、精神科、儿科等高风险科室,开展“冲突化解”“情绪管理”专项培训,教导医护人员如何与激动患者及家属有效沟通,避免矛盾升级;对收费窗口、化验室等易发生纠纷的岗位,强调服务态度与沟通技巧,从源头减少安全隐患。

建立分级响应机制,提升应急处置效率

针对医院常见安全风险(如医闹、盗窃、火灾、患者走失等),需建立“发现-报告-处置-善后”的分级响应流程,明确不同级别事件的启动条件和责任主体。

  • 一级响应(重大事件):如持械伤人、群体性斗殴等,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安保人员携带防护装备到场控制局势,同时拨打110报警,院领导及保卫科负责人10分钟内到达现场指挥,疏散周边人群,配合警方处置。
  • 二级响应(较大事件):如患者之间冲突、贵重物品失窃等,由安保队长牵头处理,30分钟内完成现场调查、证据收集(如调取监控),并上报保卫科备案。
  • 三级响应(一般事件):如轻微争执、违规停车等,由当班安保人员现场劝阻、调解,无法解决时上报科室或保卫科协调。

需建立应急通讯网络,确保安保、医护、后勤及公安部门之间联络畅通,配备对讲机、应急广播等设备,确保突发事件信息传递及时准确。

加强日常巡查与隐患排查,筑牢安全防线

日常管理是人力防范的关键环节,需通过常态化巡查及时发现并消除安全隐患。

  1. 网格化巡逻管理:将医院划分为若干网格,明确各网格巡逻路线、频次及重点区域(如消防通道、配电室、氧气站、药房等),安保人员通过手机APP实时上传巡逻轨迹,管理人员可通过后台监督巡逻落实情况。
  2. 重点时段重点防控:在门诊高峰期(7:00-11:00)、夜间(22:00-次日6:00)等时段增加巡逻密度,对停车场、楼梯间、卫生间等偏僻区域加强巡查,防范盗窃、滋扰等行为;节假日前后开展全院安全隐患大排查,重点检查消防设施、监控设备、电气线路等,建立隐患台账并限期整改。
  3. 技防与人防结合:在人力防范基础上,依托监控探头、入侵报警系统、电子巡更等技防设备,实现“人防+技防”联动,监控室24小时专人值守,发现异常情况立即通过对讲机通知就近安保人员处置,提升响应速度。

构建人文关怀与心理疏导机制,减少内部风险

医院安全风险不仅来自外部,也与内部人员状态密切相关,需关注员工及患者的心理需求,从源头减少矛盾诱因。

  • 员工关怀:设立心理咨询室,为医护人员提供压力疏导服务,定期组织团队建设活动,缓解工作焦虑;建立员工诉求反馈渠道,及时解决薪资待遇、工作环境等问题,避免因不满情绪引发极端行为。
  • 患者服务优化:通过改善就医流程、增加导诊人员、延长服务时间等方式减少患者等待时间;对经济困难患者提供帮扶,对情绪异常患者安排专人心理疏导,避免因积怨引发冲突。

相关问答FAQs

Q1:医院如何应对“医闹”等暴力事件?
A:应对“医闹”需建立“预防-处置-善后”全流程机制:①预防:加强医患沟通培训,设立投诉调解室,及时化解矛盾;②处置:现场安保人员第一时间携带防护装备(如防刺服、盾牌)到场隔离冲突方,控制施暴者,同时报警并通知院领导;③善后:配合警方调查,对受伤人员及时救治,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医院权益,避免事件升级。

Q2:如何防止住院患者走失?
A:防范患者走失需采取“人防+技防+制度防”措施:①对老年、精神障碍、儿童等高风险患者佩戴身份识别手环,手环配备定位功能,实时监控位置;②加强病房巡查,每2小时一次,重点关注活动能力差或意识不清患者;③患者外出检查或需陪伴时,由家属或护工全程陪同,并在护士站登记;④在楼梯间、电梯口等关键位置安装监控,发现异常立即组织安保人员及医护人员搜寻,并联系家属。

版权声明:本文由互联网内容整理并发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仅供学习参考之用,著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投诉邮箱:m4g6@qq.com 如需转载请附上本文完整链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qituowang.com/portal/29059.html

分享:
扫描分享到社交APP
上一篇
下一篇
发表列表
游客 游客
此处应有掌声~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说点什么吧~